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了第334批新车申报目录,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都赫然在列。这就是大众ID.4的姊妹双车,都是基于MEB纯电平台,续航里程有望达到500公里,预计年内上市。
之前,大众基于MQB平台“油改电”已经推出了众多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和插混,但基本上都属于应急之作,目的是卡位。而MEB平台才是大众新能源战略的重头戏,ID.4在南北大众的新车正是起点。
此时很容易联想到当年奥迪的复兴,自奥迪100引入一汽-大众生产,“四个圈儿”就成了中国豪车的代表,奥迪也以此为契机迅速成长,最终与奔驰和宝马并驾齐驱。那么,大众新能源车还能重演奇迹吗?
▍再次押宝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和美国电动车发展最快,无论是市场还是产业。美国的特斯拉在北美和欧洲已经对传统燃油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抢走了德系BBA越来越多的用户,并开始在德国建设超级工厂。
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虽然鱼龙混杂,但也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并且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在专属纯电动车平台的建设上,头部阵营已经没有分歧,比亚迪、广汽、吉利、长城等都在做。
中国是大众的主战场。2019年,大众全球卖了1097万辆车,中国就达423.36万辆,占比高达38%,比肩整个欧洲。在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大众汽车公布了新能源的远景目标,即2028年投放70款车型,全球累计销量达22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一半。可见,中国市场对大众的重要程度有多高,如果中国市场有闪失,大众的国际地位将大幅下滑。
于是,在新能源车时代,大众再次选择押宝中国。第一时间将最新的MEB平台导入,通过改造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增加了30万辆的产能,还建立了首个专门的MEB工厂,即上汽大众安亭工厂,总投资170亿,产能同样30万,今年10月投产。
与一汽、上汽和合作并不是全部,2017年底,大众与江淮组建新的合资公司——江淮大众,首款纯电车型思皓E20X已经上市。更重要的是,江淮大众在2018年底布局一座全新的研发中心,共同投资40亿欧元,预计在2021年前建成。可以看出,大众新能源在中国的重心,有放在江淮大众的趋势。
不久前,大众斥资166亿元的两笔收购更印证了这一点。第一笔是11亿欧元拿下国内排名第三的电池生产商国轩高科26.47%的股权。第二笔是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
▍纯电平台得失之辩
和中国车企一样,大众认为提高纯电动车的竞争力,需要打造专属的平台,并很快打造了MEB平台,即模块化电驱动平台。除了面向大众化市场的MEB平台,大众集团还为奥迪和保时捷开发了更高级的PPE专属电动平台。
因为不用考虑兼容燃油发动机,所以实现了后轮驱动及四驱、平整的后排地台、理想的重量分配、更长的轴距和更短的前后悬、可扩展的车身、宽敞的车内空间、智能充电以及科幻的未来技术等。具体到车型上,比如ID.3的车身尺寸相当于高尔夫,但车内空间却相当于帕萨特,这就是MEB的优势。当然最主要的是制造成本的降低,大众方面称,ID.3的生产制造成本相比e-Golf降低了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