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架构是面向国际化的,它是要面向全球市场的,这样的话应对全球市场不同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标准,同时满足北美市场、欧洲市场还有中国市场的要求。”——有这样的需求,吉利CMA架构下首款SUV星越,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全球化的标准会高多少,吉利如何带动供应商一起提高标准,吉利使用CMA架构有哪些针对中国市场的调整?
近日,驾仕派参与到“汽车之家818媒体团品鉴之旅”,走进吉利首个CMA工厂——杭州湾第二制造基地,与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执行副院长、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长李传海等吉利人面对面,以期更全面的了解CMA架构和星越这款产品。
全球化的标准会高多少?
整车及零配件方面,太专业的技术术语大部分人没有概念,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CMA架构的安全标准在满足中国C-NCAP、欧洲E-NCAP、美国IIHS的五星标准要求之外,还有更高的验证尺度。比如:高速40%偏置碰撞速度比美国IIHS和欧洲E-NCAP高12.5%——美国IIHS和E-NCAP的碰撞速度是64km/h,CMA的验证速度是72km/h。正面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规定的56km/h更高出14.3%,后部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规定的80km/h更高5%。
欧美、日韩品牌的发动机常规设计寿命是24万公里,CMA架构下的GEP3发动机设计寿命为35万公里,提升46%。适配CMA架构的7DCT变速箱设计寿命35万公里,比全球水平提升46%。
座椅骨架,不仅要考虑欧洲的防鞭打要求,还要考虑美国和沃尔沃的要求。比如:CMA架构下的前排座椅,要考虑后排放倒后搬运大件行李时的极端情况。因为在急刹车的时候,行李有可能直接冲击到前排,而前排座椅必须承受这个冲击。
在零配件、制造工艺、测试过程等方面,CMA架构都有很多高于单个区域标准的例子。那么这样高的标准,供应商是怎么解决的?
吉利如何带动供应商一起提高标准
面对面沟通时,李传海坦言,标准提高后,“很多国内的供应商明显不适应了”。
比如,车漆件一般行业内都是1500个小时的耐久性测试,因为供应商给豪华品牌提供的都是1500个小时,而吉利统一要求耐久性是要做2000个小时。
吉利的方法是,“派工程师长期驻点供应商,一起想办法解决。标准提高了之后我们相应的设计能力和供应商的能力肯定是要提高。”
带动供应商一起提高,以达到更高标准的方式,受益的不仅仅是吉利。供应商自身拥有更高水平产品的生产能力后,将有助于提高整个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的发展。
CMA架构针对中国市场的调整
访问现场,驾仕派提出了一个略微尖锐的问题,但这也是考验厂方架构成熟度的重要环节:CMA架构作为一款面向全球的架构,有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国内消费者的驾驶喜好做一些调整?
吉利方面给出的解答涵盖了两方面:
一是架构设计之初即考虑到中国的需求。“吉利CMA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豪华车标准、融入中国驾驶DNA的卓越产品诞生体系,吉利CMA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独特的东方文化气质满足全球用户:CMA针对中国路况和用户多元化需求而来,打造‘最懂你的中国车’。”
二是收集中国路况数据后,做进一步调整。“会基于全球其他区域用户做进一步调整,满足全球用户需求。吉利CMA收集了全球最多样的路况大数据:精准扫描创建中国路况大数据,满足中国用户对汽车最多元、最苛刻的需求。”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解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满足全球用户”,研发立意,是从中国视角出发,看向全球。对不同的市场,对不同的路况、用户需求,有进一步调整。
在成都街头,随时都能看到覆盖伪装的宝马测试车。这种测试跟高寒、高热、耐久测试不同,主要就是针对城市路况的使用测试。所以,星越这种同是CMA架构下的车型,吉利给出的调教方式是国际上非常成熟的做法。
驾仕总结:
面向全球,且采用高于全球的标准,这是CMA架构的最核心之处。吉利的成功在于带动了供应商一同提高标准。并且,在星越车型上,基于CMA架构,进行了针对中国市场的适配。
建立体系和标准是最难的部分。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CMA架构和星越车型,仅是吉利走向更高水平道路上的一个开始。
文|吴剑
图|吉利汽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