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的领悟——一个新品牌的自我修养

凹凸万事屋
11-26

文|江小花


广州车展前,WEY品牌召开了品牌发布和产品下线三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作为自2016年开始的新一轮中国品牌向上的开始,WEY在过去三年里卖出了三十万台车,初步站住了自主品牌的高端市场。


一年之后,与WEY同期发布品牌的领克推出了领克01,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个品牌也将完成总计26万的销量。在手法各异的自主品牌向上战役中,两家推出了全新高端品牌的人家,取得了到目前为止最为鲜明的成果。




车展期间,我采访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国内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林杰表示,陪伴领克品牌一路行至今日,领克团队和他个人都从中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对做好领克品牌也越来越自信。


林杰坦言,领克品牌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有时候你会踩到松的石头,绊一下;有时候觉得已经看清了,又会不小心踏空。但幸运的是,领克的准备是充分的,时机也是成熟的,所以没那么容易摔倒。


比如,在一开始,大家对新高端品牌的成长规律摸不清楚,第一台领克01刚上市的时候,销量一下子冲破了每月万辆大关。大家信心一下子就上去了,觉得02、03上市之后,领克的销量会自然叠加上去。


但是很快发现,市场规律不会跟着愿望走,从一个新品牌的角度来说,领克做到月销过万算是相当成功,但是因为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的限制,希望通过快速推出新车,快速将销量提升至中等车企规模的希望并没有顺利达成。加上市场形势的走弱,领克的三款车销量始终维持了月销售万辆左右的水平。


林杰说,这就是一个教训。对销售量的追求,一度让领克失去了对一个全新品牌成长、发展所需要浇灌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低迷的车市行情,促使领克很快就发现并纠正了这种速胜的思路。这也算是一种幸运。

 


达成了持久战的共识之后,林杰得以腾出手来仔细审视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全新中国高端品牌。


和他熟悉的吉利汽车不同,这是一个明显带着移动互联网和汽车新四化的基因问世的新物种;但同时,他的发展规律并没有超出汽车产品的已有规律。


比如,林杰觉得,吉利汽车已经是国内最能迅速地将消费者的抱怨和建议反馈回来,落实到产品的后续设计与改进中的车企了。但是领克的速度显然更快。


林杰说,现在领克的用户APP累计用户已经有六七十万,月活跃用户7.6万,这个数字很有意思,跟很多互联网产品的APP用户数和月活跃数相差甚远,但是对于一个汽车品牌而言,这个数据样本比之前车企自己调研的样本,从数量、准确性和有效性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林杰觉得,单纯对数字的追求不是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点,追求数据的有效性才是关键。


比如,在不久前的一次产品满意度调研中,一天时间领克就从APP车主回应中筛选出600条有效的改进建议,其中已经有一半左右反馈到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环节。这在以前,相当于一家专业调查公司工作半年的成果,还不计算结果的真实性。


再比如,领克现在用户可以通过官方APP,查询各家4S店的好评度,乃至每一个销售人员的好评度,消费者可以据此在网上预约要到哪家店,找哪一位销售接洽购车及服务事宜。而领克企业方面也可以直接通过真实车主的购车体验,来直接获得4S店服务质量的状况,这些以前车企的做法是找假车主伪装买车来获得信息。


林杰说,跟车打了半辈子交道,今天突然跟APP打起了交道。这是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全新品牌才有的机会和体验。这些具体应用,其实跟很多新造车企业的做法是相似的。使用移动互联网来改造汽车的销售服务流程,从而创造出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客户体验。而动辄坐拥500万、1000万车主的企业,要完成这个改造,面对的现实问题要多得多。而领克,可以让自己的车主社群,随着车主的增加而同步成长。


让林杰很开心的是,在领克车主APP上,今年卖周边产品,比如T恤、球鞋等,已经卖出了300万元。虽然目前这还不是一个独立业务,但是这说明了领克和用户之间的深度交互和伙伴关系已经初步建立了。




今年,中国的各家新造车品牌纷纷在补贴降温、车市低迷的环境下遭遇了各种困境。领克也同样受到了市场的冲击,不过,同为新品牌,林杰认为,领克的汽车创业,比很多造车新势力条件要成熟。


“这从来不是一个缺钱的行业。”林杰说,“但是这是一个需要进入者怀有敬畏之心的行业。”


领克01在刚问世的时候,也遭遇了新车企都会遭遇的产品抱怨。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比如很多车主对领克01的车机,主要是人机对话功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这可以理解,因为大家觉得领克是一个代表潮流和汽车新四化时代的全新产品,应该在智能技术方面领先才对。


事实上,领克一开始就定位于全球品牌,车机系统在中国也跟国外一样,采用了先进的Linux操作系统,以及来自美国的Nuance语音识别技术,这两家供应商被全球多家国家大车厂选择,包括在智能系统方面备受推崇的特斯拉。整套车机也被欧洲方面评估为欧洲最先进车机系统。


但是,到了中国因为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企业很少,导致app供应商很少,后续更新升级速度很慢。得到这些反馈之后,领克迅速改用了安卓操作系统,并采用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优化了中文语音识别,同时提高了系统开放度。


林杰笑说,这件事情让他们学会了几件事儿。第一是配置的规划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用户实际喜好和体验来进行。欧美最好的东西,到中国来可能会造成困扰。


第二是新品牌新产品,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修正,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最好有成型的预案。


第三,就是为什么领克这样的新品牌,相比新造车品牌有根本性的优势。核心就在于领克背靠着强大而先进的汽车设计、制造体系。


比如,领克从诞生之日起,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就已经取得了明确的领先优势,他的加速性能、刹车性能、主被动安全配置、操控体验等,领克从来不需要为这些担心,事实上在这些方面,领克一开始就具备超越很多合资豪华品牌产品的优势。


今年,领克第一次参与世界顶级赛车运动WTCR,到目前还剩最后一站的情况下,以70分的较大优势领先第二名,位居车队第一,很有可能成为首家参赛首年就豪取世界冠军的车队。


这种成绩的获得不是偶然的,也不可能是凭空起高楼能做到的,这是基于领克身后强大的全球生产架构、全球技术和全球团队。林杰说,在澳门站,很多人不清楚领克是什么品牌,等到在澳门站连夺三冠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来自中国的品牌,这时候林杰才看到,中国车迷有多么期待中国品牌能在顶级赛车场上扬威。



在世界级赛场上驰骋,除了能寄托情感,更重要的是赛车技术反哺民用。因此,参与赛事的级别,是一家汽车企业技术实力级别的直接折射。领克03+就是领克赛车技术民用化的首款产品。


这款让中国车迷兴奋不已的运动型轿车,若非因为配件产能有限,势必成为热销爆款,并且多数选择这款车的车主,都直接选择22万多的顶配版本。即便如此,领克03+已经成功的将运动王者的品牌观感注入了品牌。



林杰说,目前吉利集团对领克的销量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但不管是母公司,还是领克团队,反而比当初设定了目标的时候更加有信心,也更加笃定。


一个新品牌的站立必然要经历各种难以避免的波折,尤其是在如此低迷的车市环境下。但是,一个新品牌的成熟,也正是基于这些波折的磨砺。用一句熟语来讲,那些没有把我们打垮的,让我们更强大。


林杰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在不断提升产品实力的基础上,守住领克系列产品的定位,既然是品牌向上,守不住定位,向上也就失败了。在2019年很多合资品牌都在终端出现了7折、6折这样的巨幅让利,而领克坚持用更好的产品价值吸引用户,现金让利方面仅在5000上下。


我们相信,在一个发展了一百五十年的古老行业里,所有新品牌的出现,都伴随着更大的努力、更大的奋斗与更大的梦想,而一个新品牌的自我修养中,或许有两点最基本的因素容易被逐梦的色彩掩盖——不回避问题、不无视规律。


在跟林杰的对话中,我们注意到,他并没有说太多创新模式、行业变革彼岸等大命题。他始终非常务实地在说那些领克已经遇到的困难,他们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那些经验和思考,以使得这个新品牌的整体思路得以不断完善。


这些或许相比于有些汽车梦想家的演讲,没那么带劲。但是他就像一本新品牌成长自我修养的小册子,务实、踏实。或许每一位要进入汽车领域的创业者、梦想家和野心家,都应该在蒙眼狂奔之前,读一读领克这本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