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在美国旧金山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奥迪e-tron。预售价约人民币59.8万元起,接近于特斯拉Model S的价格。
作为第一款纯电动新能源车,奥迪e-tron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它的到来,对于奥迪品牌未来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对于特斯拉这样的新造车势力,传统大厂奥迪是否有赶超的机会?
在今天的文章里,主要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姚昌晟,就会和大家仔细聊聊:
“如何评价奥迪首款纯电动 SUV 奥迪 e-tron ?”
文 | 姚昌晟
e-tron,奥迪的第一辆纯电动量产车终于来了。
这辆车并不让人意外,不过就叫这么个名字还真的有点没想到。
先说说为什么没想到这个名字,原因是本以为这辆车会延续概念车的名字e-tron Quattro。而要说到e-tron,那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
「图1 e-tron的前身概念车e-tron Quattro纯电动」
“e-tron”是这群巴伐利亚人造出来的英文词,它的字面意思非常直接——源自“电子electron”,电磁现象背后最最基本的粒子。
而奥迪显然打算将这个新词发扬光大,将之注册成了商标,并且把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加上了这样一个后缀名。
A1 e-tron/A3 e-tron /A6 e-tron/Q3 e-tron等等这一系列插电混动车型都有着同样的“姓氏”。
以至于,当旧金山的这辆纯电动车车被直接冠以了e-tron作为了全名,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图2 A1 e-tron等e-tron后缀的A/Q车型,目前均为插电混动」
「图3 较早问世的A3 e-tron」
不过这样的命名也有点意思,之前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命名从名字上就是A/Q燃油车与e-tron的“hybrid”(混合)。
而从这辆车的前身概念车e-tron quattro开始,则标志了纯电动车系以“e-tron”为名的全新概念,例如之后的纯电动C级SUV概念车e-tron sportback和纯电动概念跑车e-tron GT。
「图4 此次亮相的e-tron」
那么,为什么奥迪的第一辆纯电动车会是一辆B级SUV?(又一辆B级纯电动SUV)
与特斯拉“用明星产品带动品牌”的打法不同,老牌豪华品牌们的新能源战略是“用明星品牌带动全系集团军”。
这样的一辆车,是作为先锋的拳头产品出现的,它的定位不能低,势不可免要首先在中高端定位打响旗号。
与此同时,全球SUV市场的崛起趋势让推出一款新的SUV显得非常理所当然。
当然,SUV车型相较于轿车更高的溢价也能够更好地减轻纯电动车的成本压力。
所以不仅是奥迪,我们看到了捷豹I-Pace,看到了奔驰EQC,同在同一量级对特斯拉Model X构成了压力。
「图5 I-Pace与EQC」
说到纯电动车,就免不了要对比续航里程。
于豪华电动车而言,这样的续航里程已经足够,并没有追求能耗上“质的飞跃”的必要。
能耗上做到异军突起、实现质的飞跃,对于一辆B级SUV来说,已经几无可能。而我对e-tron的续驶里程评价是:中庸。
这也反应在了数据上,对比上述竞争对手们的续航能力,可以罗列如下:
奥迪没有公开NEDC或EPA续航成绩,在比 NEDC严格的WLTP循环下续航为400公里;
捷豹i-Pace在WLTP下续航数据约为480公里,在NEDC下540公里;
奔驰EQC经Autocar报道的WLTP循环续航为400公里(官方未披露),NEDC续航为450公里;
特斯拉Model X 75D的WLTP续航未披露,NEDC续航为406公里;之前带90度电的90D款的NEDC续航487公里。
如果把上面的数据,画一张价格和里程的图,可以看到围剿特斯拉的阵式十分明显。
「图6 各豪华纯电动SUV的价格与循环测试续驶里程,图片自制」
WLTP更加接近真实里程,但由于WLTP针对的是2018年9月后在欧洲上市的车辆,因此特斯拉并未对WLTP循环数据进行披露。
WLTP与NEDC之间也不好进行直接的对比或者转换,原因是厂商们会针对循环测试做出不同的优化策略,因此两个循环的数据并不能直接比较。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目前有的数据进行大概的估计,认为e-tron的续航能力处于平均水平。
如果只看电池包能量密度,这辆车配备的电池包大小是95kWh,总重699kg,电池包能量密度大致在135.9kWh/kg,这个数据中规中矩,高于奔驰EQC的123Wh/kg,与目前主流的处于同样的能量密度区间130-140kWh/kg。
「图7 下一位:e-tron Sportback」
而正如前文说的,e-tron是奥迪集团军的先锋大将,而不是特斯拉单打独斗的明星拳王。
在e-tron的背后,非常有理由继续期待接下来的电动部队的陆续登场,比如更大尺寸的e-tron sportback,以及极有可能emission同平台的e-tron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