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最后一天,大众汽车以“遇见新大众”为主题,在广州发布了一场重大的未来发展规划。这场盛大的宴会选择在迷人的广州塔之下举行,大众品牌所有大佬级别人物几乎无一缺席,那么如此盛大的一场发布会到底说了啥?“新大众”又“新”在哪里呢?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在发布会开始就总结了未来“新大众”到底新在哪里。冯思翰博士表示:“我们与我们的用户一起‘遇见新大众’。我们为大众汽车品牌带来了新面貌、新性格、新目标,以及新的车型。大众汽车将持续研发充满魅力的高能效内燃机车型,而ID.初见和ID.3也表明,电动汽车将成为我们完全实现碳中和出行的必然之选。”
一、新标识
“新大众”的第一个“新”首先就新在logo,虽然新的logo早前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过,但为了更深一步的阐释,大众在广州又单独办了一场发布会来向中国消费者解释全新品牌logo所代表的深意。
相比老logo,新logo的字母变得更加精细,同时字母之间的间距变的更大。据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首席营销官Jochen Sengpiehl介绍,这一设计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数字当先”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为了体现大众未来0排放的艰巨任务(这个在新目标中会为大众介绍),“数字当先”是为了体现大众汽车未来智能化的目标。所以整体来看,新logo将会显得更加清晰、简洁和精确,而且适合在各种尺寸的数字设备上呈现。
二、新产品
除了新logo,大众品牌还将推出多款全新产品。第一款就是即将在年内上市的TACQUA。TACQUA定位为一款小型SUV,基于欧洲T-Cross车型研发,诞生于MQB-A0平台,未来将由一汽-大众负责生产销售。这款SUV专为年轻城市人群打造,精而不简,适用于各种路况,兼容各种生活场景。TACQUA中的“ACQUA”在意大利语中是水的意思,预示着这款A0级SUV拥有水一般至柔至刚的性格,中文命名为“探影”,也寓意着“探寻真我,如影随形”。
外观方面,相比上汽大众途铠,一汽-大众全新SUV探影在细节之处还是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格栅的样式以及尺寸相比途铠更加的大气,并且辅以镀铬装饰。另外探影利用短前悬的设计换来了长轴距,其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194*1760*1601mm,轴距达到2651mm,在竞品中有着不错表现。
除了一汽-大众旗下推出的新产品,上汽大众旗下也将会发布一款全新产品——ID3。ID3将包括3种不同续航版本的车型,4种外观颜色以及3种内饰配色。三种续航版本分别为330公里、420公里和550公里,电池载电量分别为:45千瓦时、58千瓦时以及77千瓦时。快充30分钟可以行驶280km,最高时速也达到了160km/h。基础版售价不到3万欧元,首批汽车将于2020年中期向欧洲客户交付。
外观方面,ID3和高尔夫较为相像,较为不同的是ID3有着ID家族式的全新logo和灯带,科技感十足。配置上,基本款车型将包含语音控制和导航功能,而高配版将适配大众首个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双色外观和内饰设计,以及全景车窗等功能。
除此之外,另一款新车——Viloran是首款中德合作研发,专为中国打造的大型豪华商务MPV,它将成为上汽大众产品阵容中的全新成员。至2020年,大众汽车将基于现有车型推出10款新能源版本。至2023年,大众汽车还将有10款纯电动ID.车型面市。
ID.初见则是专为中国打造的纯电动SUV,首款登陆中国市场的国产车型将是一款纯电动紧凑型SUV,预计车型身份将是即将量产的ID.4。随后上市车型将是ID. ROOMZZ概念车的量产版车型,即一款较大车身尺寸的纯电动SUV。此后,包括以ID.VIZZION概念车打造的纯电动轿车及尺寸略小于ID.CROZZ概念车的纯电动跨界车都将实现量产化生产。至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全球量产33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汽车。
三、新目标
在发布了新logo和新产品之后,大众还定制了一个新目标——“打造适合所有人的零排放出行。”这项新目标的核心就是“goTOzero”可持续发展战略。意思是从2020年开始,大众将专门为中国乃至全球实施减碳行动,到2025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工厂每生产一辆汽车将减少30%的废料排放,并减少30%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电动出行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大众汽车决定全面转向电动化,到2025年,大众汽车产销的车型中至少有25%到35%的车辆将是纯电动车型。至2035年,电动车型将占大众总销量的50%。
而为了全面推进大众集团“Go To Zero”战略落地,针对未来将要量产的纯电动汽车,大众汽车推出了全新的MEB平台,全称为“模块化电驱动平台”。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全新工厂正在建设之中,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正在为电动汽车的生产而转型;到2020年底,两座工厂将完工,而两座工厂的总年产能可以达到60万辆。大众汽车计划在2022年前重组全球8家工厂,届时该集团电动汽车年产能将达到1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