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铃木的产品除了吉姆尼小越野外其它在中国混得都不怎么样,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中,铃木以及采用铃木技术生产的微型车在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分享一辆1993年的日规铃木Wagon R AWD,它和十几年前的昌河铃木北斗星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只不过昌河铃木北斗星的原型是铃木Wagon R+,而Wagon R是满足日本轻四轮车法规的微型车,个头比Wagon R+要小一圈,车门也少了一个。
Wagon R问世于1993年,“R”是娱乐的缩写,首次采用了高顶轿车车身设计,以提升车内空间和使用便利性,车身高度到了1650毫米,车身长度为3295毫米,车身宽度为1395毫米,车身的宽度和长度则和同时期铃木另一款日规微型轿车一样,这款车中国老一代车迷都很熟悉,就是奥拓。
司机一侧是一个车门
副驾一侧是两个车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辆“K-Car”还是辆全时四驱的。动力为一台657毫升排量的3缸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型号F6A),最大功率64马力。全时四驱、5速手动变速箱在配合“K-Car”中一流的动力,这辆小车最高车速可以达到150公里/小时。
为了节约成本,现在的紧凑家庭车设计比十几年前的车型简化了很多,比如2002年大众POLO副驾座椅下有一个鞋盒(这是为职业白领女司机考虑的一个设计细节),还有一个第三遮阳板,但是现在的呢…… 而这辆Wagon R副驾座椅下面是一个可以拿出来的大提篮。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车企在微型车空间利用率方面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辆Wagon R第二排座椅放倒后可以形成一个全平的放置物品平台。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最后再罗嗦两句,不少新粉丝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下留言希望我发些老捷达,老桑塔纳、老凌志、老风度和老奔驰、老拉达的文章,这些文章老编公众号之前已经发过很多篇了,往前找就能发现。
过往已发内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