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让我最失望的三款车型居然是这些豪车!

编辑-钟金君 | 02-24

【有车以后 有车话题】之前回顾2019年发布的新车,我挑选出了5款个人最满意的车型,很高兴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国内还能找出许多让人心动的车。既然有好的产品,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车型,今天就来挑挑刺,挑选了几款最让我失望的车型和大家分享一下。

  北京奔驰EQC

虽然BBA作为豪华车的三大巨头在全球占有非常大的销量,不过在新能源这一块的布局却显得有些落后,直到去年奥迪和奔驰才在国内推出了他们的首款电动车,而宝马始终没有动静。作为传统老牌车企,他们推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是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更何况是纯电动车这种跨时代的产品,然而奔驰EQC的推出却让人有些失望。

EQC是EQ旗下首款车型,定位纯电中型SUV,新车车身尺寸为4774×1923×1625mm,轴距为2873mm,售价区间为57.98-62.28万元。在我们的印象里,电动车就应该充满未来感和科技元素,应该和汽油车有不同的气场。但在造型上EQC却与GLC非常相似,相似的尺寸、相似的轮廓线条,就连车头格栅也与汽油车相似。

新车除了在细节上采用一些新能源的元素进行点缀,除此之外EQC的造型实在给不了人新鲜感。我可以理解这些传统车企在造电动车时的一些顾虑,他们希望能够和自家的燃油车有些传承,但EQC这样几乎照搬GLC的外形实在显得有些敷衍。反观捷豹I-PACE做得就非常成功,在外形上既有品牌的传承,又有创新的设计。

其实EQC和很多车型一样,都是基于燃油车的平台改造而来,并没有采用全新的电动车平台进行研发。这样在电池布局、车身结构和驾驶体验上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点从它的底盘布局上就能看出来,电池、电机的布局硬被安排在了燃油车的布局之上,直接导致了一系列设计上的缺陷,例如机舱部分空闲、后排地板隆起等。

电池和续航方面,EQC国产之后搭载了由宁德时代提供的容量为79.2kWh的电池组,它的重量为650kg,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它的电池能量密度为122Wh/kg,而这样的能量密度在今时今日可以说是毫无优势。因此为了续航EQC也只能靠增加单体电芯数量来解决问题,导致车重达到2425kg,从官方公布的NEDC工况续航里程415km来看,实际行驶打上8折后只有300多公里,这样的表现真的毫无亮点。

综合来看奔驰 EQC在造型、技术、数据上没有任何亮点,而且严重缺少话题性,所以上市之后遇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我看来EQC的上市像是为了解决市场空白而推出的产品,并不是用心在打造一款全新的车型。

  宝马3系

“人生始终绕不开一辆宝马3系”,在2019年以前我是认可这句话的,直到G20、G28一代的新宝马出现。首先我要解释一下,我想表达的不是说3系不好,它依然是同级中非常有竞争力的一款车型。只是对于我来说它不够好,已经不足以成为人生中必买的一款车型了。

从宝马Slogn的改变,从5系、X3的换代我就发现宝马已经不再把运动、操控放在第一位了,追求均衡是宝马现在在做的事情。于是整个品牌最追求运动驾驶的3系,也终于变得平庸了。虽然从一方面来说平庸也不算什么坏事,它代表各方面都不错,越平庸的产品越能被大众接受,例如丰田卡罗拉。

更软的悬挂,更高级的滤振,电子味更浓的转向,新一代的3系变得前所未有的舒适,只要不看车厢,你不会感觉出自己开的是一台3系,坐在宽敞的后排这就是一辆豪华高级轿车。那些追求纯粹驾驶的人在它上面再也找不到直来直去的人车沟通感了,所有的感受都被精致地包装了一番再传递给你。

当然这样的变化也许有人会喜欢,一台轻松、好开的后驱宝马依然比奔驰C级要更有驾驶高级感。一直以来宝马都被当成同级的标杆,每每有新车上市都把它设定为对手,力求在性能驾控上能够与它一拼。如今新上市的CT5,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驾驶表现都突显出了运动基因,如果放在一起对比,显然CT5是更有运动性格的。

如果说驾驶调校只是个人偏好,主观成分太大,那么我接下来要吐槽的一点就是客观事实了。一直以来宝马的动力调校都是同级最优的,尤其是B48发动机配ZF 8AT变速箱,动力的匹配非常成熟,无论是高转速爆发还是低转速巡航它做得都是无可挑剔。但是在这一代上,居然出现了低速顿挫的情况,车辆起步从一挡到三挡变速箱会出现轻微的顿挫,如果是市区低速行驶,那么这种体验尤为明显。

再者新车在配置上显得有些吝啬,32.39万的325Li长轴入门版,甚至连定速巡航都没有配备,很多国产车型有的配置在新3系上都必须选装。过高的定价加上优惠过后的5系打压,造成其月销量只有几千台,无奈上市只有几个月只能靠大幅度降价来换取销量,这样的销售策略明显对新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阿斯顿·马丁DBX

是的你没有看错,售价200多万的阿斯顿·马丁也有槽点。新车发布之后,网络上各家媒体同行都是一片吹捧,毕竟作为超豪华品牌如果觉得它不好是你水平不够,你买不起也没有资格评论。但是如果对比了其它超豪华SUV之后,你还会觉得DBX是毫无缺点的吗?

说到超豪华品牌造SUV,其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从添越到Urus到库里南,现在到了DBX,接下来还会有法拉利的Purosangue。大家从前都是造跑车和轿车的,没有人会质疑这些大厂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水平,但在造SUV这件事情上大家都毫无经验。于是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花尽心思在造型设计上,生怕老马失蹄丢了品牌的脸面。

目前上市的添越、Urus和库里南在造型设计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唯独DBX的造型,我看到了家族设计却看不到美感,仿佛硬生生的把轿车拉高,整车的造型并不协调。在DB11这类的轿跑上,因为车身足够宽、足够矮,扁平的车头加上马丁家族化的鲸鱼大嘴会显得很有跑态,但是在DBX上只是套用一样的格栅却没有将它放大,显得气场有些弱。

再看看DB11上后翼子板上扬的肩线显得车身特别的优雅性感,配上饱满的大轮毂尽显跑态。而DBX只采用了笔直的腰线让侧面显得略为普通,而轮毂的尺寸也没有为车身增添气场,显得有些小气。如果在跑车上运用鸭尾会增加车辆的动感,但是DBX的车尾下半部分设计本来就过于厚重,再增加一个过于夸张的鸭尾就让人觉得有些画蛇添足。马丁的轿跑车型一向让人觉得非常优雅,但在DBX这款车型上显然是体现不出。

按道理来说,售价数百万的车型在做工用料方面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我们在之前的广州车展上却发现DBX的钣金工艺不尽如人意。通过有车以后PT8-120实测,保险杠和翼子板的间隙达到了7mm,这样的成绩远低于我们测过的所有非越野车型,而阿斯顿·马丁的官方回复是此车为工程车辆,并非最终量产车型,之后我们将密切关注量产版本车型的实际表现。

  总结:

以上对于这三款车型的一些见解纯属个人观点,毕竟对于一款车型的评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实则我个人对这些车型是抱有非常高期望值的,这种高期望值正是基于我对这些品牌以及它之前推出产品的认可。然而期望越大,有时就会失望越大。一款产品是否真的好,从市场销量就可以得出结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