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摩尔斯电码,
大家会不会想到一部电影,
对,
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抗战时期,
无数无名英雄通过无线电波向后方传递情报,
最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
现在经常能在路上看到挂呼号牌的车,
很多车友也是无线电爱好者,
他们结队出游的时候通过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通讯不需要受线和通讯铁塔的限制,
具有一定的移动性,
可以在移动状态下通过无线连接进行通信。
前两天偶然看到一个关于摩尔斯电码的小视频,
今天分享给大家,
希望对大家学习摩尔斯电码有帮助。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
这种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
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等。
摩尔斯码在早期无线电上举足轻重,
是每个无线电通讯者所须必知的。
由于通讯技术进步,
各国已于1999年停止使用摩尔斯码,
但由于它所占的频宽最少,
又具一种技术及艺术的特性,
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今天这部视频是美国陆军很久以前拍的,
但是很有意思。
粗略看了一遍我就记住H的电码了。
军事通讯中的H读作hotel,
一律使用字母解释法
来表示特定的字母。
如下图,
写法也不同,先写两竖再写一横。
H的电码就像疾驰的骏马(Horse)一样,
滴滴滴滴,
为什么这么快呢?
要去给Hotel送东西。
还有一个大家必须记住的
SOS。
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
这三个字母组合在电报中是发报方最容易发出,
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
下面这位就是摩尔斯电码的发明者
塞缪尔·莫尔斯
他在设计的时候,
考虑到E和T在使用时的频率会比较高,
把E的电码设为嘀,
把T的电码设为嗒,
方便大家操作。
Y,
一名士兵在行进中变换了一下步伐,
嗒滴嗒嗒
拍发时的间隔在摩尔斯电码的操作中也很关键,
同样的顺序,
同样的嘀嗒,
不同的间隔,
意思大相径庭。
上图的两组电码数量和顺序完全一致,
间隔上的差别,
导致出现了两个单词,
Low,低的
Enemy,敌人
下面这组就一个T的站队问题,
产生的歧义就更大了
T站到前面,我们到这了。
T站在后面,我们去那边。
下面这个本来要汇报工作,
我们今天训练。
结果发报过程中间隔不对,
T又站到了前面,
变成了天气预报,
今天下雨。
如果战争中出现这样的失误,
后果不堪设想啊。
一起看看视频吧,
下面还有一个帮助记码的视频,
一起学一学,
-------------------------------
往期回顾
贝加尔之旅 留学生开赛弗1.3万公里39天单人单车自驾游(上)
Eyes on the road, not on your 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