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智能汽车,也许在现在或将来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但在几年前,它大多停留在汽车厂商的设想中。
而这几天,在百度世界大会上,今年的主题格外耀眼,百度和一汽、沃尔沃、长城、福特等主流车企纷纷描绘出智能驾驶的未来景象。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总要有第一个敢于尝试的人,然后才会启蒙或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变革中去。
如今人们谁也无法想象,几年前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智能汽车时代已经初露峥嵘。
虽然还有很多东西虚无缥缈,但探索的大门一旦打开,美丽而诱惑的前景早已吸引越来越多求知者轻扣这扇大门。
日产智行(即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便是日产深厚技术底蕴的积淀,更是日产敢为天下先的真实写照。
那么,日产智行是基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而诞生的,它的诞生对日产全球化版图、对东风日产的未来业务都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呢?
汽车巨头们的智能汽车蓝图
就在11月1日,百度2018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百度宣布与一汽、沃尔沃、福特等汽车厂家联手打造智能交通。
来自Apllo平台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多家整车制造商成为百度Apollo的合作伙伴,囊括大部分主流汽车品牌。
无独有偶,今年10月11日在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华为宣布与奥迪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随后在10月18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腾讯也表示要成为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助手,帮助汽车企业转型升级。
可以说,智能汽车是未来厂商们占领制高点的杀手锏,每一个汽车厂家和科技巨头都在摩拳擦掌,谁也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以想象,未来几乎每辆汽车都可以通过自身或者车内的移动设备等连接网络,汽车也将逐渐变成继手机以来的一个新的移动终端。
汽车除了家庭和办公场所以外用户使用时间最长的个人空间,而且这个时间还在增长,在这个空间中人们会把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终端和周边环境或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与交互,智能汽车所构成的个人空间需要各类互联服务,所以智能汽车虽然不再需要人们亲自驾驶,但依然要“以人为本”,保证人的权利和安全、舒适、科技等基本需求。
充电几分钟行驶几百公里,在楼上可遥控打开空调、后备箱自动收快递、“刷脸”就可以开车门,自动寻找停车位、全自动驾驶解放双手……
这些听起来玄虚而美好的未来汽车或许并不难实现,但要想完善和成熟,则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怎样,关于未来汽车的美好设想已经让汽车制造商蠢蠢欲动。
最近这几年,智能网联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它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给驾驶者和乘坐者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的体验,这就是关于未来智能汽车的美好设想。
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发布智能化战略,还是ICT(信息、通讯和技术)企业染指智能驾驶汽车的角逐,像百度开放Apollo平台,阿里巴巴推出AliOS,华为在5G优势领域中和智能汽车整合融合,智能驾驶技术正在走向道路测试阶段。
我们明白,智能汽车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根源于对全球环境问题恶化而做出的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如今,科技正逐步成为各大车企的主战场,但是科技本身并无法进行差异化,需要从品牌角度建立差异化。
日产智行外在是智能、内核是安全
我们常常纠结这样一个问题,技术究竟是为了改变传统生活模式和生产模式而存在,还是要为消费者服务?
做为一家负责任的车企,在智能汽车领域,相对长城、长安、一汽和百度、腾讯们近期发力智能汽车,日产很早便提出了日产智行(即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希望通过自己的智行技术,最终解决不断涌现的环境问题。
不同于业界常规,新的科技令驾驶者和汽车以及驾驶体验更疏远,而日产智行的初衷,除了解决环境危机,更在于让汽车更智能,并最终成为人的出行伙伴。
可以说,在日产智行概念的提出到逐步实施的道路上,日产是敢于吃螃蟹的人,也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端的车企。
比如,在东风日产智行科技体验馆,消费者可以在这里触及全球先进汽车技术,并能体验到东风日产搭载智行科技的最新车型。
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东风日产在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方面投入精力,重点提升车辆的安全性、操控性以及舒适性。
在日产智行馆里,人们可以看到电动车技术发展、日产纯电体验舱、极智飞车、IEB预碰撞智能刹车、ProPILOT Park智动控制辅助泊车技术和智能互联等展示,这些来自未来的黑科技让人眼界大开。
但实际上,日产智行的雏形早已在几十年前便已悄悄展开。比如,日产在1947 年就已经研制成功了首款电动车Tam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产的纯电技术更成熟稳定,续航里程更长。
如今,日产智行的很多技术已经搭载在量产车型上,比如NISSAN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在主力在售车型上实现100%配备。4×4-i 智能全模式四驱系统也在楼兰和奇骏等车型上配备。同时,ITC智能循迹控制、IRC智能行驶舒适控制等技术也全面应用到东风日产的车型上。
虽然国内还有很多技术没运用到量产车型上,比如VC-TURBO、e-POWER、智能互联和ProPILOT Park 智动控制辅助泊车技术等,但对于未来,东风日产已经提前布局,技术储备领先同行。
在东风日产看来,日产智行的前提依然是让消费者驾驶车辆时更加轻松、安全和自信。可以说,“智行”是表,安全是里,东风日产希望这些未来的技术除了让未来更智能外,还能做到更安全、更自信……
致力于人和车成为亲密伙伴
可以说,日产智行的诞生,并非是为了赶智能汽车这个时髦,而是日产前瞻性技术储备的一个有力证明。
我们知道,东风日产“人·车·生活”的概念多年来深入人心。在东风日产看来,人和车直接,可以通过科技相连,但科技的目的,本身也是为了人们生活更便捷。
所以,今年作为日产智行行动的元年,东风日产依托日产在全球汽车智能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积极导入日产智行,大力推进技术付现和产品付现,由此推动东风日产品牌向“智能”全面升级。
而不同于其他车企为了技术而技术,日产智行专注于消费者利益,专注于人的未来,同时寻求打造具有高曝光率的日产差异化品牌。
所以说,日产智行以“让所有人体验的创新和兴奋”作为品牌承诺,通过重新定义车辆的驾驶、动力和社会化互联这些未来,致力于让人与车成为亲密伙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产智行在汽车生活转变和进化的过程中赋能于车,把大家带到一个更好的世界(Move People To A Better World),这也是日产面向未来汽车生活的品牌愿景。
支撑日产未来汽车生活愿景的日产智行,实际上包含了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互联三部分,它们可以看做是日产智行的三驾马车。
其中,智能驾驶主要是通过提升车辆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来达到智能驾驶的目的。目前,自动驾驶的基础技术已经随日产汽车一系列先进的安全技术,如AVM智能全景式影像监控系统,智能车道调整等搭载在众多车型中。
今年初,日产北美公司宣布已经就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车队的管理技术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预先达成协议。和NASA的合作,让日产智行插上了智行科技的翅膀,其自动驾驶技术也看到了更大的曙光。
但我们应该知道,自动驾驶的核心是智能动力。在日产智能动力理念的指导下,日产汽车继续开发和提升各种动力系统,以满足全球不同细分市场和不同区域的需求。
尤其是近期随着轩逸·纯电的上市,日产最先进的EV、e-POWER和VCT等动力技术都将陆续导入,至2022年将导入不少于5款纯电驱动车型,挑战销量30%的电驱动化占比。
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感受最直接的智能互联方面,日产汽车正在助力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包括建立车与人、车与车、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互动。
按照规划,日产智行希望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集成三大领域的开发创新,最终实现“move people to a better world”的愿景,并且不只应用于豪华车型,还应用到量产的紧凑车型上,使每个人都能从科技创新中获益。
可以说,在年轻化的道路上,日产是汽车品牌中反应最快的车企。而从年青向智能进化,东风日产的品牌战略走的每一步都精准地抓住了市场变化的步伐。
今年国内车市发展渐缓,东风日产却稳步朝着目标迈进。但前路漫漫,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却很清醒——在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势必诞生新的风口。行业巨变的前夜,我们需要拿着指南针去寻找未来,而不是用旧地图去发现新大陆。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指南针比地图更有用。
陈昊口中的指南针,其本质上是东风日产15年来“融合创变”的文化基因,但其核心还在于以技术驱动全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
可以说,“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的双核驱动,提升了东风日产的核心竞争力,而日产智行便是东风日产口中的指南针,更是其决胜未来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