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破咒”新生

车谈会
12-10


shang文 | 邹心晨


广州车展,站在科大讯飞的展台,同事问我,看不看好科大讯飞的智能车机系统,我说:想突围有点难,但也不是不可,就看科大讯飞想怎么做。


最近3年汽车语音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约有60%的汽车都装配了智能语音技术,而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讯飞目前在汽车的普及率其实还不够。


科大讯飞作为老牌科技巨头,20年来,能说作为行业顶尖的可以说是它的语音识别系统的鼻祖,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杀手锏。


那这次,在广州车展之后,我似乎看到了科大讯飞的一点曙光,科大讯飞终于要从智能车机系统的底层“越级”了,终于从最底层的单一技术供应商升级到整个像腾讯、百度、阿里一样可以提供整个智能车机系统了。


所有的系统都需要内部的协调性,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不管怎么协调、怎么兼容,在技术上还是全是自己家的,用起来比较协调。一如是苹果的各种macOS系统、IOS系统,你可以骂它专制,但你不得不承认它很个系统的整体流畅性和稳定性。


(福特 领界 科大讯飞智能车机系统测试视频)


这套系统还能实现声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的车机功能,最棒的是,讯飞翻译也能在车载场景使用。


科大讯飞不是做语音的吗?是,科大讯飞确实是做语音发家的,但现在的科大讯飞可不仅仅只是“语音讯飞”。


飞鱼智能车机搭载了i.MX8QXP四核心处理器,在硬件上配置了4GRAM、32GROM,同时支持多路1080P显示输出、四麦克风阵列输入、4/8通道扬声器输入、360环视摄像头输入、人脸红外摄像头输入;在软件上集成了飞鱼OS人机交互系统,可实现AIUI全双工语音交互、生物认证、机器视觉、前端四音区声源定位和窄波束拾音、后端音效处理。



除了智能车机系统,科大讯飞在别的领域,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就比如讯飞机器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讯飞已经可以从原来的单科知识推荐,发展到数理化英的知识推荐,而且用户满意度达到90%;在医疗应用上,讯飞现在已经可以从辅助诊断常见病发展到了罕见病、危重病,可覆盖900多个医种,并且在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准确率还能达到60%以上。


科大讯飞以智能语音技术起家,在智能时代,科大讯飞的先发优势确实不如当初那么明显。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发展,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门槛已经降低,该领域不断有新的公司崛起,科大讯飞面对的竞争者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就现在来看,不论是谷歌、百度这样的大公司都布局了智能语音市场,智能语音市场已然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全栈式产业链,这颠覆了以往的竞争格局。


所以,就算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销售市场,科大讯飞引以为傲的语音识别的To B市场,也开始出现饱和,当像科大讯飞一样的企业都开始布局To C市场时,亚马逊、百度、腾讯他们的嗅觉似乎更灵敏一些,在科大讯飞刚开始全面进军布局的时候,他们已经扩张到了汽车领域,不断推动行业更迭及自家技术与知名度。


不过,面对 BAT 的“包围战”,科大讯飞也不必慌张,毕竟在语音、语义、翻译、逻辑推理等语音技术领域,科大讯飞的 AI 综合能力属于全球领先水平,在这些需要时间积累的强技术上,科大讯飞的先发优势是 BAT 短时间内难以赶超的。


但是科大讯飞想要打造一个面向消费者的A.I.商业生态,想要重新定义车载系统,致力于消费场景的全域赋能,确实还是有点风险、有点难度。



因为就目前的科大讯飞现状来看,就算旗下现在囊括了以A.I.+车载,以“A.I.+翻译”、“A.I.+办公”、“A.I.+教育”等系列重点产品,任何单一款产品,在市场上单品类都不是排行第一,除了产品体系完善,科大讯飞还是要打造出一两款爆品。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车展环境太嘈杂,还是因为搭载的只是飞鱼1.0,亦或者说是领界还没有与飞鱼系统进行了很好的磨合,这次对科大讯飞智能系统的测试,虽说没有去预期中的惊艳,但相比于其它家还是很优秀的。


而且,2019年12月5日,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荣获艾问传媒“2019上市公司领军人物”大奖,按胡郁的说法“讯飞有自己的玩具,但我们也向其他的玩具开发者提供我们的核心技术,我们现在在寻求中间的交叉局面。”



确实,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小红靠捧,大红靠命。科大讯飞的飞鱼能不能火,还是要依赖它的实力。


但是我的脑海里却只剩科大讯飞成立20周年了,那它是不是可能陷入“20”周年的魔咒,毕竟微软、苹果、京东、阿里甚至腾讯,无一例外。


不是我过于警惕,而是对于世界上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20”周年都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年份。


稍微梳理一下中外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几乎每隔20年,全球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就会迎来一波危机,在这个周期更替里,要么死,要么再次新生,没有任何一家能幸免。



不说微软、不说苹果,就说说成立于1998年的京东,在成立20周年的2018年,京东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也几乎没有人比刘强东更难过,除了性丑闻事件,京东股价2018年暴跌近50%,但京东扛过来,迎来了自己的新生,2019年的双十一,本来作为“蹭”阿里热度的京东,在双十一期间共取得2044亿元销售额,同比+27.91%。


那,12月30日就20岁的科大讯飞这次能扛过吗?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过于忧患,而是,在玩心里,科大讯飞似乎要进入了一个低谷,增量时代、蓝海时代,任何一家企业都凭借大风扶摇而上,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当速度慢下来,才知道问题所在。


就比如,科大讯飞的财务报表。


10月9日,科大讯飞(SZ:002230)发布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预报: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亿元—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61%-73.43%。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预计为1.4亿元—1.9亿元,预期上限更是较去年同比翻倍。


2019年科大讯飞 上半年财务报表


这让人想起来,8月科大讯飞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2%;实现毛利21.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06%。


但科大讯飞的真实情况,真的就像财报显示的那么健康吗?


不是的,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的通病,他们总是“面上”很赚钱,很红火,实际上都是国家在掏腰包。据历年财报数据,2019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获得政府补助约1.16亿元,占公司净利润比例61.37%;2018年,科大讯飞共获得政府补助总额2.85亿元,占净利润的52.58%;追溯到2016年、2017年,科大讯飞分别获得政府补助1.28亿元、0.77亿元。



虽说,自2008年上市以来,科大讯飞的营收由当年的2.5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79.17亿元,10年增长了30倍;但他的净利润则只由当初的0.77亿元增长至5.42亿元,增幅不过7倍;而刨除各项补贴更甚,这10年间,科大讯飞主营业务扣非净利润仅增长不到4倍。


用数据说话,大家质疑科大讯飞长期依赖政府补贴、盈利能力不足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赚没赚钱,看利润其实没多大参考,真正考量的其实应该是净利润。


科大讯飞这几年或许是因为研发了各种“新技能”,大量资金投入科研也有可能导致净利润下降,科大讯飞是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司,而且在资本市场中,对一家科技公司的科研水平的评比,最重要的参数其实就是看他们的研发投入比(研发费用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


(科大讯飞  飞鱼车机)


根据历年财报整理显示,科大讯飞2018年报中的研发投入比是11.86%,不知道是不是科大讯飞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2019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比提升了,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业总收入为42.28亿,研发投入为7.91亿元,研发投入比为18.7%,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


这一举,或许也是科大讯飞面对成立20周年的觉醒,加大的研发投入并没有辜负科大讯飞的期望,除了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获奖,作为2019年科大讯飞的扛鼎之作——“科大讯飞交通超脑”也荣获2019年大数据应用最佳实践案例TOP10。



另一方面,BAT等科技巨头凭借资本优势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边界,绝大部分不仅在智能语音领域中都有了自己的产品,在汽车领域也都有所涉足,他们用各自的形式对科大讯飞展开了“围剿“,包括京东,作为科大讯飞前伙伴,但京东也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成为科大讯飞的竞争者。


而且,科大讯飞面临的其实不止BAT围剿、还有全球化各种选手竞争。就比如今年8月份,智能语音公司Nuance (NASDAQ: NUAN)宣布,将汽车业务分拆出来命名为Cerence,Inc,并于2019年10月启用。


你要知道Nuance可是包括苹果Siri背后的语音技术供应商,而Nuance分拆Cerence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一代汽车软件,并以此为核心赋能未来出行。


面对这么多竞争、面对如此动荡的时代,科大讯飞能破局成为BAT、成为KAT一员吗?


在我眼里还是有机会的,虽然难,但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我分析科大讯飞的财务报告,虽说在目前看来,B端业务目前仍然是科大讯飞营收的大头,但C端业务收入在上涨。


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To C业务营收15.76亿,同比增长45.45%;实现毛利8.49亿,同比增长41.92%;To C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37.28%,毛利占比 39.79%。


才半年的时间,科大讯飞To C的营收就达到去年的62.73%,2018年科大讯飞全年To C营收才25.17亿,占整体营收的31.8%。而今年上半年,以翻译机为代表的智能硬件营收49,291.39万元,同比增长47.80%。


而且,科大讯飞发布全新的A.I.Agent(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iFLYOS 2.0,中文名:飞鱼智能车载系统2.0,它是科大讯飞通过对语音引擎、生态引擎、云+端服务进行深度整合,并且赋予领先的智能人机交互方式。


毫无疑问,车载语音是科大讯飞在汽车业务中的王牌产品,在这次广州车展的福特领界虽说搭载的只是第一代飞鱼1.0智能车机系统,但还是有所感触,依然能看到科大讯飞在车机系统上的用心。


不管能不能成为“KAT”还是“KATB”,BAT在任何领域的实力都不可小觑,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各个领域的“入侵”无疑会带来行业变革,推动各行业的进步,我相信科大讯飞会是其中一员。


但目前来说,科大讯飞唯一需要警惕的是自己,在诞生20周年这个节点上,科大讯飞必须在“够大”的基础上继续做强,这样或许才能破除20周年的魔咒,迎接新生。


>>>>  延伸阅读


01    科大讯飞:AI时代,闯入汽车圈的外来者

—— 科大讯飞如何“薅羊毛


02  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 科大讯飞的下半场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车谈会》微信公号

更多辛辣的小故事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