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独有。在新能源车这块大蛋糕的引诱之下,不少精明的头脑都打起了小算盘。
在美国有这么一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叫“尼古拉”(Nikola)。它的名字取自18世纪著名科学家、大发明家、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全球最知名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Tesla)就是取自他的姓,而我们今天聊的这个新势力尼古拉(Nikola)取自他的名,这也表明了它要对标特斯拉的决心。
从业务领域来看,尼古拉是一家研发和生产氢燃料电池、纯电动卡车,并提供加氢站服务的公司。2020年6月,成立六年的尼古拉上市刚刚一周,市值就逼近320亿美元,当时成为美国市值第三高的车企(仅次于特斯拉、通用)。
推动股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就是尼古拉的创始人米尔顿在推特宣布,将开放预订混动(氢燃料与电)皮卡Nikola Badger,这款车被认为将于与特斯拉的Cybertruck正面竞争,并口出狂言,将要“粉碎”全美销量第一的燃油皮卡福特F-150。还公开表示:“很少有人能够在新能源车领域超过马斯克,而我是其中之一。尼古拉会成为氢燃料重型卡车领域的开拓者,而特斯拉只会跟在我们的后面。”
然而,马斯克本人却对氢能源汽车不屑一顾,称之为“脑子不清醒的愚蠢想法”。他认为:“氢气是一种储能机制,而不是一种能量来源。你必须先制氢,比如说电解水,而电解生产能源是非常低效的。相比直接给电池充电,试图分解水来制得氢气,然后又把氢气进行压缩液化,再注入车辆去启动燃料电池,这个过程又损失了能效。这完全没有意义,为什么要这么折腾?”
然而米尔顿是个营销的高手,他多次“碰瓷”特斯拉为自己的品牌吸引热度,2018年,尼古拉汽车就曾起诉特斯拉,称后者的Semi卡车与自家的Nikola One过于相似,侵犯其设计专利,并要求赔偿20亿美元,虽然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它成功把Nikola送上舞台,抓住大众的眼球。
炒作的这么邪乎,尼古拉却还没有生产出第一辆车,只是野心勃勃地拿出八款产品来构筑商业版图,其中包括半挂车、全地形车、皮卡、摩托艇等。为了保持在行业中的热度,尼古拉不断地扩张自己在氢能源行业的版图,Milton宣称旗下的氢燃料重卡,已经拿到14602辆氢燃料重卡的订单,总价值102亿美元。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近日美国著名沽空机构“海登堡研究公司”发布了一份针对尼古拉汽车的详细调查报告,抨击尼古拉所谓的氢燃料汽车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骗局。报告指出,尼古拉公司有关新车订单、电池技术等都是虚假的谎言。
“我们收集了大量证据,包括电话录音、短信、私人邮件和幕后照片”,该报告称,“我们从未见过一家上市公司这样行骗,尤其是如此规模的公司”。
就在“造假”报告发布之前,尼古拉刚刚拿到来自通用的20亿美元投资。其中,通用汽车将以等值非现金资产投资,获得尼古拉新发行的20亿美元普通股,同时将拥有尼古拉公司11%的所有权,并可提名一位董事会成员。重要的是,这次合作为期10年之久。
除了沽空机构的调查报告,CNBC、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也都相继跟进报道,一步一步揭开尼古拉的谎言。小编看了这些报道之后真是啧啧称奇,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2月,尼古拉正式发布首款车型Nikola One的原型车。当时这位创始人称,这辆搭载氢燃料电池的半挂卡车的各项功能基本都开发齐全,还将其称之为“氢燃料巨兽”。
然而,后来的证据表明,这款车并没有动力总成,只是装在导轨上的一个模型。一根线缆从外部沿车底进入车内,给车载屏幕通电,而这块屏幕就是全车唯一可以启动的部分。
就连尼古拉自家的员工都表示:发布会之后都没有碰过这台车。也就是说,尼古拉的创始人米尔顿,靠着这个模型就顺利地完成了A轮融资,并且与汽车供应商博世以及一些燃料电池和氢能领域的公司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是不是很魔幻?还不止于此。
2018年1月,尼古拉公布了一段新车动态行驶的广告,并表示“量产试装车将在2019年规模测试,尼古拉的氢能源卡车在所有方面都会表现得更好,将打败其它所有半挂卡车”。
直到尼古拉的首席工程师在接受调查时表示,那段广告视频里的氢能源卡车事实上并没有开起来。尼古拉的团队是将车辆拉到一条坡上,让它自己溜下来,并将摄像机的角度调倾斜,假装是车在动态行驶。
9月21日,骗不下去的尼古拉的创始人兼CEO米尔顿选择辞职。时任尼古拉的董事之一,也是前通用汽车副董事长将接任。至此,米尔顿只用四年时间就画出的这张大饼,空手套了几轮融资,还拿到了博世和依维柯等公司的技术,现在稳稳地上了通用的船。
小编不得不说,这空手套白狼的模式咱们早已见怪不怪,前有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后有烧水就能跑的青年汽车。对了,还有用老年代步车就骗了66个亿的赛麟汽车,国产新势力的魔性表演就这么多,但和美国的尼古拉汽车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