对于身处一二线城市的朋友们来说,决定购车的因素往往不是车本身,而是牌照、指标、购车资格等等额外因素,牌比车贵逐渐成为大趋势。身处这种环境之下,有人孜孜不倦地努力拍牌摇指标,也有人直接放弃老思路,转投新能源的怀抱。这其中,插电混动车型就成了很多不愿经受拍牌折磨,又对纯电心存疑虑的消费者最理想的选择。
二十万的预算再算上指标成本的话,主流的合资品牌的入门家轿车型基本是最常见也最合理的选择,比如销量榜单TOP的轩逸、朗逸、卡罗拉、英朗这类。如果买新能源,还要是靠谱的插混车,数来数去就是那么几款车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车型就是成熟稳定的丰田卡罗拉/雷凌双擎E+,另外就是近期我们拿到了实车一直进行在各种测试的别克微蓝6 PHEV。
今天我们就来场家用对比,看看二十万预算内,燃油车销量最好的日产轩逸和两位插混选手同台对比,哪款才是最适合城市车主的家用好车。
颜值较量
轩逸在换代之后,整体外观更加接近天籁,深得长辈们喜欢。丰田目前主推的是TNGA新车,但雷凌双擎E+还是沿用了上一代的外观设计,虽然两台车曾经都是一样的中庸风格,但颜值层面在现款的轩逸面前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了。
2021款 日产轩逸
2019款 丰田雷凌双擎E+
对于微蓝6 PHEV,我想多说两句,它的车身设计相当新颖,与三厢车形成了鲜明对比。别克把这种设计称之为MAV,也就是“多功能运动型轿车”,多功能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它的车顶线条尽可能地向旅行车看齐,以腾出更多的车内空间。
“运动”是第二个关键词。它不像某些紧凑型车那样,把自己装成一辆小钢炮,而是另辟蹊径,去追求一种清晰脱俗的感觉。它对运动感的理解并不寻常,因为它的本质是一辆讲究环保理念的插混车,因此风格会偏向于“人畜无害的运动感”。这体现在流水般的车身线条,让整辆车显得更加灵动,没有累赘感。
总的来说,外观设计其实见仁见智,但对于注重审美的买家来说,微蓝6 PHEV和轩逸都称得上颜值在线,雷凌双擎E+只能说略显草率了。
空间对比
实测数据的对比我们已经做过很多遍了,微蓝6 PHEV的车身尺寸是三款车中最有优势的,那么实际的乘坐空间方面三款车到底谁最强呢?这次我们代入具体的使用场景,更直观地体现每辆车的优缺点,我们找来了身高1.90米的“野生”编辑,看看他是如何评价这三辆车的乘坐空间感受的。
轩逸
轩逸的乘坐舒适性一向有口皆碑,这主要得益于柔软的座椅填充物设定,坐进去就像是家里的大沙发那般,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但要是长途乘坐的话,这种过软而缺乏支撑力的座椅反而会更容易让人觉得疲劳。
编辑调整好一个舒适的驾驶坐姿后,后排空间还剩大约三指,而且头部也已经蹭到了天花板,乘坐空间表现中规中矩,没有惊喜。至于后排配置方面,像中央扶手,后排出风口这些能有效提升舒适度的配置都有所配备,但是缺乏USB充电接口是个遗憾。
雷凌双擎E+
这辆雷凌双擎E+是低配版,配备的是织物座椅,但意外的是,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织物座椅的版型和软硬分布设定都很不错,贴合性和舒适性都很好,这一点比高配车型的皮质座椅表现更好,但是缺点在于绒面的布料日常打理比较麻烦,很容易吸纳灰尘。
大约三指的后排纵向空间和轩逸差不多。后排配置并不高,像空调出风口,USB这些配置都没有,但全平的地台是其他两款车所不具备的,这对后排中间乘客的舒适性有较大的帮助。
微蓝6 PHEV
座椅由皮革和麂皮包裹,很显质感。前排座椅只有前后两向支持电动调节,其余都是手动调节,座椅的包裹性和舒适性都不错。后排座椅填充物的软硬分布、座垫的长度和靠背角度都十分合理,要是坐垫再高一些,对于大长腿们来说就更完美了。
后排纵向空间还有一拳有余,而且编辑表示他很少坐过后排不顶头的A级车,微蓝6 PHEV就是其一,空间明显要比其余两款车要好。而且后排的配置表现也很实用,像后排出风口和USB充电接口都有配备,全景天幕也能带来很好的开扬感。
载物能力
载物能力的考量,其实就是考验这三款车的后备厢空间、空间利用率以及灵活性。对于一辆刚需型家用车来说,后备厢很少有闲置的时间。去商场购物、去自驾游放行李。日常车内各处也都会有一些随行物品长时间放置收纳。能装、好用的尾厢和车内载物空间相当重要,下面就来看看它们的实际表现如何。
轩逸
轩逸的后备厢的绝对空间足够大,而且开口和离地高度表现都不错,但是内部的平整性不够好,一定深度之后两侧的不规则侵入非常明显,占据了很大空间。所以放置像登机箱这类比较规整的大件物品的时候不太容易规整地摆放,需要多角度地尝试几次。另外缺乏后排靠背放倒功能也限制了它的空间扩展能力。
雷凌双擎E+
雷凌双擎E+的电池安放在后排座椅之后,侵蚀了大部分后备厢空间,此外更不用提空间的扩展性了,这样的表现几乎是A级车中垫底的表现。
微蓝6 PHEV
微蓝6 PHEV作为一辆MAV,类似于旅行车的造型就为它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潜力,实用性的优势相当明显。后备厢的大开口方便拿取大件物品,内部形状十分规整,如果一家人需要来一趟中短途出游,放上几个行李箱是完成没问题。两侧还设有独立的储物空间,方便车主日常收纳小件的随车物品,非常贴心。
当后排座椅靠背实施4/6比例全平放倒后,主驾驶座位靠背后方可以提供414-1057L的灵活载物空间,轻松容纳大件行李。如果需要搬家、过年买办年货之类的场景,它也能随时秒变“拉货能手”。
配置比拼
轩逸的内饰无论是设计,还是在配色方面都营造了一种很温馨的家用氛围,而且用料方面也相当给力,中控台、门板、中央扶手边全是大面积的软质材料并辅以缝线的点缀,有一定的档次感。
在配置方面,轩逸的优点在于主动安全配置方面,它的NISSAN i-SAFETY包括了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EAPM油门误踩纠正、CTA倒车侧向预警、疲劳监测、预碰撞刹车、盲区监测、车道偏离这些,都是很好用的行车安全配置,但这些配置只有顶配车型才有。另外不足的地方就是许多舒适性以及便利性方面配置的缺失,比如全景天窗、电子手刹这类,车机的功能也没有跟上时代,基本的CarLife和CarPlay都没有。而且无论是屏幕分辨率还是界面UI都没什么亮点,镜面反光也比较明显。
雷凌双擎E+
雷凌双擎E+的内饰设计是上个时代丰田的风格,以实用性取向为主,但谈不上有什么设计感。用料方面中规中矩,基本上都是搪塑+硬塑料,全黑的配色也比较素。
配置方面,雷凌双擎E+也没有太多值得陈述的,像车道保持、ACC主动巡航这些目前主流的驾驶辅助配置它都没有。
微蓝6 PHEV
归功于独特的色彩搭配,微蓝6 PHEV的座舱氛围与别克其它的车都不一样。深蓝与白色混搭,调出了自然与优雅的质感,有一种豪华品牌定制车款的错觉。拼料的座椅材质也很有心思。
除了最低配之外,微蓝6 PHEV配备都是10英寸触控屏,车机功能完善,操作易上手,无论是逻辑还是反应速度都挑不出太多毛病。另外每年赠送100G的免费车载互联流量,供车机内自带的高德导航、网易云云音乐等软件使用。如果还不满意的话,Apple CarPlay和百度CarLife也都支持,连手机使用也同样方便。
这套别克eConnect智能互联系统的可玩性很高,在同级的合资车型中很罕见。车主可以通过安吉星/iBuick APP一键授权,分享车辆启动权限到手机,不用带车钥匙就能实现灵活的远程共享。Super ID账号也能实现在中控屏里登录微信、高德导航、网易云音乐及考拉FM等APP,同步手机与车机APP中的收藏夹等个性化设置,与手机无缝衔接。
日常驾驶体验
微蓝6 PHEV和雷凌双擎E+都是插混车,也都进行过《光电测试》。在纯电续航测试中,微蓝6 PHEV跑出了64.7km的成绩,比官方标称还多出8%左右。雷凌双擎E+则跑出了60km的成绩,因此在纯电续航方面,微蓝6 PHEV更胜一筹。即便是日常行驶,考虑到综合路况,60km左右的纯电续航也能覆盖住大多数人的上下班活动圈,如果家里或者公司有充电条件的话,可大大降低日常用车成本。
纯电状态下的微蓝6 PHEV,加速的时候只有很轻微的电流声,此外它的车厢隔音做得很到位,无论是风噪还是路噪都不明显,而且悬挂对于路面大小坑洼的过滤都比较干脆,悬挂工作时的噪音也很轻微,与路面保持了一定的隔绝感,质感甚至可以追上不少级别更高的B级车。相比之下雷凌双擎E+的感觉还是在预期之内,纯电状态之下提速感觉与老款雷凌双擎一致,底盘质感没有微蓝6 PHEV那么高级,但相比于其他同级车来说,更大的自重带来了更明显的厚重感,即便是属于老平台的车型但放在今天也不算差。
插混车型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必改变传统的用车习惯,即便是电池没电了也能保证像传统燃油车那样的便利性,而且它还比传统燃油车更加省油。在郊区工况中,轩逸这类算是A级车中比较省油的车型的油耗是5.8L/100km,而雷凌双擎E+为5.2L/100km,微蓝6 PHEV的表现让人惊喜,4.4L/100km的油耗(亏电状态)表现在我们实测过的所有PHEV车型当中属于拔尖水平。除了低油耗之外,135kW、380Nm的动力即便是在亏电状态下输出也没有减弱,这是微蓝6 PHEV的另一大优点!
135kW,相当于184马力,动力水准等同于参数较好的1.5T发动机,相比于雷凌双擎E+的100kW(136马力),轩逸的99kW(135马力),微蓝6 PHEV的动力优势相当明显。而且PHEV系统动力的输出特性很接近电动车,随叫随到的动力响应非常出色。在动力的响应方面,微蓝6 PHEV和雷凌双擎E+都做到了很好的表现,但微蓝6 PHEV的动力储备更加深厚,无论是高速超车还是满载行驶都要更加从容。
轩逸搭载的是1.6L自然吸气发动机+CVT的动力总成,平顺性不错,但响应性相比于两款PHEV车型是要落后的。但对于动力总成的噪音的抑制确实三款车中最好的,因为混动车在电池没电的时候发动机会用较高的转速工作进行发电,这时候的NVH表现就没有轩逸那么好了。
但只要到了中高速,轩逸较为单薄的行驶品质就开始露馅,风噪和路噪的表现甚至不如雷凌双擎E+,而且中高速在过一些起伏路面的时候,车身多余的摆动比较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速发飘。另外在过一些坑洼比较连续的破损路面时,悬挂的余振也很明显,底盘给人的感觉有些发散。
最后聊聊操控性,虽说操控并不是主流买家的诉求,但是良好的操控手感和极限有助于驾驶员更好地把握车身动态,更有利于紧急避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更加安全。这方面轩逸和雷凌双擎E+的表现都乏善可陈,它们的极限并不高,而且过软的悬挂和偏虚的转向调校在激烈驾驶的时候给人信心不大。
相比之下,微蓝6 PHEV的操控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转向够准,除了欠缺一些路感之外,其余的表现都非常优秀。它还配备了后独立悬架,车身的动态也足够紧凑灵活,日常驾驶轻松惬意,非常容易上手。虽然在激烈驾驶的时候感觉到车尾还是有些“懒惰”,但好在即使到了响胎,实际上也远未到极限,证明操控潜力还能进一步挖掘。
总结
几轮对比下来,三台车确实各有闪光点。也不怪乎轩逸在同级家用车榜单经常霸占头筹,雷凌双擎E+的销量也很亮眼。而作为后来者的微蓝6 PHEV在家用场景下,表现出了一些更新颖的产品力。超乎价格的颜值&内饰质感、丰富好用的配置水平和互联系统、更低的油耗、更好的动力响应,以及更加高级的驾乘感受,这些都是微蓝6 PHEV的优势所在。相比之下,雷凌双擎E+的最大竞争力在于丰田拿手的耐用、可靠性;至于轩逸,虽然它驾乘质感有着浓厚的日系风,但是它满足了大多数国人对一辆合资家轿最迫切的需求——低廉的价格和得体的空间。只是若要买到配置比较拿得出手的版本,价格优势就并不明显了。加上作为燃油车,牌照、指标相关的费用都是购车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综合之下的落地成本还要高出两台插混对手一些。综合考虑下来,面面俱到的微蓝6 PHEV难道不是最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