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读懂汽车操控!别再被车评人忽悠

懂车plus
08-20

操控是什么?很多网友在看汽车评测视频以及文章的时候,对这个概念是懵的。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在对一台普通的家用轿车做评价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必要把操控性的占比放得那么大?真的会有家用车消费者对操控性有那么高的追求?


今天我们会长就来给大家探讨下,操控到底是什么!它具体有包含哪些因素?买车该不该去考虑它?


转向是操控最直观的体现


我们平时谈论一台车操控性时,第一要素肯定是要检验一下它的转向精准度。很多台词可能大家都滚瓜烂熟,比如转向虚位大,导致整个转向的相应慢,而且指向也不够精准,像卡罗拉、轩逸、朗逸以及宝来这些家用车就属于这类型。



反之,有些调性比较偏运动的家用车,它的转向虚伪很小,而且指向很精准,开起来就感觉整个车的转向反应很快,特别“跟手”,昂克塞拉、高尔夫以及福克斯等等就属于这一类。



除了精准度以外,方向盘还讲究转向手感。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手感理解为方向盘回馈给你的路感以及速度感。在以前电子助力转向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的那个年代,很多使用液压助力转向的汽车,在转向手感方面的表现都相当不错,转向力度很线性,而且回馈也很直接,比如宝马E46 3系,哪怕是操控性被被吹上天的E90,在转向手感上也不及纯液压助力的前辈。



后来由于液压助力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在当下这个追求燃油经济性的时代,它注定要被淘汰。于是,纯电子助力转向就开始推广。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当年第一代国产飞度,它把转向力度很人性地调教成低速轻高速沉,但是转向手感非常差,就跟用方向盘模拟器玩PC游戏一样,引起消费者一片吐槽。


如今大部分家用车都采用了电子液压式的转向助力机构,但是每家车企甚至每款车型调教出来的转向手感都不一样。不管手感是沉还是轻,只要你能把回馈的质感以及指向性调教好,那就是一流的。


调教水平决定底盘响应


无论是舒适性还是操控性,它都离不开对底盘的调教,悬挂参数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十代思域上市的时候,凭借强劲的动力输出以及出色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一下子就遭到很多消费者追捧。但实际上,真正追求操控的玩家,并不会选择思域这种披着皮囊的“软蛋”。



之前我们在评测思域的时候,拿了我们办公室同事的2.0L昂克塞拉去做对比,底盘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悬挂的支撑性完全不在一个水平,而且也没有运动轿车那种紧致感,车速上来之后过弯就开始有点晃。客观来讲,2.0L的昂克塞拉在动力水平上确实不如1.5T的思域,但轮操控性,思域直接被完爆。



除了悬挂支撑,上面还提到一个底盘的紧致感,其实这也是一个很虚但却很容易感知的概念。我们的底盘是由很多总成连接起来的,而这些总成又由很多零部件构成。这么一来,整个汽车底盘其实会有数不清的连接处,包括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底盘的响应和姿态,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些件与件之间的连接设计,以及各个部件的架构设计。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的底盘开起来特别“整”,而有些车则开起来感觉很散。


车身姿态才是最终的体现


空有一个精准的方向盘以及一副好底盘,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车的操控性。会长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前几天我们部门借了一台2.3T的福特野马回来,看似运动的造型,而且本身也是以性能车为定位,很多人对它的操控性都满怀期望,但实际上它是操控相当差的一款跑车。



野马的车身比例很奇葩,车头以及车尾部分很长,典型的美国肌肉车设计,但这却让它整个车的姿态特别怪。猛打方向盘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转向响应很快,回馈的手感也相当棒,但是车身姿态却感觉没有在掌握之中,开起来特别没信心。因此,像野马这种跑车就是典型的直线王,跑山路肯定要被同门的福克斯RS甩开几条街。



很多车厂都喜欢推出两厢的小钢炮,因为它的车身构架天然要比三厢轿车有优势,同样的调教水平,没有屁股的两厢车底盘响应更加灵活,整个车身姿态特别“跟手”,完美诠释什么叫“一把方向一个弯”。



写在最后


说实话,我们平时在选车的时候,对于一些关于操控的设计调教没必要过度去放大。在大部分家用车消费者看来,实用性才是它们的需求点,而操控性则是可以牺牲妥协的点。但是,作为一个老司机,操控性这个概念还是要有,毕竟这是能用来装逼且现实专业度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