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新能源发布会暨博瑞GE上市仪式在杭州湾新区举行。此次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新能源动力系统——智擎,涵盖了纯电技术、混动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甲醇替代燃料四大技术路径。并推出了首款基于智擎混动技术的旗舰产品:博瑞GE,特别是博瑞GE PHEV的上市,一举将豪华B级插电混动车型的价位拉到了17万元以下,并拉开了吉利全面步入新能源的序幕。
在随后旨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寻求到新的突破口的首届“龙湾论坛”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更是表态愿意与全球车企共享现有的新能源技术架构,从而共同推动全球汽车工业朝着“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出行享受。
从混合动力到纯电,从甲醇替代燃料到燃料电池,吉利走过的是一条堂堂正正的新能源进化之路,国外跟它类似路线的另外一家汽车企业是丰田,虽然双方有近十倍的差距,但依靠中国庞大的市场,一切都有可能。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确实有自己的路,跟别人不一样。就如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龙湾论坛上所说的,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石油要靠进口,但电是自己的,所以电动化是中国新能源必然的方向。同样,甲醇的原料煤在中国储量丰富,虽然甲醇汽车开发起来吃力不讨好,但吉利依然坚定的进行大投入研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负重前行之中也不断淬炼了吉利的技术能力。
在新能源这条路上,中国品牌无疑是有些浮躁的,大家都在摸索,但如果说谁最靠谱,吉利无疑是可以算一个的。
早在十几年前,吉利就开始了新能源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近年在沃尔沃技术的协同下,吉利多条腿走路。混动-纯电-甲醇-燃料电池多点开花,稳步前进。四大技术路径有条不紊。
超越合资的轻混和插混
2015年吉利汽车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战略蓝图,提出了要在2020年前实现百公里5升平均油耗限值,并让消费者实现用购买传统汽车的成本拥有混动汽车的梦想。
随着博瑞GE的上市,这一目标提前实现。
据了解,博瑞GE MHEV(轻混)车型已经实现节油率提升15%,到2020年将提升到25%,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博瑞GE MHEV车型道路实测已经可以实现一箱油行驶1200公里,综合油耗5.8L。其主要的核心科技是吉利的48V轻混系统,能够支持制动能量回收,加速辅助以及启停和滑行时停机。再加上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热效率高达38%的1.5TD涡轮增压发动机和高效的7速双离合变速器,在动力性、经济性方面,全面超越合资水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传统的混合动力一般采用P2结构,即电机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中间。博瑞GE PHEV搭载的1.5TD+7DCTH插电混系统则采用了自主研发的P2.5独特架构,将电机置于变速器内,从而减少中间损耗,整体性更强,传动效率高达97%,实现了最佳转速和最佳油电分配比例,提升22%动力和42.4%节油率,纯电续航里程最长可达60km,百公里加权油耗仅1.6L,亏电状态下百公里综合油耗5.3L。也是目前混合动力最佳的动力输出耦合方案之一,并且博瑞GE PHEV的充电时间也从4小时缩短到行业领先的1.5小时。
行业领先的纯电模块化架构
在纯电技术上,吉利已经实现三电(电机、电池、电控)技术的自主化。主要由帝豪EV组成的曹操专车在全国已经稳定运行了数亿公里。年初发布的帝豪EV450,NEDC续航里程达到400km,处于国际领先水准。预计到2020年,吉利将有包括帝豪EV、帝豪GS纯电动等数款车型投放市场,续航里程也将进一步达到500km,占据行业第一技术梯队。此外,吉利正在研发国内首个开放式、全新一代纯电动模块化架构,目标是在行业提前3-5年率先布局,确保吉利新能源技术在未来的领先地位。
世界领先的甲醇替代燃料技术
虽然一直是赔钱的,但吉利在甲醇替代燃料技术上已经有了12年的持续研发,是国内最早进行甲醇汽车研发与布局的企业,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甲醇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付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目前已经完成4款甲醇动力、14款甲醇轿车,获得近百项专利。最新的成果是帝豪GS甲醇版车型,搭载的是以甲醇为燃料的1.8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95kW,峰值扭矩168Nm,匹配6速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175km/h。与传统汽油车型相比,甲醇汽车有着相近的动力表现,发动机的燃烧也更充分,也更为环保。在这项技术上,吉利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所想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堆装置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所使用的燃料为高纯度氢气,是目前排放最清洁的新能源技术,也是丰田未来重点押宝的未来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宣布开放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的使用权,未来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将可以免费使用丰田的氢燃料技术专利。跟丰田一样,吉利也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布局,预计吉利将于2025年推出采用氢燃料电池的量产车型。
尽管吉利在技术路线上清晰明了,销量也稳居国内厂商前五,但在龙湾论坛上,李书福依然眉头紧锁,去年中国市场销售的2480万辆乘用车中合资品牌占了56%——吉利是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这充分说明中国品牌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拥有竞争力。
中国传统主机厂,规模起来的时间很短,整个过程都在追赶市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未来,像吉利这种有未来忧患意识的车厂更是少之又少。正如李书福在龙湾论坛上所言:“开放合作、包容发展才是汽车工业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