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记者丨子楚逸飞
责编丨听雪煮火锅
“确定这不是概念车吗?”记得第一次发出这种感叹,还是因为2010年巴黎车展上亮相的那辆全场瞩目的路虎揽胜极光。不得不说,如果对SUV历史上所有SUV按照影响力排个名次,极光绝对能够排在前列。因为极光的出现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也影响了整个SUV市场的设计潮流。

原本以为在经过这么多年,看过那么多SUV之后,不会再发出这种感叹了,想不到居然会在吉利icon上“破功”。如今的汽车被设计得越来越复杂,仿佛只要比别的车堆砌更多线条、更复杂的型面,“我”就比它更好看。这种趋势不能说是好还是坏,但起码大家都对此审美疲劳了,直到icon这款将极简主义、工业风和未来科幻感融合为一体的SUV出现,才让人幡然醒悟,原来汽车就应该是这样的。

网上第一眼看到吉利icon的图片时,原本以为这是一款概念车或者是纯电动车,特别是看到它的前脸设计,以及采用的是与几何A相同的银色车标时,更加确定了这一点。不过,在实际体验过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款燃油版的量产车,或者起码是一款混动车型。

吉利icon不但看起来像一款概念车,其实它真的是与吉利在2018年发布的CONCEPT ICON概念车,有着90%以上的相似度。这种量产车与概念车相似度极高的例子,更早之前还是在极光上看到。

之所以说icon看起来像一款纯电动车,主要原因除了银色车标,更多的还是因为前脸的独特设计。粗看之下,icon的前脸仿佛没有传统燃油车的中网、格栅元素,就像纯电动车那样。不过仔细看,还是能够看到它并不是没有中网,而是从吉利“宇宙回响”家族式设计变为了“时空回响”,中网面积相比传统中网要小很多,而这也极度考验工程师的优化能力(至于原因,后面会讲到)。

此外,icon前脸另一个设计较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采用了分体式大灯设计,最上面的细长条灯带是日间行车灯,而下方圆角矩形灯组集成了远、近光灯。可以看到,icon的整个前脸,包括车侧、车尾和内饰等都围绕一个设计灵感在打造,那就是“∞”。“∞”在数学中代表无限、无穷大,而在icon上则代表着无限可能,链接的是现在与未来。

来到侧面,我们可以看到icon的车身侧面同样极具科幻感。与传统SUV喜欢运用腰线勾勒出整车的运动美感不同,icon采用的是通过钣金的型面来雕刻出科幻感,比如前后翼子板与前后门就采用了凹凸立体的型面设计。这种设计不但给人眼前一亮的与众不同感,同时对钣金的制造工艺以及拼接精度要求非常高,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翼子板与车门的型面线条不在一条直线上,会大大影响感官感受。

此外,icon的轴距为2640mm,是比较标准的紧凑型SUV的轴距,这或许会让那些“唯轴距论”的人非常失望。与概念车以及几何A一样,icon同样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当车主携带钥匙靠近车时,门把手会自动弹出。那么,有人要问了,如果钥匙没电门把手会弹出吗?答案是不会,只要按门把手左侧,门把手就能弹出,然后用机械钥匙就能开门。

为了让整体设计风格更为统一,icon的尾部造型与前脸十分呼应,同样采用简洁硬朗的设计风格。尾部有两处设计是值得关注的,首先是尾灯组内部明显的“∞”内部结构契合了整车的设计理念,其次就是icon的后雨刷采用了隐藏式设计,下刮式雨刷被隐藏在扰流板下方。


如同造型一样,吉利icon的内饰同样借鉴了CONCEPT ICON概念车的设计元素,融合了极简主义、工业风和未来科幻感。车内大量采用了皮革双拼色搭配,整个功能区布局规整,同时,拥有许多与外观造型同样的圆角矩形、无限符号的设计元素,塑造出了科幻感和轻奢感十足的驾驶座舱。

除了拼色设计的科幻感强烈的内饰风格外,中控台副驾驶座的扶手,以及两侧车门的扶手格外让人眼前一亮。一般而言,这种设计只会出现在硬派越野SUV上,但不得不说这种设计出现在icon上却一点都不显得突兀,反而有一丝越野情调。

在看惯了悬浮式屏幕、镶嵌式屏幕后,第一眼看到icon所采用的悬挂式屏幕时,的确觉得非常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不但是10.25英寸的中控屏,就连同样是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盘也采用了悬挂式设计,而且居然没有遮光用的仪表罩。

icon通过使用LVDS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了仪表、中控双屏互动,支持中控屏导航,三指左滑仪表全屏显示导航,三指右滑仪表屏导航小屏显示,提升了车内的科技化氛围。此外,相比上一个版本,icon搭载的GKUI 19版本车载互联系统更换了全新UI操作界面,提供出行信息、导航预测、天气信息等信息。除了触控交互外,这套车载互联系统还可实现智能语音交互,体验更加人性和智能化。

中控大屏下方的空调出风口采用了“∞”元素,在触控面板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计了一个小巧的实体按键用来调节风量和温度,十分方便。而且吉利icon还搭载新一代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智能PM2.5空气过滤系统及负离子发生器,为车内提供最清新的空气。此外,车内的72色氛围灯还会跟着车速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

由于车身框架采用较为方正的设计,因此icon拥有1.7㎡超大天幕,透光面积达到0.983㎡,无限接近边界的一体式设计,拥有超大的视野。而且,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天窗玻璃还采用半钢化玻璃夹层技术,不但提升了安全性,而且5%-15%的透光率能有效抵抗紫外线之余又强化隔音。

由于拍摄限制的原因,并没有能够拍摄大发动机舱。不过从车身铭牌上可以看到,icon搭载的是吉利的1.5T发动机,而传动系统方面,则很可能匹配的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由于是在车辆通电情况下实拍的,因此也在仪表盘上发现了动能回收功能,也就是说icon很可能会配备48V电机。当然,从整体造型和内饰设计风格来看,icon后期也有可能推出纯电版车型。
很多人在体验过icon后,很可能只是觉得这只是一款漂亮、科幻、前卫……的SUV,但在看到icon上一些颠覆性的设计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吉利icon正在以前瞻性设计和领先行业的制造技术,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品牌最高设计水平。同时,也能感受到icon这款车是吉利全球设计、研发、制造实力的代表,是吉利千亿研发打造中国品牌硬实力的“缩影”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在前面体验这款车时,我已经提到一些细节了。

首先,前脸的“时空回响”中网面积要比常规燃油车的中网更小。这么小的中网对于一款燃油车而言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散热需求、格栅强度不够、格栅装饰件无法装配等。也就是说,如果想要保证概念车的前脸直接放到量产车上,那么对造型师和工程师的要求会非常高,说不定要掉不少头发。
icon的工程团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采取精细分析,横向对标,经过2轮分析取消自适应巡航雷达钣金支架,并与供应商进行多轮的技术交流,最终取消了ACC支架,保证了ACC功能;3轮的CFD散热分析,找出我们可以满足发动机散热需求的最小值,10轮的格栅CAE强度分析以及2轮的RP件验证,找出满足格栅强度的最小值。
而造型团队经过7轮的更改分块形式,5mm范围内的调整前保,3轮的油泥模型洗削验证,多轮的领导评审,终于,造型与工程团队的默契配合和不断尝试让大家看到高度还原概念设计的icon。

另一点,前面在介绍仪表盘采用悬挂式设计时提到了,没有仪表罩的话,如何解决反光问题是最大的困扰。想要不通过遮光的方式解决仪表反光问题,就要从屏幕的光学原理上下功夫。吉利icon工程师联合屏幕供应商讨论工程化方案,同时经过总布置、电器、内饰工程师10余名专业工程师合作,进行了10轮反光炫目数据校核与10轮实车评审,最终选用了在屏幕实施AG处理工艺,反射率可以达到6%以下,而行业普遍达成在7%左右,确保了在各个使用场景下悬浮屏都可以不受光源影响,清晰显示。
一款车好不好看,或许从视觉上就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但一款车好不好,只是通过简单的看是看不出来的,很多在我们容易忽略的、一扫而过的细节之处,或许正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真正技术实力的体现,icon正是如此。吉利icon高度还原概念车,展现了吉利BMA模块化架构高拓展性的领先优势的同时,更体现了吉利工程化设计、先进工艺、制造能力的综合提升。

icon虽然与缤越同出于吉利BMA平台,但这两款车的定位却完全不同。如果说缤越是一款符合主流大众审美和消费习惯的SUV,那么拥有极为个性外观和内饰设计风格的icon则另辟蹊径。从现在网上评价来看,icon或许真能成为中国版极光,开启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引领一个全新的设计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