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无物”的企业终难抵行业变革大浪的袭击,曾经通过外在包装赢得多少掌声,最终都将如数奉还。“坚持正向研发,掌握关键技术,是行业进入优胜劣汰新阶段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国汽研董事长于凯如是说。而衡量研发能力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专利授权。
11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354份的“发明专利权授予”,老白通过整理发现,国外企业的授权量几乎是自主品牌的4倍。其中国外企业主要包括丰田汽车、通用集团、福特汽车、起亚、本田、日产、大众等,自主品牌则涵盖了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江西昌河、吉利汽车、海马汽车,以及两个新势力车企腾势新能源、云度新能源。腾势新能源获得专利为电机零位值调整方法,云度新能源获得专利为“一种车辆座椅和后视镜自动调整方法及装置”。
在专利授权的技术领域分布上,国外企业非常重视智能网联以及发动机领域,而国内企业在电子电器以及发动机领域的授权占比较大。作为此次发布授权中占比最大的自主品牌,长城汽车荣获的11项专利中,几乎都是发动机领域的专利授权。主要原因是申请专利书授权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2016-2017年,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规划尚未完整,而在2018年专利申请公开量排名前十的技术领域里,新能源车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
长城、丰田各自称霸一方
毫无疑问,丰田是此次公布名单中,专利授权量最高的整车企业,共被授权专利20项,包括制动系统、智能互联、新能源汽车领域。
其实如果翻看近十年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丰田一直在前列位置,2009-2013年早期的数据统计,丰田汽车在这期间专利申请总量都是位居全球第一。
一份来自2018年的中国汽车专利授权表,丰田共被授权发明专利达到了1518件,稳居第一。截至目前,丰田全球申请专利20余万件,其中在华申请专利将近2万件。可以说是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最高的汽车企业。
都说专利布局是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武器,不过在今年4月份,丰田无偿向其他车企提供专利使用权,可以说是相当大方,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看似免费的午餐其实带有附加条件的,申请使用专利的车企需要经过丰田的筛选和协商,并签署使用协议。
自主品牌领域,在11月公布的专利授权中,长城汽车授权量最高,为11项。主要还是以整车系统、发动机系统为主。据相关数据显示,从1999年申请首件外观专利开始,历经20年发展,长城汽车截至目前专利授权量达7000余项,在发动机、变速器、纯电、混合动力、自动驾驶等领域,均有长城汽车的核心优势。在专利授权累计达到一定量的同时,长城汽车将其转让来获取盈利,目前转让金额达到了近2亿元。
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量并不成正比
11月公布的专利授权车企中,排名靠前的两家海外企业,丰田汽车与通用集团两家公司的授权量已经大于全部自主品牌之和。以下这份来自全球汽车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统计的2018年中国汽车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样反映出一个问题,国内车企虽然专利申请量多,但发明专利授权少。
2018年中国汽车专利授权量前十车企,国内车企仅江淮和比亚迪进入榜单。虽说中国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能明显感知中国企业为提高研发实力所作的努力,不过也需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企业与丰田、福特、通用等知名海外企业在专利数量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营销是道,研发是根。这两点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如果不够牢固,终难抵御行业的大浪潮,最终能永立市场桥头堡的企业一定是坚持技术研发的企业。不可否认研发是个大投入的枯燥活,但车企今日能耐得住多少寂寞,明日就能守得了多少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