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冰雪路开车秘诀,汽车这些配置关键时刻能救命

网络 | 12-02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冬季,北方一些地区,例如黑龙江东北部甚至已经出现了零下30多度的极寒天气。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伴随着冬季低温而来的,便是漫天飞舞的白雪,以及覆盖了冰雪的路面。在这种条件下,驾驶汽车上路行驶将变得更加具有危险性。为了避免汽车在冰雪或湿滑的路面上行驶时发生危险,如今很多车型都配备了完善的防滑控制系统来提升安全性。那么你是否了解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的前世今生呢?汽车上所配备的防滑控制系统又是通过怎样的工作,才让汽车的行驶和操作更加稳定、更加安全,从而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你一命的呢?

(一)什么是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提到这个话题,有的同学一定会问了,究竟什么是“汽车防滑控制系统”呢?它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其实,所谓“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对大多数人都已经熟知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统称。对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防滑控制,也是在这些系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并非是某一个单一的控制系统就能胜任的。

(二)汽车防滑控制系统是怎么发展的?

既然汽车防滑控制系统是对一系列车辆控制系统的统称,那么显然它也不是在汽车刚一诞生时候便出现的产物。正式由于汽车工业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能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才逐渐催生出了诸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以及更加复杂且集成度更高的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1、什么是防抱死制动系统?

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是在汽车制动时控制和监视汽车速度的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在制动过程中,ABS通过调节制动管路压力,从而控制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度,使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轮速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同时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10%-30%以内,从而确保车轮不被抱死。这样既可以保持对车辆实施最大的制动力,又可以充分利用车轮的附着力,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

2、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汽车防抱死制动的理论最早在1928年被提出。

1936年,德国BOSCH博世公司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专利。

1954年,美国FORD福特汽车公司将ABS系统安装在了林肯轿车上。不过在这一时期,ABS的轮速传感器和制动压力调节器都采用的是机械式装置,因此获取的轮速信号以及对制动压力的调节都还难以保证精确性。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ABS系统进入了电子控制时代,这无疑要归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ABS通过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对制动管路中的电磁阀进行控制,并直接对各制动车轮以电子控制压力进行调节。不过受限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低和易被干扰的先天缺陷,这个时期的ABS还达不到人们预期的工作效果。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ABS系统开始采用数字式电子技术进行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以及可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世界上首款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的ABS系统,便是德国的BOSCH博世公司在1978年时推出的。

现如今,ABS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几乎已经是绝大多数汽车的标配。

3、什么是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也可以叫做ASR。它是一套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ABS一同对打滑的驱动轮进行控制的系统。TCS和ABS实际上在技术层面是很接近的,例如ABS系统使用的传感器和压力调节器都可以为TCS系统所利用,只要在ABS的基础上添加TCS电磁阀,就能够对过分滑转的驱动轮实施制动。

4、牵引力控制系统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1971年的时候,美国BUICK别克汽车公司率先研制出了通过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从而减小发动机扭矩输出,进而防止驱动轮打滑的控制系统,这便是TCS牵引力控制系统最早的雏形。

1985年,瑞典VOLVO沃尔沃汽车公司研制出了一套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调节燃油供给来调节发动机的扭矩输出,从而达到控制驱动轮并产生最佳驱动力的目的。

1986年,德国BOSCH博世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套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不过,如果单纯依靠调节发动机的扭矩输出,还很难解决汽车在对开路面上(两侧车轮所在路面附着力不一致,例如一侧柏油路面一侧冰雪路面)安全起步加速或减速刹车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于能够对附着力较低的那一侧驱动轮施加制动力,从而让附着力较高的那一侧驱动轮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而ABS的压力调节系统刚好就可以帮人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1986年12月,德国BOSCH博世公司首次将ABS与TCS结合起来,率先推出了同时具有防抱死制动和驱动轮防滑转功能的汽车控制系统,之后世界上各大汽车厂商也都纷纷开始将ABS和TCS结合在一起使用,成为一套集成的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5、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又是个啥?

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些,想必大家一定还都听说过EBD电子制动力分配吧?那么你是否知道EBD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EBD电子制动力分配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里的一项辅助功能,工程师通过在ABS的控制电脑里增加一个控制软件,从而让EBD形成ABS系统的有力补充,将ABS和EBD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够有效地提升ABS系统的实际功效。

例如,在车辆进行紧急制动的时候,EBD会自动侦测各个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并将制动系统产生的制动力量,适当分配给各个车轮。也就是说,ABS系统在EBD的辅助下,可以将制动力发挥到最佳,进而缩短制动距离,同时还可以让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保持平稳,提升行车安全性。

6、什么是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说到ESP,如今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ESP指的是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也叫电子稳定程序。它是汽车的一套主动安全控制系统,作用在于保证汽车起步或加速时所有的驱动轮都能够发挥出最佳的牵引力,并且在车辆转弯时探测是否出现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的迹象并施加控制,防止车辆推头或甩尾,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实际上,在1995年的时候,德国BOSCH博世公司推出了基于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而开发出的电子稳定程序ESP并注册了专利。因此,其他厂商研发出的具有同等功能的电子稳定程序,会冠以其他的名称,例如宝马的DSC、本田的VSA、丰田的VSC等等。但归根结底,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或者说电子稳定程序的核心,无非也就是将ABS、TCS等一系列控制系统集成到一起的一整套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目的仍然是为了提升车辆在行驶时的稳定性,确保行车安全。

(三)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的开关到底有啥用?

既然ESP是为了安全而生,那为什么很多车辆上还专门设置了一个ESP的开关按键呢?既然是为了安全,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关闭ESP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我们都知道,ESP的一大特征就是不让车轮出现打滑的现象;那么,假如我们的车辆陷在泥地里的时候,ESP这个不让车轮打滑的特性就限制了驾驶员通过驱动轮滑转来脱困的操作,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将ESP关闭才能够继续操作车辆脱困。再有就是,例如一些专业车手在驾驶性能车进行特技表演的时候,也需要将车辆的ESP关闭,才能够发挥出车辆的极限性能,或是做出诸如漂移之类的特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