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暴跌,北汽新能源替谁背了锅?奥迪为何要复活“霍希”品牌?

汽车葫芦圈
09-29


且慢唱衰!为什么葫芦侠看好

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

9月27日上午,北汽新能源借壳SST前锋,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上市仪式上表示:“北汽新能源的正式上市,标志着北汽新能源在经历九年砥砺奋进后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不仅将进一步拓宽北汽新能源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汇聚资源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



然而,随后发生的情况有些出乎预料,也让不少媒体发出质疑之声——北汽蓝谷开盘后即遭遇两轮暴跌,截至下午收盘共跌去5.55元,下跌幅度达36.88%。


北汽新能源真的不行吗?


诚然,近年来中国车市整体大环境并不算良好,新能源领域也面临国外品牌冲击、补贴退潮等利空。但成为上市公司,显然能够为北汽新能源带来更好的资本流动性,在品牌等多个维度拥有抢跑优势。



过去两年,北汽新能源都取得了新能源领域难得的盈利。


2017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达10.32万辆,同比增长98%,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10万辆的纯电动车企,北汽新能源已连续五年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名;今年1月至8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62658辆汽车,相比去年同期上涨129.9%。



有人说北汽新能源技术上乏善可陈?事实上,北汽新能源在自动驾驶、互联汽车等领域投入重兵。


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的达尔文系统,是一套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具有自学习、自成长能力的整车人工智能系统。在国内新能源领域也处于领先。



有人说北汽新能源设计乏力?请看看Lite这款车。其原创外观甚至不输Mini和Smart。



葫芦侠认为,北汽蓝谷的开盘走跌,并非意味着北汽新能源这一车企的基本盘不够好,这只是资本市场的正常波动而已。


作为北汽新能源借壳对象的SST前锋,此前负面消息缠身长达10年,过去多年也一直处于长期停盘的情况之中,昨日开盘之后,应该只是对此前停盘期间的补跌、一些旧股东套现而已,并不代表北汽新能源前景堪忧,正好相反,北汽新能源大有可为!



贾跃亭还钱了,

乐视汽车起死回生?

资本市场就是让人琢磨不透。北汽新能源遭遇当头一棒,开盘即暴跌;而此前被全世界看衰,认为退市只是时间问题的乐视网,却在本周实现连续三个涨停。



一大原因,是坊间传出消息,贾跃亭还钱了——9月19日晚间,乐视网公告表示,贾跃亭已于9月14日对质押于民生信托的乐视网1.37亿股进行了解押,据估计,贾跃亭此次“还钱”接近6个亿。



虽然乐视网不等于乐视汽车,但同由贾跃亭控股的事实,让业界纷纷猜测,乐视汽车是否也将咸鱼翻身?



贾跃亭有钱还了,跟恒大集团入股乐视汽车的兄弟品牌法拉第未来或许不无关系。


今年6月,恒大以67.5亿港元入主法拉第未来,曾经同样风雨飘摇的法拉第未来瞬间满血复活。虽然近日也有消息声称由于拖欠施工款,法拉第未来南沙工厂已大面积停工,但根据建筑业内人士介绍,此类事件并不意味着甲方资金链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恒大显然也不缺钱。9月23日,恒大公告称,以144.9亿元持股40.964%,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从造车到卖车,恒大的野心显然是要整合汽车产业链。


恒大此前曾声称要在10年内打造500万产能,那么乐视汽车有没有可能也被财大气粗的恒大接盘呢?我们且看后市走向。



对抗迈巴赫 奥迪要复活

元祖品牌“霍希”


熟悉奥迪品牌的朋友都知道,奥迪的四个圈车标实际上代表着汽车联盟公司的四个组成部分——奥迪、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



事实上,霍希才是奥迪最初的“马甲”:奥古斯特·霍希是奥迪的创始人,二战前的霍希也算得上是当年德国汽车的佼佼者之一。


虽然随着战后汽车行业格局的巨变,霍希品牌在1958年宣告终结,但根据最近披露的消息,奥迪正在打算复活这一名号,并用其冠名在顶级配置的新款A8车型。



在奥迪的计划表中,霍希将会在新款A8的中期改款中获得复活, V8和W12两个版本都有可能被挂上霍希(Horch)的名号(类似于迈巴赫S680和迈巴赫S560)。


其中4.0T V8版本将会拥有460马力,而W12发动机则会是隔壁Bengayta顶配版本同款,最高可以拥有585马力,只是考虑到目前逐渐锁紧的排放政策和奥迪的减排计划,W12版本在下次更新中能否的道保留也尤未可知。



这一方式,类似于当下迈巴赫之于梅赛德斯S级,严格意义上并非世纪初迈巴赫那样的真正复活。


但显然,奔驰如今也只用迈巴赫一张皮,奥迪的做法既相当明智——且不说汲取了迈巴赫的一系列成功和失败经验,现在的奥迪早已非当年霍希的奥迪。


对于已经“马甲”众多的大众,集团旗下已经有宾利这样的超豪品牌,真正复活霍希显然弊大于利。



止跌企稳,雪铁龙挖来

长城前任洋设计总监

法系品牌近年在中国过得很不好,雪铁龙更是早已不复当年老三样富康的雄风。但显然,雪铁龙并不甘于坐以待毙——面对不断萎缩的在华市场占有率,雪铁龙给自己开出的一道药方是“设计”。



9月25日,据法国汽车制造商雪铁龙宣布,将任命曾在宝马、福特以及起亚工作多年的皮埃尔·勒克莱克(Pierre Leclercq)为品牌新任设计总监。


声明中称,现年46岁的皮埃尔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履新,并直接向PSA集团设计总监皮埃尔·普罗伊(Jean-Pierre Ploue)汇报工作。


据悉,勒克莱克取代了现任雪铁龙设计总监亚历山大·马尔瓦尔(Alexandre Malval)的位置,后者于2001年进入PSA集团工作,并于2012年升任雪铁龙设计总监。



作为全球知名的设计大师,勒克莱克的履历可谓是十分丰富。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福特在意大利的Ghia设计工作室,随后于2000年正式加入宝马集团,参与外观设计工作,2011年1月起勒克莱克升任M品牌设计总监。


其间,他参与过多款宝马车型的美国本土化项目,宝马首款跨界车型X6的外观便由其亲自操刀,主导M品牌时,全新一代宝马X5 M、宝马X6 MX更是勒克莱克的得意之作。



当然,真正让国内消费者熟知的或许是勒克莱克加盟长城汽车的这段“非凡”经历。


2013年,勒克莱克颇为意外地加盟了长城汽车并担任副总裁兼设计总监,成为自主品牌聘请洋设计师的先行者。


在长城任职期间,他不仅负责哈弗H6这款大卖的SUV升级版的设计,更为后来长城高端子品牌WEY品牌车型奠定了设计基础。


可以说,对于新生的WEY品牌,VV7单月销量能冲击7000多辆的成绩,勒克莱克对车型的颜值贡献“功不可没”。


直到去年9月,勒克莱克宣布从长城汽车辞职,将职业生涯的下一程定在起亚;而在起亚任职一年之后,勒克莱克再次选择“跳槽”至雪铁龙。由此可见,起亚也只是“跳板”。


过去十年间,雪铁龙在外观设计上确实乏善可陈。近两年随着新产品的到来,才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些微改变,而通过勒克莱克的到来,抓住中国消费者的痛点,帮助雪铁龙补齐短板,进而帮助雪铁龙在华翻身,显然是雪铁龙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