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国的多个行业都损失惨重,对于本来就处于"寒冬"迟迟走不出的汽车行业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这场疫情对车市的第一个明显的影响,就是销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惨淡,甚至打破了20年以来的底线。
行业人士认为,疫情加快了汽车行业探底步伐,也加快了落后车企的淘汰速度,缩短了汽车产业周期调整的时间。同时危中有机,疫情也加快了车企转型升级及兼并重组。
日前,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内部下发一份"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员工收入调整的通知",该公司经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决定对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员工收入进行调整,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该措施自3月13日起开始执行,至公司正常恢复生产经营为止。
江铃控股原两大股东分别为江铃集团和长安汽车,2019年8月爱驰汽车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行增资,爱驰汽车拟增资17.47亿元,最终拿下江铃控股50%的股权,江铃集团和长安汽车持有股权分别稀释至25%。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主要运营陆风汽车品牌,陆续投放了陆风X9、X6、X8、X7、逍遥等产品,覆盖非承载式和承载式SUV、紧凑型和小型SUV市场。数据显示,江铃控股2019年1-7月累计销量为157,473辆,同比下滑21%。此后由于江铃控股股权变更完成,长安汽车并未再披露江铃控股的产销数据。
此外,另外一家车企力帆汽车在12日发布2月产销快报。今年2月力帆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为0辆,同比下滑100%;1-2月传统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43辆和55辆,同比下滑98.54%和99.47%。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均为15辆,同比分别下滑95.38%和96.74%。
根据力帆股份此前披露的2019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预计2019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8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52.34亿元,同比降幅2068.77%。产销快报显示,2019年力帆汽车产销为18598辆和22536辆,分别同比下跌78.62%和75.52%。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为2888辆和3091辆,同比下跌71.12%和69.49%。
在当前的车市背景下,加上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侵扰,力帆股份资金面临巨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力帆汽车已经在市场边缘徘徊。如果在车市恢复正常后无法步入正轨,力帆汽车估计离退出赛场也不远了。
还有众泰、君马、海马、猎豹汽车、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华泰汽车、东风裕隆等均出现销量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
就连占全国汽车销量四分之一的国内一哥上汽集团已经开启了降薪的脚步,绩效打折,补贴取消,越是高层遭遇降薪的比例越大。整车企业陷入困局,下游的供应商伙伴日子会更加难过......
虽然疫情对中国全行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严重打击,但国内研究机构仍长期看好中国2020年的发展。
回观非典时期,在非典持续影响八个月的情况下,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72%的同比增长。但要在今年复制03年的汽车市场显然是不可能的。
可是因为疫情受阻的购车需求并不会因为疫情的原因被打消,这一部分需求会在疫情结束之后集中体现,汽车销量在疫情结束后会有一次恢复性的增长。
截止2019年,我国共保有汽车2.6亿辆,其中排名前20的城市占据了6928万辆的保有量,而我国共有660个城市。
这意味着我国3%的城市和19%的人口拥有27%的汽车。而且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并不高,仅有每千人约173辆,远低于美国的837辆和日本的591辆。增长潜力还是巨大的。
再加上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一旦通过实施,未来的汽车产业将迎来不小的变化。
而且,随着扶贫攻坚的进行和全面小康的建设,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届时高性价比的微面、皮卡等商乘一体车型将成为市场的宠儿。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沿线国家将成为我国汽车企业的主要出口对象,目前五菱、奇瑞等企业均已走在这条路上。
中国汽车行业进入第三年的寒冬期,让很多车企难以生存,如今随着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车企的困局,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局面。
写到最后,对汽车行业来说,每一次巨大的挑战,都是一次修炼内功、重新审视、提升自我的机会。俗话讲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目前来看,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势必对车市的影响越大,车企的末尾竞争淘汰加速,新一轮的车企洗牌将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