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宽松,中保研严格 为何99%新车在这项都“较差”

林岳城 | 12-26

【有车以后 资讯】近日,宝马新3系、丰田亚洲龙、沃尔沃XC60都在中保研的碰撞评级中,只得到红色的“P较差”。这就让人“炸锅”了,新3系不如老3系,国产肯定偷工减料;日系车确实不行,皮薄馅大没跑了;沃尔沃还敢说是最安全的,怎么成绩也这么扎眼。别急,这里的“P较差”并非总的评级,而是中保研其中的一个项目“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得了P较差而已。中保研是什么来头,怎么评测这么狠?

在说中保研之前,我们先来谈一下汽车安全。很多人买车会关注外形是不是好看,配置高不高,空间大不大,动力强不强。但在这之前,都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是,这车得足够安全,否则一切都将归于零。那怎样才能知道一款车安不安全?捏一捏引擎盖看看变没变形,大力关一下门看看紧不紧实,这些都是很感性的,不少人会做。但我们心里也清楚,这些都太表面了,要想知道一款车安不安全,最主要的是看它系统性的碰撞试验。在国内,有两个权威的安全评级机构,C-NCAP和中保研。

C-NCAP即是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建立于2006年,是国内最早的较为权威的新车安全评测机构。国内消费者想要了解一款新车的碰撞安全等级,一般都会以它为参考。C-NCAP是以欧洲E-NCAP为蓝本借鉴而来的,不过并没有达到E-NCAP那样严格的程度,尽管2018版已经比2015版增加了很多细分项目,但测试项目还是相对简单。

它的主要项目有正面100%重叠刚性壁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鞭打试验、加分项、行人保护、主动安全。

相比E-NCAP少了哪些呢?例如侧面柱碰撞(32km/h)、低速自动紧急制动(10-50km/h)这两项重要测试。

【图片来自E-NCAP】

侧面柱碰撞是车辆以 32 km/h撞向直角安放的刚性细柱,主要模拟碰撞发生时候对车内乘客头部造成的伤害。由于车辆载荷存在局限性,因此变形可能会非常严重,而且柱子会深深穿透乘客舱。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例如头部气囊和气帘,柱子可能会撞上头部,从而造成严重伤害。这是一项非常严格的试验,可惜在C-NCAP上没能见到它。

【图片来自E-NCAP】

从消费者角度,侧面柱碰撞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低速自动紧急制动低速相对就是较大概率的事件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在10-50km/h的车速及跟随各种车辆情况下进行的测试。这项测试模拟驾驶员在分神时导致紧急情况,自动紧急制动(AEB)检测到可能发生的事故,通过制动来加以干涉,尽量避免发生碰撞或减轻碰撞的后果。

除了这两项测试的缺失让人遗憾之外,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在正面碰撞上并不十分符合现实情况,多数车祸发生时并不是100%的正面碰撞,更多的是小角度重叠的碰撞,而且这种碰撞带来的后果更加不可设想。虽然40%偏置碰撞比较靠近现实,但还是不够25%的极端和严苛,25%小重叠碰撞在IIHS和中保研却是一个保留项目。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相对宽松的测试就带来了总体比较“亮眼”的评测结果。在车辆的来源上,C-NCAP管理规则写着“汽车生产企业也可以自愿申请车型的C-NCAP评价”,这就表明企业可以将主被动安全配置最全面的顶配车型送审,这样测试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是偏好的。比如说安全带提醒和侧气帘都能获得加分,这点基本上很多自愿送审车型都能得到加分了。

由于多数试验车型都能得到五星高分,C-NCAP也被戏称为“五星批发部”,测评结果对消费者没有太大指导意义,对生产企业也没能产生“倒逼”作用。慢慢地,它变得比较鸡肋,这时候中保研出现了。

中保研C-IASI是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简写,成立的时间并不长,2015年才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8家业内领先的财产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从名字其实你也可以看出,它是保险行业主导的,从保险赔付角度出发的。保险公司想要知道一款车在发生真实碰撞时受损的严重情况,这样才能给它制定一个更合理的理赔依据,保费的数额很大程度可以参考这个碰撞试验结果。大白话讲,同级中,成绩好的保费低,成绩差的保费高。而对消费者来说,也同样可以用这个结果来做买车和养车做参考。

中保研这样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和汽车生产企业并不存在利益关联,能够更加客观地独立运作,它的测试车辆是从4S店购买的,和普通消费者一样的渠道,并不接受厂家送检。在测试标准上,中保研更加严格,达到全球顶尖水平,因为它的借鉴蓝本是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和IIHS一样,测试项目取消了实际发生概率较低的正面100%重叠碰撞,改为增加正面25%小重叠碰撞,同时加入首创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

在结果展示上,中保研不使用总分或者星级形式,而是将每个单项独立展示,包含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等项目,评价等级分为P较差、M一般、A良好、G优秀四种。

实际上,中保研之所以在最近成为新闻热点,最大的原因是很多测试车型在25%碰撞这一项上都拿了P较差。例如,刚刚发布的大众帕萨特在其他项目都还不错,就是在25%偏置碰撞这一项表现相当难看,碰撞中,帕萨特A柱几乎完全弯曲,防火墙入侵也相当大,这导致仪表台和方向盘位移很大,安全气囊直接往一边偏,不能保护到假人,假人的头部直接撞到A柱硬物,形成严重后果。

在这里,想要简单提一句的是,美版帕萨特在IIHS碰撞测试中,却拿到了G优秀的成绩,而且这还是上一代的车型,看来大众对美版和国产版还是有一些区别对待的。

确实,25%碰撞相当严苛,相比100%碰撞受力面积更小,而且速度更高(64km/h),试验结果自然更加严重。很多合资和自主车型在这里都折戟,例如途观L、风神AX7、瑞风S3、艾瑞泽5,不过它们在C-NCAP却都得到了五星。

中保研还有一项是以往没有的评测项目——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保险事故并非撞得面目全非,更多的是低速时车辆发生轻微的覆盖件剐蹭,这时候就体现出不同车型的耐撞性差异了。维修经济性则是指修复受损车辆需要的费用高低,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有一定的制衡作用,一般来讲,耐撞的材料,它的用料就更高级,维修或更换的成本也就越高。

我们查看了目前中保研公布的测试车型,发现几乎所有车型都得到了红色的P较差,包含文章开头提到的3款。想要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上得到好成绩相当难,目前只有斯柯达柯迪亚克获得G优秀。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保险公司考虑最大的一个方面是维修金额,而一款车如果更耐撞,配件价格更低,工时费更少,那自然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因此他们非常看重这一项目。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时候发生小的剐蹭可能不想走保险,而是自己出钱修复,那这个项目也就很有指导意义了。

当然,中保研的这个项目主要是出于保险公司自己的立场出发,C-NCAP中没有相似项目并没有什么不妥,至于它的作用和细节我们以后再另开一篇文章来说一下吧。

经过上面的梳理,你应该对C-NCAP和中保研多了不少认识。C-NCAP曾在很长时间是国内唯一的安全测试参考,但因为它评分相对宽松了点,难以形成区分度,指导性不够强。而近几年崛起的中保研更加严格,而且对现实碰撞的模拟更加到位,能够更好地指导消费者购车,也能给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压力”,逐渐成为新权威。

我们在选新车时,很容易被厂家一堆天花乱坠的宣传手段弄得晕头转向,这时,来自第三方的安全评测不失为一个让我们冷静下来的好方式,你的车型会拿到什么成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