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车迷对于 GT-R这款车已经在熟悉不过了,“爸,我要买GTR!”应该是是电影《头文字D》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台词了,当时阿木老爸死活不同意给他买GTR,怕GTR马力太大会伤到他九代单传的儿子,甚至开出了买一辆奔驰和一只劳力士手表的丰厚条件给予做补偿,然而都被阿木拒绝了。其实阿木执意要买GTR也属于很正常的,毕竟GTR是一款传奇的车型,它曾经在赛场上创造的辉煌,至今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可能很多人都误认为GT-R只是个车名,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GT-R在以前只是一个后缀,就跟Lancer Evolution的Evolution一样,它代表着Skyline车系里的高性能版,可能是因为GT-R实在深得人心,使得2007年日产将其从Skyline车系中独立出来,从而成为了另一个独立的车系。
其实从第三代Skyline开始,GT-R的铭牌才出现在Skyline的最高性能版本上,一直到2007年GT-R才从最开始的高性能版本进化成真正的超跑。
在我的记忆里,真正知道并开始了解GT-R这款车是从《头文字D》这部电影里面中里毅的那台GT-R R32开始,了解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因为当年日本的君子协定,R32上搭载的那台RB26DETT发动机原厂马力被限制在280匹,然而在《头文字D》里中里毅的R32就被改到350匹,当然了RB26的改装潜力肯定是远不止这样的,后来日产也推出了经过强化的RB26DETT N1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理论上可以承受1500匹马力,在当时也成为了改装界的宠儿。
因为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相这种改装潜力巨大的发动机一般都是铸铁的缸体,这种发动机的缺点就是比铝制缸体发动机的重量要重很多,所以才会像高桥凉介说的那样“你每次过弯都很不自然,虽然你这辆GT-R马力很大,不过车头很重,秋名山那么多急弯,你每次入弯就一定会推头。”
GT-R车重的缺点在《头文字D》漫画中也被拿来大作文章,所有出场的GT-R在下坡都逃不开因为车重导致的刹车负荷过高出现衰减和前轮负荷过高过度消耗的噩梦。另外,高桥启介说自己最讨厌的四轮驱动系统也是从R32开始搭载的。
即便是最注重轻量化的赛道版R32,的重量还是达到1400+kg,不过强大的RB26还是让R32战无不胜。当时的R32在赛场上已经恐怖到被各种赛事针对,负重参赛、引入更高组别赛车、直接拒赛甚至直接取消R32所在组别的比赛这种毫无体育精神的手段来遏制GT-R的锋芒。
在R32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已经让日产失了智,R33这代为了销量从而向市场妥协,用上了当时日产旗下的豪华房车日产公爵的底盘,虽然保证了舒适性,但也导致了R33失去了原有的犀利操控感,但是谁买GT-R是为了舒适呢?所以R33的差评率可想而知。
来到最后一代Skyline车型,日产决定把实用性,舒适型全部丢掉,只留下速度,性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两样才是GT-R车主们所需要的东西,也是秉承着这种理念,诞生出了史上最成功的一代GT-R R34。
R34继续使用RB26发动机,因为君子协定原因,这款车对外宣称依然是280匹马力,实际上它的马力已经达到了332匹,这也是基于Skyline车系的最后一款GT-R,RB26系列也注定成为了绝唱。
R34这款车,追捧它的人群中也不乏一些影视巨星,在《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中也可以看出主演保罗·沃克生前也是钟爱GT-R车型,在电影里GT-R就是他的象征,并且保罗·沃克在现实生活中收藏的R34也多次参与电影的拍摄。
2007年末,日产推出了GT-R R35,这一代的GT-R已经脱离了Skyline车系,成为一个独立的车系,R35搭载一台3.8升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最大马力480匹,最大扭矩588牛·米,这款代号为VR38DETT的发动机全部都是在日本横滨工厂中以一人一机的方式精选打造出来的。VR38发动机的改装潜力同样十分巨大,几百上千匹的改装可以说比比皆是。
R35从2007年到今天从来没有过一次换代,期间只是一次次的改款,一次次的压榨提升VR38这台发动机的动力,也是一次次的升级空气动力学和电子辅助系统,今天的R35的潜力可以说已经被挖掘到极限了。
R35迟迟不换代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它太成功了,即便推出换代车型也很难再超越R35今天的高度,搞不好还会再砸掉GT-R这块招牌,所以日产宁愿用一次次改款去维持GT-R的地位。
10几年前的身躯已经很难再跟那些几经迭代的欧洲超跑抗衡,但GT-R仍然屹立在金字塔高层,凭借令众多超跑都汗颜的加速,还有比超跑低得多得多的售价捍卫着战神的尊严。动不动就有人拿GT-R跟那些几百万的超跑作比较,眼神中不再像当年那样装满期待,语气中夹杂了更多调侃。不过日产当然不会在乎,因为拿GT-R跟那些高高在上的超跑相提并论的时候,GT-R就已经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