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茶哥为星标,发现更多精彩!
且不说汽车,就是手机、电视等产品,一旦自己的小了,好像在亲戚朋友面前就会有些抬不起头,几千元的产品尚且如此,何况是价值十几万、几十万的汽车呢?花同样的价钱,买台更大的车不是赚了吗?
2020年了,不知你是否发现,除了汽车本身的尺寸外,汽车上这些部位的尺寸同样越来越大,有些甚至大到离谱、弄巧成拙......
一台车、或者说一个品牌旗下的所有车型,第一眼能给人深刻印象的无疑是其前脸,而前脸最重要、最有辨识度的部分,当属进气格栅。熟悉汽车产品的人,通过进气格栅造型就可辨认出具体车型甚至是具体年款,可以说,进气格栅就是一台车的“门面”,这台车的风格如何、颜值高低,都离不开进气格栅的设计。
五年之前,很多车型的进气格栅尺寸是狭长和偏小的,最初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尺寸进气格栅,还只有奥迪一家,所以奥迪大气、沉稳的形象是早就有所奠基。
但你再看看当下,无论是国产车还是合资车、无论是低端车还是高端车,不来个大点的进气格栅,都不好意思拉出去卖,当然你可以把这归结为“年轻化趋势下的产物”。的确,大尺寸格栅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强,但前提是车企的设计不要“翻车”。
然而,真的就所有人都喜欢大尺寸进气格栅吗?答案想必是否定的。就拿宝马来说,现在无论是追求运动的3系,还是追求豪华舒适的7系,进气格栅面积差不多都接近了“顶峰”状态,这时,喜欢的人会说“前脸更凶、更有战斗气息了”,而不喜欢的人只能无奈摇头:“尺寸太大,好像反而少了点灵气”。
大师认为,一味地增大尺寸不是出路,不如在格栅造型、纹路及其它细节之处下点功夫。
如今还有不少服役中的老车,它们放歌还需要通过CD,中控台上也见不到液晶屏,在新一代消费者眼里,这叫“老气”。
那么,怎样才能让车内显得更有时代感、科技感呢?没错,只需要一块大尺中控屏+全液晶仪表盘,在很多10万级的车型里,这已经逐渐成为了标配。从前有个7、8寸的屏幕就可以嘚瑟了,现在就算是11、12寸甚至更大尺寸的屏幕,都显得很普通。
有人说是特斯拉带坏了样,就内饰设计方面,特斯拉车型的确是别具一格,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把车内按键都集成到一块大竖屏上,可以如此有科技感,有了这样的想法,部分自主品牌车型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跟风,也就有人不走寻常路,这里还是想提一下马自达3,在大屏当道的今天,全新马自达3反而给了一个只有基础功能的小屏幕,让用户更加专注于驾驶,不得不说是一股清流。
当然,普通的大屏已经不能给到消费者新鲜感了,所以近两年又流行起双联屏来,也就是仪表盘和中控屏联接,合成一块大屏幕,没记错的话,这种玩法是奔驰起的头。
大屏幕固然能给车厢内带来科技感,集成各种功能后也更加方便,但所有车都是清一色的大屏、双联屏,消费者也总会有审美疲劳的一天,再说了,若车机系统做得不好,大屏幕反而会成为尴尬。
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2020年,你觉得17、18寸的轮毂算大还是算小?
是不是有点语塞?是啊,我们父亲那一代人开的车,轿车轮毂17寸已经算是很大的了,一般家用车的轮毂,基本都以实用、舒适为主,哪里会过多地去讲究什么好看和操控。到了今天,我们只听到很多人嫌弃自己车子的原装轮毂尺寸太小,很少有人说嫌轮毂大的。
所以,有不少消费者为了享受更大尺寸的原装轮毂,不惜加钱买高配车型,目前看来,B级车的轮毂尺寸上到19寸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毕竟颜值党越来越多。
还是那句话,轮毂并非越大越好,轮毂尺寸大了除了会牺牲舒适性之外,还增加了爆胎和轮毂受伤的风险,好看和好开,是要付出代价的。
最后一点是天窗面积越来越大,五年前,全景天窗还是中高端车才有的装备,在普通消费者眼里,带天窗的车是上档次的。
同理,全景天窗在今天也越来越普遍,普通的小面积天窗已经提不起消费者的兴趣,不少追求性价比的车型还全系标配全景天窗。当然,全景天窗同样得看车企的功底,如果质量不行,那么后期异响、漏水等麻烦就会接连找上门。
这么说起来,难道我们眼中的大就等于贵、等于上档次?又或者是虚荣心、攀比心里在作怪?车身尺寸大就算了,其它部分,竟然也在不知不觉“膨胀”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仍有部分消费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车企能不能别老在这些表面之处做文章?进气格栅、屏幕、轮毂、天窗越做越大了,但能开20万公里无大修的好车却越来越少了。
是啊,从前的汽车,虽简单、却可靠,曾经造就一个又一个30万公里、50万公里甚至100万公里无大修的神话,现如今,设计更好看了,科技感有了,但可靠性呢?小毛病是多了还是少了?
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车企的设计风格基本是趋于一致的,下一个10年会流行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优秀的品质”依旧是最能让我们掏腰包的条件。
【茶哥好文推荐】
你“在看”茶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