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CS75 PLUS碰上最严“美规”碰撞测试,结果会如何?

华山论剑V
12-01

哪怕智能化、电动化作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被提升至何种高度,但作为交通出行工具,汽车的安全性如何在任何时候都是汽车产品的第一要素。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概有24万起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严重交通事故,其中车与车碰撞的事故超过17万起。

如何有效降低碰撞后的人员安全问题,是车企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其中,模拟碰撞是考察车辆对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程度的有效途径,现在全球各个地区主流的安全评级机构有很多,欧洲的E-NCAP、美国的IIHS与NHTSA、国内的C-NCAP等。

其中,要属美国所采用的美规U.S.NCAP的碰撞测试标准最严苛。比如,国标的侧面碰撞速度是50km/h,美标则是60km/h。

近日,长安汽车联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进行了两项公开碰撞大考,即27°十字路口死角碰撞与80km/h高速追尾碰撞,这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属于首次。

参与此次碰撞的主角儿——长安CS75 PLUS,可以说是目前紧凑型SUV市场的“当家花旦”。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CS75PLUS销量达到了30963辆,月销量首次突破了3万辆,而在今年环境下行以及疫情的影响下,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234931辆,这样的成绩不仅在长安家族称霸,在同级别市场中,更是超越了合资车型CR-V的销量,处于细分领域领先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与碰撞的CS75 PLUS是刚刚结束了敦煌媒体试驾后直接拉来的车辆,并且按照最严格的美标标准先遭受27°十字路口死角碰撞,再接受80km/h追尾碰撞"双重打击",可谓对车辆的安全性发起了最严苛的挑战。


不过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是27°?

因为此次碰撞测试模拟在十字路口的事故,当两车对向行驶,在要发生碰撞时,司机会条件反射进行躲避,这个角度根据调查研究一般会在30°以内,而此次碰撞采取了27°,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并且这个角度也能够模拟出被撞车辆带有一定的自身速度。

在实际碰撞中,台架车的时速被设定为62km/h,目前国标的侧面碰撞速度是50km/h,美标则是60km/h,此次的碰撞速度为目前全球最高侧面碰撞测试速度。

而在第一次碰撞的基础上,CS75 PLUS进行第二次追尾测试。追尾碰撞是所有车辆事故中最普遍的一种碰撞形式,而80km/h的相对碰撞速度基本上也是城市追尾碰撞事故中的极限速度了,毕竟城市的道路是有限速要求,而且驾驶人员在碰撞的瞬间也会采集紧急制动,降低与前车的碰撞速度。

对于追尾的事故,最严重的情况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油箱被撞坏而漏油,车辆存在燃烧风险;第二就是A柱和C柱之间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人员被卡住,无法及时得到救援。本次演示试验不仅是为了要模拟实际车祸中的情况,而且还要重现车祸中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一车先后被多次撞击。在本次侧面碰撞后,再经历一次80km/h的追尾碰撞,通过严苛的连环撞击来检验CS75PLUS的车辆安全性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两侧碰撞的结果如何吧?

N01. 27°十字路口死角碰撞成绩展示

(驾驶员侧假人碰撞测试成绩)

(后排左侧假人碰撞测试成绩)

图片中的内容,分别是对前排72kg男性假人和后排女性45kg假人的头部、胸部(上中下)、腹部与骨盆的伤害评价。 以头部为例,一般认为HIC超过650会有较大概率发生伤亡,而CS75PLUS前排乘员头部HIC为20,重伤或死亡概率小于0.01%,后排乘员头部HIC为63,概率同样小于0.01%。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这张表会将表现优秀的成绩会由绿色标明,根据U.S.NCAP评分标准,前后排假人均获得了五星评价。

而碰撞后的长安CS PLUS,车身完整,焊点无撕裂,钣金无失效,变形较小;车门上有明显防撞横梁印记,证明有效地抵挡了壁障侵入;侧面车窗都没有发生碎裂,能更有效的防止假人被甩出风险;碰撞后车辆双闪,避免二次碰撞风险,车门自动解锁,可打开方便逃生;油箱没有漏油,无起火风险。


并且,车内假人乘员在座椅中仍和内饰有一定距离,说明乘员生存空间完整,通过试验后测量,车辆B柱变形侵入量仅有143mm;约束系统,侧气囊侧气帘在0.025秒完全展开有效覆盖假人,提供良好的保护,安全带可以轻松解除,方便逃生;

至于80km/h追尾碰撞测试,通过现场当时的图片,可以看到撞击力度非常之大,而且尾部形变非常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后纵梁的折弯变形,有效吸收碰撞能量,让车辆的座舱并没有发生大量压缩,乘员空间依旧得到保障,试验后车辆灯光信号正常,能有效传递故障信号,可以避免二次碰撞,并且车辆在发生碰撞后车辆依然可以正常行驶。

为什么长安CS75PLUS能应对二次碰撞?

第一,后纵梁使用高强度钢,能够抵御较大碰撞冲击,后纵梁及内部加强件强度水平远高于同级别车型;

第二,结构形式设计合理,传力路径完整,可有效将碰撞能量分散传递到车辆前部,避免发生局部侵入量过大;

第三,车辆后部碰撞空间充足,达到1000mm。足以防止乘员舱受损和燃油箱发生变形挤压。

第四,合理匹配整车强度,追尾设计中将整车分为低速吸能区、高速缓冲隔离区、乘员保护区,最大程度保护乘员安全。

事实上,长安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车辆主被动安全的品牌,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近1000亿元,即使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还投入1.5亿人民币建设自己的碰撞实验室。

由于多年来长安汽车坚持创新技术引领发展,目前,长安已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包含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混合动力乘用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研发实力,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

另外,碰撞试验室不仅是长安碰撞安全领域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的重点试验室。它是由整车碰撞试验室、台车模拟碰撞试验室和零部件、行人保护试验室三部分构成。整个试验室总投资规模超2亿元,在2011年5月投入使用。可进行碰撞安全法规适应性开发、车型C-NCAP、Euro-NCAP星级评价性能匹配与研究、约束系统安全保护性能匹配、车身抗撞性研发、约束系统零部件性能控制相关的各类试验。基本可完成全球范围的碰撞安全试验标准的各项试验。

正是对汽车安全性的高度重视,长安具备了精度高、集成度好的世界一流的碰撞安全验证手段和能力,具备中国国内领先碰撞安全研发团队和开发能力。在车型开发过程中,全新整车级开发,CAE分析会进行200次以上、整车级试验会进行70次以上,投产后还会进行一致性验证。

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外观、动力、内饰相比,汽车的安全性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配置,但关乎整车人员的生命安全,而长安在此领域潜心研究,无疑让我们看到了长安汽车坚守安全这条底线的初心。

有付出就有收获,长安逸动不仅是新版C-NCAP首批五星车,而且获得中国汽车安全“星盾奖”,达到了国内汽车安全的最高水平,此后,逸动XT、睿骋、CS75、CS55陆续荣获五星安全评价。CS75Plus更是荣获了中保研、C-NCAP两项最高安全评价。

可以说,安全性是长安汽车给用户的最高承诺,而用户也用实际行动支持长安汽车。今年来,长安汽车的销量不断逆势增长,同时股价和市值也屡创新高,消费者和资本用真金白银,对长安汽车的努力和实力给予回馈。

你滴答滴答me,我哗啦哗啦you,我想,这是长安汽车和用户之间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