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能吸引人,却不一定能留住人。一台车仅有出众的外在是不够的,还得做到内外兼修,内饰设计上也要足够有吸引力。这种观点放到豪华品牌上会变得更加严苛,而无论德系、日系还是中国的豪华品牌,在内饰设计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我就从自己的认知出发,简单解析一下各大豪华品牌的内饰设计,供大家参考。
德式豪华,工业美学代表
工业设计的难度与专业性都是非常强的,德国人谨慎务实的性格让他们在这块做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平。而德国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拥有奔驰、宝马、奥迪这种的百年车企,在汽车内饰设计方面也一直引领着潮流。
奔驰车内饰的豪华感在“BBA”中向来都被公认是最优秀的,以至于有“买奔驰就是买内饰”这种说法。德系豪华车在内饰设计上很少“讲故事”,而是用最为基础的“点、线、面”来说话,而奔驰最善用柔美的曲线与曲面,在制作工艺与用料方面也都非常考究。坐进一辆奔驰车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尊贵气息,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把玩与品味。
相比老大哥奔驰,宝马与奥迪在营造内饰豪华感的功力上就有点稍逊风骚的意思了。在内饰设计上,以操控见长的宝马就好像一个“土豪理工男”——豪华嘛,只要舍得下料,多注意细节就行了,足够严谨但缺乏一些韵味。不过宝马汽车内饰的人机工学向来都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涉及到驾驶的部分,它会力图让每一位驾驶员都体会到什么是人马合一。
奥迪品牌在中国的slogan是“突破科技,启迪未来”,所以在每一台奥迪车的内饰上,你都能体会到浓浓的科技风。类似于“虚拟座舱”、“航空挡把”等很多设计理念都是奥迪率先提出的,后续引来了无数的效仿者,而当多数车型还在展示自己的双屏设计时,奥迪已经进入了三屏时代。每一次奥迪车型的迭代,似乎总能带来一场新的科技盛宴。
美式豪华,有钱就是任性
与德国人的极致严谨相比,老美的性格要显得粗枝大叶一些,但从来不缺大气与豪气,类似的风格也被潜移默化地植入到美式豪华之中。美国从来不缺身宽体胖的老百姓,于是乎“宽大舒适”就成了美系豪华车的代名词。
每一次坐进美系豪华车中,我都会忍不住称赞一番它们颇为奢侈的用料:皮革与木材就跟不要钱似得,甚至连顶棚都给你用细软的绒布或者麂皮包裹起来。但如果你细细研究一些材质的纹理设计,又或者按键、旋钮的使用质感,就会觉得少了那么点“匠人”的意思。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所谓美式豪华,就是用一大堆好料,然后还让你看不出豪华”。
厚重有余,精致不足,这是目前的美系豪华车给我留下的一个整体感观。但其实除了细节设计以外,美系豪华车的内饰在整体布局以及线条运用上较德系车还差些火候,并且经常可以见到不少自己集团旗下普通品牌的设计元素,这就难免会让人有“掉价”的感觉。给德系车一块塑料板,它甚至能给你雕出高档实木的质感来,这一点美系品牌真得认真学学。
不过特斯拉的横空出世为美系高端车注入了一股清流。与德系车的严谨工业风不同,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界的一哥,自身有着鲜明的“时尚”与“技术”等标签,与其说它是一台汽车,倒不如说它是出行玩具。用“性冷淡”来形容特斯拉内饰的数码工业风,我想是比较合适的,正是这种时尚、大胆且开创性的设计风格,使其成为了电动汽车领域的设计风向标。
日式豪华,东方韵味浓郁
日系品牌做豪华车的时间普遍都不算长,但进步却是显著的,这其中以雷克萨斯为最。不过坦白讲,我个人对于雷克萨斯早期车型的内饰都不怎么感冒,因为对于豪华车而言,内饰仅仅是看起来端庄或者舒服是不够的。
不过在第一眼看到雷克萨斯LS的内饰设计时,我必须承认自己被震撼到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认为雷克萨斯的设计终于走上了“一流豪华品牌”的道路。设计师将切子、折纸、古筝等多种东方元素融入雷克萨斯LS的内饰后,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东风气质——优雅而尊贵。
换言之,雷克萨斯用东方文化在汽车内饰上讲故事,即便不用什么顶级材质也能表现出恢弘与厚重,这种气质让西方人看了觉得神秘,东方人看了觉得神奇,这就是文化与设计的魅力。但与此同时,主攻北美市场的英菲与讴歌还在入乡随俗地遵循着当地的审美思路,对于豪华内饰的理解与美系豪华品牌基本处于同一水准。
中式豪华,还在上下求索
新中国的现代汽车工业不过短短几十载,而在中国品牌里真正敢称豪华品牌的非红旗莫属,无论文化基础还是群众基础它都有足够的自信。但由于“根正苗红”的特殊身份,红旗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史,在设计上几度出现断层。
直到红旗L5的出现,红旗品牌算是再一次迎来了春天,不过当看到红旗L5的内饰时,我切实地体会到了五味杂陈的感觉。它有着点滴的传承,但更多的感觉像是横空出世一般,我看到了现代科技与复古元素的杂糅、中国符号与西式设计的交错,但当我得知这一切都很贵的时候,竟有些不知所措。嗯,那感觉有点类似于穿着大花棉袄走T台。
看到这里我不禁冒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假如把雷克萨斯LS的内饰稍加修改后,配红旗L5的外观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折纸…古筝…这不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元素嘛,越想越觉得“有那味儿了”。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论东方元素,我们应该比日本丰富得多也纯粹得多,或许咱们的设计师还差点灵感吧。
比起在传统豪华车上做文章,在新能源车上搞设计似乎要容易不少,原因与上面提到的特斯拉类似。一些中国品牌在高挡电动汽车内饰的设计上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彰显肉眼可见的“时尚、科技、上档次”要比做到“尊贵、大气、有内涵”轻松得多。
总结
看完文章以后,或许有人觉得我在瞎说八道或者不懂审美,又或许很多人认同我的观点,这些看法我都接受。以上纯属我个人的观点,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罢了,如果你有更多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