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体感机油套餐,省五百多,历史底价

改装车
06-13

「这里是数百万改装车友的聚集地」

每天为您提供以下精彩改装内容

热点

资讯

福利

视频

互动


来源:改装车(微信号:iModifiedCar)

作者:车主优选(转载请保留该段文字,否则必举报抄袭者



这台黑武士思域,经常“做牛做马”帮大家测试产品。

过几天,又是囤货季618了。

618年年有,不稀奇,对于消费者,用得好省钱,用不好则费钱。

所以每个车主掏钱包前,其实都在想:

“啥车品真的适合我?在哪里买真的便宜?”


我们和你一样,也都是消费者,特别能理解其刚需痛点。

只不过,我们能接触更多供应商,能试到一些冷门热门的货,有些不行的被否掉,有些打动我们的,就写文章推荐分享。


618,我们想做得更地道一点,替你向供应商压出底价,一起让利。

我想,这也是618这种大促,真正的存在意义:

618,不是商家们造势趁机敛财的节日,而是消费者能低成本享受好东西的时光。

因此,我们618第一波,是【日本JKS全合成机油+高流量空滤】套餐,以前和大家推荐过。


平时一罐日本进口JKS全合成大概598元,一个EDDY高流量空滤约420元(某些型号价格还会高一些),两者加起来价格是过千的。

我们的618诚意方案是:

JKS机油(598元)
+
EDDY高流量空滤(420元)
=
  499元  
还包邮!
劲省¥519元
这是从来都没有的低价


↓ 点击图片 直达套餐 ↓

↑ 点击图片 直达套餐 ↑


这价格,对于了解JKS和EDDY的朋友,没啥好说,买就是了。


如果你想了解下日本JKS机油和EDDY高流量空滤的性能啊、体验啊、用法啊什么的,也可以点击下面两个链接看完整版,合计一下再作决定:)


来自日本的超体感润滑,思域车主表示欲罢不能啊!


第二集 | 改进气的必选项,像K&N这类的高流量风格,真有用?



嫌跳转麻烦的,也可以往下看精简版,我们把故事去掉,留下核心体感和观点:


  1.  JSKUSA机油  


初认识JKS,是在某场漂移赛。选择赛事来露脸,那对自己自然就是“性能油”的定位。
 

超体感”,是JKS最有名的Slogan。也还真让不少车友,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品牌。


不知大家可还有印象,我的上一箱油,是测试了大名鼎鼎的Motul 300V赛用油。

从300V换成JKS,跑了有1000来公里,从竞技油回到街道油,不同维度的落差感,其实对JKS不太公平,但也可以检验出它是不是真有料。

不过下面的体验,还是要提醒你,这只是我的主观体感——不客观,真体验


在保养车间倒油时,可以看到JKS的油色清透,感觉粘稠度比欧洲机油要低,流动性不错,希望对冷启动有帮助。
 
果然,第一下启动,感觉比竞技油轻松。
 

那天近年三十,气温渐凉,换完油天色已暗,晚高峰却也不算堵,是用油门挑逗发动机的好时机!

新机油跑的前10公里,发动机貌似有变安静那么一点点,但不明显。
       

后来的路况开始略不顺畅,正好试试城市拥堵路况。从跟车到低速,再往中速去拔,也就是我们平时开车最常用的速度区间,上一箱300V,就会挺粘滞。
      

反观JKS,那种日系车独有的轻快感回来了,这种感觉,不刺激不跋扈,而是很放松——车子变得听话、跟脚,对于日常通勤,动力跟脚很重要。

看来JKS虽然注重性能,但日常走街买菜也挺适应的,算是全能型选手。


年末的广州不塞车,上班也都是熟路,偶尔放纵一下,能更好测试这罐JSKUSA的性能味有多浓。

第一感觉——响应挺快,方向一抽再接油门,提速超车,手起刀落一气呵成的感觉,正就是市区驾驶的乐趣所在。
       

第二感觉——小惊喜,静音提升。无论高转低转,引擎噪音都不再肆无忌惮,有所收敛。

游子归家心切又一路通畅,即使压着限速跑,也会毫不脚软地超车,行车节奏畅快利落,发动机基本都维持在中高转

JKS给出来的印象分,要说它和300V一样高转才是甜点区?那还是有一定差距,毕竟不是五类油(酯类)。不过综合下来,JKS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
      

何谓“”?就是你不会感觉到发动机很糙、很毛,明显它是有在被机油良好地润滑着,机件的高速运动悬浮在油膜上,汽缸爆炸带来的震动也被油膜分子缓冲呵护,没有硬碰硬。


高速上要肯踩加速也会有,但不会多狂暴,而动力也绝不会亏欠你,润泽持续地提供着加速度。

本田这台1.5T发动机的豆沙喉,粗粝的声线被压低柔化,使风噪更显独自嘶吼。


能兼顾家用,也能有一定性能表现,这就是JKS机油大致的设计定位。

 |     总    结      |

1. 全域静音良好,中低速响应迅速,高速不算好但绝对不差;
2. 各转速段润滑平均,日常好开,并能兼顾一定的小激烈驾驶。
3. 四类基础油让机油性能有了基本的保障,配合偏附着润滑和长效的添加剂,保护性与耐用性有着保障。




  2.  EDDY高流量空滤(风格)  


(展示图片均拍摄于 EDDYSTAR 高性能空滤)

高性能空气过滤器,后市场升级改装产品,对比原厂,更贵,所以一般也会用上成本高点的材料

拆分开来,大概四种:橡胶、过滤网、棉质纤维布、过滤油


它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起到良好的阻挡和隔绝。纤维嘛,显微镜下一看,里面纵横又交错,最适合和灰尘颗粒缠绵悱恻了。

坊间有说,过滤性和低阻力,一个天涯,一个海角,凑不到一块。其实不然,优秀的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两者并不绝对的相悖啦。

正确的工作循环,会是行车电脑会按照你当前的动力请求,简单理解就是油门踩多少,结合车辆状态,根据工程师编写的控制逻辑,通过氧传感、流量计等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计算;

从而控制节气门开度,让正确的空气量,进入到发动机内部。


而高流量风格的最大功臣,应该会是阻力小。大家都知道,发动机往里吸气,也是要消耗功率,也是要“用力”的。

烧油,爆炸,做工,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能量一共就那么多,供一辆车各个方面去用去消耗,吸气就是众多会消耗能量的其中一样

当它的阻力变小了,浪费的能量也就变少了,整个工作循环效率变得更高,更顺畅。


发动机的硬件设计,就已决定了自身不少的特性,另外还有软件控制策略层面,那就更复杂了。这很难的兄dei ~

动力保守的,着重省油和稳定;偏向城市驾驶的,低扭方面会重点优化;主打性能的,发动机出力会有特别的调教,等等,实在太多


这时候,你还换了高流量风格,再加上车主的习惯、里程、环境、车况,乃至主观敏感度都不一样,那就不难解释,为啥会有着各不相同的使用体验啦。

理论层面有点吃腻了,俺来分享下自己实际的感受吧。讲多无谓,做最实际。


安装的过程,基本一样啦,开膛集风箱,旧的拿走,新的插入,螺丝一拧,精神小伙!


因为EDDYSTAR和K&N,价格本就有着一定差距,所以在体验的预期上,先不说要怎样出类拔萃,就是能和洋品牌持平,我觉得已经是国产的胜利

最后,并没有失望。


高流量风格给我的感受,类似让思域自身的调教得到了放大,偏重驾驶性的取向,而非盲目于高转输出。

在中低速的响应上,明显变快,一如思域原厂非常平坦的扭矩平台曲线,用来跑城市,上下班,嘿嘿,那个舒爽 ~

盲猜一下,泵气损失应该有所减少。


高速,就不如中低速那么能让我心满意足了。正常节奏驾驶,EDDYSTAR没有让我体验到,非常差异性的变化。

不过,K&N其实也一个样

而地板油全力输出,涡轮化后的思域,在后段依旧还有个体感不算明显的小爆发,这一点保持了下来。换言之,即使最大进气需求,也Ojbk ~


高流量风格的另外一个卖点,可清洗,可持续重复使用

符合我对环保的一点小坚持吧,但也确实需要自己去拆装、清洁,上油。这个过程我已经操作过很多次,是会有点麻烦,不过,熟练后也还挺轻松的了。

拥有了循环使用这个技能,如果高流量风格在你的车子上体感优秀,你就可以一直维持着这个表现,就像我一样。


要是问,这高流量风格,我会不会继续用,你会得到肯定的回答。

原因很简单,低速的轻快感让人着迷,太符合我对驾驶性的追求了,高转方面还有个小Bonus。

重复使用,这种体感便能长久持续。从这个角度看,也真的不贵


|     总    结      |


关于高流量风格,信息点挺多,我来给你理一下:

1. 动力输出上,多少都好,的确能起作用;
2. 只要设计合理,一定程度上能兼顾过滤和阻力;
3. 众多因素影响,使用体验上难有唯一的说法;
4. 可清洗循环使用是优点,省钱的话,因人而异。

充满诱惑性的新鲜感,直至那个感觉对的“她”出现。装上,感受“她”给自己的车,带来新的属性,乐此不疲。



你能看到这里,真牛逼。

我们618的新货好货还陆续有来,透露下:NUTEC、ROWE、RWB、AC/PRO、GULF、HKS……

别忘记我们今天的诚意618套餐:


JKS机油(598元)

+

EDDY高流量空滤(420元)

=

  499元  

还包邮!

劲省¥519元

这是从来都没有的低价

↓ 点击图片 直达套餐 ↓

↑ 点击图片 直达套餐 ↑


↓  ↓    ↓  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