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东风日产阳光关爱,一场与时俱进的公益马拉松

汽车葫芦圈
12-12


总编 | 钟昆

作者 | 桑田

编辑 | 董梦帆

来自汽车葫芦圈的报道


“今天的地球上,竟然还有恐龙的后裔存在!”


听到这个消息,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陕硬九年制学校的孩子们全都惊讶得张开了嘴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邢立达拿着他写的科普读物《邢立达给孩子的恐龙饕宴》,为孩子们一语道出恐龙的真相。“恐龙的分支演化成今日的所有鸟类——现在一切鸟类,鸡鸭鹅鸵鸟蜂鸟,都是恐龙的后裔。”科学家们让鸟类溯源为恐龙变成有据可依的论断,也令恐龙与现代人更加亲近,“恐龙并没有灭绝,它们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



启蒙于一本恐龙故事,邢立达从三四岁起就有一个“恐龙梦”,后来他在高中自学创办中国恐龙网,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取得古生物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职。


这位80后副教授已取得SCI收录论文百余篇的学术成就,还因为发现世界首例恐龙琥珀、首例雏鸟琥珀、首例蛙琥珀、首例蛇琥珀、首例带软组织蜗牛琥珀等,被《科学》《自然》等国际著名科学期刊争相报道。


他教学生们用5000目的砂纸打磨一个个指尖大小的昆虫琥珀,他讲起自己怎么在缅甸珠宝市场抢救琥珀、怎么和小贩甚至是土匪斗智斗勇,也解释由于内含古生物,才让几千万年前的树脂成为了化石琥珀。



课堂上的这一幕,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东风日产、南方周末联合发起的“阳光关爱·i读计划”的一部分。


东风日产的公益行动“阳光关爱”已经持续了十余年,公益的核心精神没有变,但公益的形式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为了孩子。



阅读,是人类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方式。“一个人阅读得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有人用圆表示知识的边界,一个人所掌握知识的圆越大,与外界的接触就会越多。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而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够穿越时空的限制,接近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灵魂。毫无疑问,如果人类没有了阅读,那么文明也将不复存在。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手机、电视、游戏等各种海量信息包围。然而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很少接触到书籍,长大后再培养阅读习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而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孩子,随着学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增加,他们普遍会表现出力不从心、后继乏力的趋势。



不仅城市里的孩子是这样,对于乡村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当手机和电视信号已经覆盖到偏远的山村之时,书籍的脚步似乎却停滞不前。城里的孩子可以去图书馆、书店一泡就是一整天,而在乡村,能够让孩子饱览群书的场所,可能在几十公里之外……乡村的孩子或许已经不再缺少明亮的教室、甚至不缺少能上网的电脑,但可能缺乏书籍、缺乏阅读。


家中的电器说明书是乡村孩子的“课外读物”之一;县里的书店隔出了半间成为杂货铺,买杂货的乡民远多过买书的;志愿者在支教笔记里写:“学生们除了了解一部分课本知识外,其他一概不知”;乡村小学收到捐赠的2万余本图书后,调研人员问孩子们“读课外书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孩子们齐声答:“写作文——。”


《城乡少年阅读现状白皮书》显示,乡村少年对课外阅读的热衷程度与城市少年相差无几,但阅读状况却有天壤之别——约一半乡村少年一年的阅读量不足4本,而城市少年的平均数据是16本书。


儿童阅读教育的城乡不均衡现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幸的是,东风日产注意到了这一点。今年,东风日产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南方周末发起“阳光关爱·i读计划”公益活动,其聚焦点,正是乡村儿童的阅读推广。



悄然间,“阳光关爱·i读计划”公益行动已经进行了多场活动。在12月2日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陕硬九年制学校之前,“阳光关爱·i读计划”已经走遍了甘肃、贵州、广西……龚琳娜、郭帆、郝景芳、可可姐姐、罗会仟、蒙曼、热依扎、单霁翔、史航、邢立达、张定浩、张广瑞、张秋、郑永春、David Evans等各界专家名人倾力支持。


一间可视听阅读教室、2800余册少儿图书、小学生与教师们人手一个阅读工具礼袋……除了打造科学、友好的阅读环境,这次“阳光关爱•i读计划”还把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的理念与方法带进勉县陕硬学校,开办家长与教师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推动下一代的阅读兴趣培养。


You'll never read alone!

让山里的孩子再也不“孤读”



此次与“阳光关爱·i读计划”一同来到陕硬学校的,除了邢立达,还有作家、评论家张定浩,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知名编剧、影评人、策划人史航。


张定浩在课上阐述“为什么读书?”


张定浩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的高材生,他的诗作《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被民谣歌手程璧谱成歌,一曲“琥珀里的时间 / 微暗的火 / 一生都在半途而废 / 一生都怀抱热望”,一时在众多年轻人之间传颂与传唱。


这天,他是来学校讲“大道理”的。他说最好的童话作家都知道小孩子最要认真对待,所以要往深了写,而不是往浅了写。


作家张定浩为孩子们推荐的是《意大利童话》。他鼓励孩子们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教他们读懂童话世界的千奇百怪下蕴含的理性与规则。“读这些故事不是为了获得知识,也不是为了获得意义。我们为的是快乐,一定要让自己觉得愉快,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蒙曼在分享“诗中四季——怎样写风景”


学者蒙曼带来了“诗中四季”——《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平日在大学里传经授道的教授,第一次为小学生讲课专门选取了《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玉阶怨》《问刘十九》四首短诗,借助春夏秋冬变幻多端的外在特征,解析诗词里的美好情感与背后隐含的创作规律。


“诗里的风景比现实中的风景更美。”除了描绘古诗词里的四季旖旎之外,蒙曼在为孩子们培养对文字的鉴赏能力,同样也在传达一种审美观念。


史航戴着橘色猪头帽讲解《夏洛的网》


当天最后的阅读课由编剧史航进行讲授。他戴上三顶款式各异的帽子——标志性红尖、橘色猪脑袋、黄色比卡丘,热情地走上走下,为学生分享他人生中自己掏钱买的第一本书《夏洛的网》,以及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的相识、离别与铭记。


“小猪该不该救?如果你能织几个字在小猪头上,你会织哪几个字?”史航发问。


“不要杀我,我的血有毒。”“这猪是猪八戒转世”“我是一只潜力股”“杀了我你就是猪”……孩子们脑洞大开,做出与书里迥然不同的回应,引得课堂里大笑不断——谁也无法否认,这也是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我们需要有朋友,也需要有自我。我们忠于自己,但是从来不拒绝改变。”史航说,自己当年买这本书时只要三角七分钱,而这天孩子课桌上的书本定价已涨到36元。书的译本与版式逐年更替,每读一本书为不同年代的人赋予的感动与力量却没有差别。



一本好书,真的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阳光关爱·i读计划”给予孩子们的启蒙不是停留在浅显的知识灌输上,更尝试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思维开拓和视野扩展,帮助他们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而在借助各行各业专家名人引导孩子阅读的同时,这项活动并不会停留在2019年,而将以五年为周期对学校进行长期运营与效果追踪,帮助乡镇小学建立长效性的阅读推广活动机制。



在“阳光温暖童年,阅读照亮未来”的感召下。不仅仅有各界名人的助力,志愿者的参与更是让这场关于阅读的公益活动能够不断地持续下去的推动力之一。


对于志愿者的选拔,东风日产颇费苦心。从海量的报名者中,不仅要考虑到学历、专业背景,还特别根据报名者填写的资料中的教学内容与设计,通过电话联系,依次验证个人信息并进行试讲试听。根据志愿者的个人意愿及课程准备程度、教学内容契合度进行考核,通过三轮筛选,最终确认每站的6位志愿者。在已经进行的活动中,平均每站1位博士,2-3位硕士志愿者。



来自云南的李振宁,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


李振宁有着“多重身份”,他曾经是中学老师、也曾是足球和篮球的专业裁判员,他既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硕士,又是日产经典车型阳光的车主。在一次日常汽车保养的等待过程中,他在日产4S店看到了“阳光关爱·i读计划”的宣传海报,就立刻在4S店进行报名。


在贵州站活动中,他作为明星老师的“助教”,向孩子们推荐了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这让他“一炮而红”——不仅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个总是面带笑容的“大哥哥”,老师们也佩服这个做事一丝不苟、重视细节的“老前辈”。即便是,课间休息的时候,李振也总是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观察他们平时的课本和作业,拍摄他们课间欢笑打闹的小细节。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背后,他不仅感受到阅读对山村的孩子们造成的改变,更因此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


李振宁的父亲曾是从上海来到云南的知青,后来恢复高考考上名校,一直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前,李振宁从师范本科毕业后,也曾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后来又下海经商。第一站活动结束后,李振宁将上课的素材,包括日常拍摄的片段,制成了照片集和小视频,回家后与家人们一起讨论。没想到,这却在自己家里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天的大讨论。李振宁和家人把阅读和手机放在一起,做了一场大对比。利弊分析之后,家人一致决定:摒弃手机,重新拿起书籍。



对于自己的第一次“授课”,李振宁并不十分满意,他自己觉得分享的课程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于是主动再次报名,希望能够把好书、好课分享给更多的山区孩子。



在对课程进行优化升级之后,李振宁又参加了陕西勉县站的志愿者教学。他本人的亲切、朴实与热心肠,也得到了明星嘉宾的赞扬与认可。而李振宁却说,“通过书籍,让阅读的力量持续滋生下去”是他唯一的愿望。


“孩子们对外来的新老师越好,越发令人深刻感受到了教育资源需要平等化的迫切期盼。”李振宁对于乡村教育资源的缺乏,颇有感触。他说,希望这场活动能够继续下去。



阳光关爱的11年,

一场与时俱进的公益马拉松



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读到最好的书,是给他们带来成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阅读,能够让全世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阳光关爱·i读计划”,正是希望促进乡村孩子阅读,为推进教育公平助力。


这,是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在2019年所做的。十多年来,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公益系列行动已走过全国十多个省份,举行超过40站活动,爱心里程近70000公里。


东风日产阳光关爱这一条坚持十多年的涓涓细流,原本只是一场大灾难后的应急之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5·12”汶川特大地震振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紧急支援地震灾区、帮助灾后重建,东风日产在当年6月成立了“阳光关爱基金会”——四川地震前,东风日产原计划举办公司五周年暨新一代天籁轿车上市大型庆典活动。突如其来的地震后,东风日产将庆典取消,节省下来的经费注入阳光关爱基金。


东风日产由此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设立专业基金会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的公益更从未停步。“阳光关爱基金会”此后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播种机,不仅将援助灾区这项工作日常化、长期化,更依托关爱基金会,将爱的种子播撒到环保、安全和社会教育等领域。


2009年2月,针对汶川灾后教师心理辅导的需求,东风日产启动了“阳光关爱·教育援川”行动。7月,针对落后地区教学软实力亟待提升的现状,阳光教师活动重点对当地的校长、班主任及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此后,东风日产陆续参与了玉树地震救助、鲁甸地震救助等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在2009年,东风日产发布了汽车行业首份合资车企社会责任战略报告,率先把企业社会责任置于战略高度。与此同时,阳光关爱基金会正式启动“阳光关爱·助教未来”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山区、贫困、边远等欠发达地区的老师进行培训,助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与停留在“授人以鱼”层面的送文具、建校舍不同,东风日产还不断总结经验,改变思路,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公益助学之路。



2015年,东风日产联合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采用了全新的线上线下联合互动方式,携手明星发起“万步阳光路”公益活动,号召广大网友通过捐步数、晒步数的形式关注鲁甸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传递爱心。最终,活动成功召集了超过3万网民的63亿步的爱心捐赠,引发了微博话题讨论逾4万频次。东风日产随后将网友的爱心步数转化成300万元公益基金捐赠,用于为鲁甸山区儿童购买学习物资,开展减灾防灾培训和心理辅导。


此外,东风日产将全国首个面向青少年的汽车制造讲堂——日产制造教室引入到“万步阳光路”活动中,为鲁甸李家山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造车体验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汽车炼成知识。



2016年8月,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助教未来”公益助教行动再次启航,携手经销商、车主、网友“重走阳光路”,回访过往8年间曾经援助过的西藏、甘肃等地的贫困学校。


为了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可以参与到“重走阳光路”的公益行动中,东风日产通过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开展“重走阳光路—阳光跟帖”征集活动,超过16万网友参与留言,东风日产将收集到的祝福制作成阳光留言板赠送给受赠学校,同时通过论坛召集了50余位车友组成的公益助教爱心车队,首次采用直播+公益创新形式向社会传递公益正能量。



2017年,东风日产开启“智享童梦计划”,在湖北、新疆、湖南、广西、贵州、河北、安徽等7个省市的八所乡村小学开展助教活动,为学生们带去支持与关爱。同时创新公益管理思维,联合小米积极打造“互联网+ 智能化+ 公益”的IP 事件,联动网友、车主、经销商、媒体、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



2018年,东风日产携手壹基金,立足受益者需求,从专业角度规划软硬件的助学帮扶,促进均衡发展及思维启迪。此次公益行动旨在通过捐建“阳光童梦教室”、“阳光操场”并设计配套启迪课程、开展学校探访、组织阳光小记者团等举措。在贵州兴义、四川自贡、湖北孝感等14个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多所小学,为当地孩子搭建科学启蒙平台,鼓励他们勇敢追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儒家大师朱熹的这句话,也是对当下社会公益的最佳描绘。十一年来,东风日产在公益事业方面持之以恒的付出,不仅投入了数千万资金,更投入了真诚的爱心。如今,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受惠师生接近百万,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将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基金会活动开展的原则。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而看得更远,才能走得更好。如何把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东风日产已经给出了一份漂亮的答案。


结语



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而言,“赚钱”绝非唯一目标。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应该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提供就业机会、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全人类。在如今的“车市寒冬”中,东风日产不仅通过“阳光关爱·i读计划”这样的社会公益项目促进教育公平,更通过赞助成都马拉松支持全民健身、通过认养大熊猫支持珍稀动物的繁育与保护。



更重要的是,东风日产还在自己的“本行”中加速推进新技术,以对“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互联”三大领域的高度聚焦,为消费者、乃至全社会、全人类带来更舒适、更美好的“人·车·生活”。


这样的汽车品牌,谁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