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三缸K-Car成国民车?国内三缸却不叫座?

汽车大内零零扒
07-31



上世纪80年代是大排量自吸V6的时代,接着四缸涡轮增压风靡世界。时至今日,小排量三缸发动机已渐成趋势并愈演愈烈,然而很多人依然谈三缸色变,认为三缸机就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而远在岛国的人民却认知不同,三缸早已被很多人所接受,而这一群体的主力车型就是K-Car。


共计 1733 字丨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什么叫K-Car?中国就没有么?


K-Car是一种日本特色车型,基本都是清一色的Box车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方盒子车,日本政府对这种车型有着严格的限制,限制主要来自尺寸以及动力,毕竟岛国人多地少,能源也不丰富,因此政府管控是不无道理的,而人人都有出行的需求。尺寸方面,K-Car的长宽高尺寸严格控制在3400×1480×2000(cm)以内,动力方面,排量限制在0.66升,马力输出限制在64PS,因此日本的K-Car一般有两种动力选择:可输出52马力的0.6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可输出64匹马力的0.66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多都匹配CVT变速箱。



这两个政策上的限制直接就令K-Car车型基本上同质化了,因此论品牌的话也就铃木、本田、大发是日本市场K-Car的“御三家”,整车尺寸以及动力都基本一致,售价上自然也是日本国内能买到的车当中最便宜的,另外也是清一色的三缸发动机,区别就是在于带不带涡轮增压以及手动、CVT变速箱等等。



既然是最便宜也是相对而言最好用的Box车型,那么这类车型都将遵循类似本田的“MM理念”,也就是机器部件最小化,成员空间最大化,因此三缸发动机天生的紧凑身材在这类车型得到了最好的用途,同时前驱横置也是这类车型的专属,论百公里加速性能自吸车型15秒开外,涡轮车型13秒开外,加上三缸发动机天生爱抖以及动力布局过于紧凑的问题,这类车型不仅安全性欠佳,同时噪音以及加速能力也给人体验很差,但奇怪的是这类车型仍有不输于乘用车的年销量,这就是因为车型足够便宜、政府有补贴,不受停车限制,没人会去纠结加速能力以及噪音震动问题,能拉人拉货就足够了。



很显然在咱们国内不会存在这种K-Car车型,但这只是针对车型上来看,日本的K-Car其实演化过来就是相当于五菱宏光这一类的车型,毕竟国内土地资源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空气污染,因此排放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还针对车企加入了“咖啡”法规,因此可以明显的看到五菱宏光这类车型还是大多采用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前置后驱布局可以轻松应对重载爬坡以及远距离运输需要,因此国情的不同造就了车型上的变化,而动力部分没有厂商为其选用三缸发动机是因为三缸发动机出力不均匀,这对经常超载工况下的微客完全处于不力状态,因此市场已经直接把三缸就给毙了。





政策扶持恐怕是三缸拐点


在日本市场,K-Car不仅在购车环节上以及使用环节上享受政策上的福利,同时多用途车型定位上还能大显身手,因此国内五菱宏光不仅拥有和K-Car类似用途效果,同时更符合国情均衡表现更使得一直长居MPV销量榜首,唯一缺少的只是个政策扶持,但假设日后宏光四缸变三缸之后还会火么,答案是会衰亡,除非有政策补贴。



三缸发动机到了乘用车上其实也还是这个问题,虽然各大厂商都在尽其所能抑制其天生缺陷,但无论采用何种技术,三缸发动机在噪音以及震动方面远没有四缸发动机来的平顺,就好比五缸发动机远不如六缸发动机一样,可见奇数气缸车型只能靠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来弥补和抑制,却无法“根治”。



厂商各种鼓吹小排量涡轮增压三缸发动机,在世界级评选中获得奖杯,前途一片光明。然而这种欣欣向荣的气氛仿佛是汽车圈的“自嗨”,因为从配装三缸发动机车型的整体市场销量来看,根本看不出消费者对三缸发动机的任何期待,只是厂商得到了更高的能源积分和油耗法规,而面对市场,因为没有政策上的扶持,三缸发动机与之前的四缸发动机在售价上没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未来三缸机的春天仍将是小型廉价车型的理想引擎是合适的,前提是价格够低,因为这些用户对于噪声振动平顺性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价格便宜用车成本经济即可。如果乘用车有人花了四缸机的价格买到三缸机,那么将很难享受到这个价位的汽车应该有的质感和行驶品质,不仅会令消费者懊悔不已,同时更不要指望正面口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