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视点 | 市值超过丰田,谁能成为中国汽品牌的“茅台”?

车动力
07-06

本文由车动力原创,作者杨乐怡转载请注明出处!


茅台市值超过丰田固然可喜,但更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只有茅台,而没有丰田和特斯拉?

 
根据日本《日本经济新闻》6月19日,原题为“茅台总市值超丰田背后的巧妙品牌战略”文章里的评估,中国股票市场,茅台1月至3月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达到252亿元,净利润为130亿元,增加17%。茅台酒股票股价目前徘徊在高点附近。总市值如果按日元计算超过26万亿日元,超过了美国的可口可乐和日本的丰田。

简单说,就是近期茅台市值超过了丰田。此前美国特斯拉市值也超过了丰田,是否说明我们的茅台就跟特斯拉一样牛了呢?
茅台和特斯拉市值超过丰田,谁更有含金量?

茅台市值超过丰田固然可喜,但更其含金量是比不了丰田和特斯拉的。茅台作为中国名酒,白酒里的顶尖产品,当然也代表了传统工艺匠心,如今的茅台,甚至是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存在,这里面有市场幕后推手各种运(炒)作的原因,也有国人酒文化、社交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无可否认,茅台更多是作为一种面子消费的存在而不是啤酒那样的“刚需”,或者仅是某一特定阶层、圈子的社交货币刚需。实用和广泛价值还不如坚持不上市的老干妈。

而丰田则是典型的生产“刚需”产品的企业,作为全球最大且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生产商,丰田年销售超过1000万台汽车,在全球几乎任何地方,无论地理气候,经济条件还是文化背景如何不同,几乎都能看见丰田汽车,正如那句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作为弹丸之地、资源稀缺的日本,竟然能生产出覆盖全球的产品,这么多年来输出丰田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这是很值得尊敬的。

加上自家豪华品牌雷克萨斯,丰田的精工细作,可靠耐用早已深入人心,丰田的许多车型产品名字,本身都成为一个传奇,同时也成为全球品牌价值顶级的企业之一。

对内来讲,白酒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对国家工业技术和国民生活水平的贡献,是无法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行业相提并论的,同时汽车工业也很大程度代表了国家的工业和科技水平,是发达国家的标志;对外来看,一个国家的知名品牌也代表着价值观及文化的输出,可谓一个国家的名片。正如丰田代表了日本人的匠心和可靠品质,特斯拉代表了美国的科技创新和时尚气息。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国,坐拥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走出国门,能赚外国人钱的汽车名牌呢?

在喝着芬芳的茅台酒酣耳热之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丰田和特斯拉?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谁能成为中国汽车里的“茅台”?
丰田的产品家族里,既有卡罗拉这样的家用车,也有凯美瑞、亚洲龙、皇冠这样的中高端轿车,有从RAV4、汉兰达这样的SUV到普拉多、兰德酷路泽这样的硬派越野,还有MPV埃尔法、皮卡海拉克斯、坦途等等等等,运动型轿车有86和牛魔王(虽然更多合作方斯巴鲁、宝马的基因),且还有自家的爱信变速箱,又有除了本田无可匹敌的不插电混动技术…… 

丰田的成功,是核心技术正向研发积累的成功,是其科学体系的成功,而过硬的品质,良好的口碑又形成滚动的良性循环,这些都是自主车企该认真借鉴学习的。
虽然我们这些年的进步显著,但自主品牌如今在大排量发动机、不插电混动技术、变速箱制造和匹配,品控及品牌成色等方面,比国外列强依然有较大差距。就如丰田的产品家族谱系里,价格范围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都有覆盖,自主品牌汽车价格却难以突破20万元天花板,甚至超过15万元者也很少,能想起的也就传琪GS8、哈弗H8/H9和造车新势力里的蔚来ES6/8、理想ONE,屈指可数;产品主要集中在SUV,竞争力更多在外观设计、配置丰富和价格亲民等地方,或者是蔚来极致讨好用户式的服务模式,在核心技术,品质口碑和品牌形象塑造方面目前并没有达到真正抗衡合资品牌的水平。
当然这个判断也不一定全面,这就要提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另一种模式,即主打新能源和智能化,以及创新型的产品开发、品牌DNA打造模式。年销量还不到40万(这点我们几大自主车企也能轻松做到)的特斯拉,股票估值却超越了历史悠久,年销量1000万台的丰田,说了资本市场对于它所代表的消费及行业新趋势的看好。

特斯拉具备电动车阵营里拔尖的续航里程,不惜自己研发专用芯片支持自己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技术方案,甚至自己发卫星,造火箭的技术狂魔姿态,加上马斯克个人魅力等等都是特斯拉全球受到追捧,甚至成为一个独特IP的原因。对比起来,丰田这样的传统车企则显得保守许多。
我们有着巨大的市场,年轻消费人群对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接受度很高,有政策对新能源“弯道超车”的强推,有比亚迪这样专注电池技术并且成就斐然的车企,也有诞生出大疆这样科技企业的行业生态,有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么多积极参与车企联手合作,开发智能化应用的互联网企业,在拥抱“新四化”,突破创新方面,中国车企并不落后,而是站在同一起跑线。

这也是国家积极支持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原因。这么来看,无论是积极投身自动驾驶研发的长安,还是以最近“刀片电池”技术成就为代表,让戴姆勒、丰田都愿意联手合作的比亚迪(成立纯电动车合资研发公司),或者造车新势力里完成上万台交付,并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好中高端中国品牌汽车的蔚来(两款产品价格都超过了30万),都具备更大爆发的潜力。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汽车界诞生出特斯拉的可能。
写在最后:丰田和特斯拉,可以看作两种不同发展路径,丰田像是传统的武林宗师,大家风度,不急不缓,沉稳扎实;特斯拉更像一个生猛新秀,剑走偏锋,锐气十足,大闹江湖。期望中国汽车行业也能早日诞生一家丰田或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