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越比合资SUV好在哪?差在哪?

车威
08-08



几年前,我和同事集结博瑞、,H6、CR-V等几组对手做了一场横评。从当时的情况看,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还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但与此同时必须看到,相同尺寸下,自主品牌产品确实也便宜得多。这一方面是因为自主品牌定位更低,很多地方选择了成本更低的技术和材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合资品牌有着更高的品牌溢价。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编辑部同事们在吃瓜八卦之余又有了新的争论话题——如果那些已经拥有不少技术积淀的头部自主品牌想要做一款与合资品牌价格、尺寸相近的车,他们可以做的一样好吗?在试过吉利星越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来试着得出一个结论了。

看起来不错,开起来也不错

看起来不错!是吉利星越给人的第一印象。涟漪造型的中网和大灯轮廓依然是吉利家族的经典style,黑色吉利LOGO、保险杠上夸张的散热器造型和货真价实的双边共四出排气都极力强调着这是一款运动车型。



我最喜欢设计师对双腰线和侧裙线条的处理。很多溜背式SUV会显得有些臃肿,因为上扬的车身姿态和下压的车顶线条会让后门部分有一种膨胀感,而星越通过巧妙得当的光影效果化解了这一尴尬。尽管涟漪中网、回纹装饰等细节已经成了吉利的一大特色,但我仍然坚持认为这有赴会意味的中国元素并不好看,甚至可以称为自主品牌设计中的一大恶趣味。依我看,或许外籍设计师们提炼出来的民族文化情结有些太具象、太直白了,缺少意蕴之美。



记得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曾在博瑞首发仪式上豪言,说后续车型要“彻底改变大家对未来吉利的看法,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将吉利推向新高度。”现在看,这位曾在沃尔沃、阿斯顿·马丁和路虎供职多年的英国设计师确实所言不虚。



开起来也不错!是短暂接触之后,星越给我的另一个印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架构,几乎相同的底盘结构设计为星越带来了行驶质感的保障,同时2.0T发动机和沃尔沃的Drive-E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硬件方面,星越与领克01、沃尔沃XC40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来自爱信的8挡自动变速箱。虽然理论上燃油经济性会略逊于双离合,但平顺性和可靠性更为人接受。



按照官方数据,星越的2.0T四驱版本可以在6.8秒内破百。这个数据在同价位纯内燃机车里显得非常耀眼。不过它的底盘调教却是出人意料的舒适取向,减震器对于大小颠簸的过滤都相当温和,没有了领克01那种鲜明的“北欧基因”,显然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在整体驾驶感受方面。星越没有达到紧凑型SUV的顶尖水准,一些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转向助力在随速变化时不够均匀和线性。或许这些细微之处大部分驾驶者很难感知到,但在所有能列表对比的项目上,星越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


比动力、比配置,所有能列表比较的项目都比合资车更好


星越提供7款车型可供选择。除两款低配车型外,其余五款车型均搭载2.0T发动机和8挡变速箱,从动力参数表现上来看,在同级同价位竞品中有所优势非常明显,即使比之于价格更高的合资竞品也毫不逊色。



如果看配置,星越的优势就更为明显,用越级形容毫不过分。比如高配车型的BOSE音响,Nappa真皮和麂皮拼接座椅,A柱位置可以识别驾驶者面容从而进行座椅、后视镜等预设调节的摄像头,以及有加热及制冷功能的水杯架等等。



尺寸巨大的无边框中控屏视觉效果极好, UI设计、清晰度和操作的流畅感都让人挑不出毛病。GKUI系统的功能也十分强大。美中不足的是,屏幕距离方向盘很近,以我的驾驶姿势坐好后,屏幕最左侧部分会被方向盘挡住,而这一区域恰好又集中了标签页选择,导航功能按键等一些需要触控操作的核心内容。另外,对于一款轴距刚刚达到2700毫米的紧凑型SUV来说,副驾驶座椅靠背上的老板键也显得有些多余了,我更愿意用它来多换两个后排USB接口或者后座出风口温度调节。


可能是第一款不以空间取胜的自主品牌SUV

至于空间,星越达到了紧凑型SUV的中游水平。轴距2700毫米,车身长度4605毫米,是标准的紧凑级身材。B柱之后就开始下坠的车顶线条也让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收到了些许侵蚀。坦白讲,星越的空间只能算“够用”而已,它可能是第一款不以空间取胜的自主品牌SUV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星越并没有为偷出空间而牺牲坐垫和椅背厚度,因此舒适性值得称道。另外,掀背式设计也为后备厢带来了很好的实用性。



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角度讲,星越和同价位合资车已经找不出什么本质的差距了。但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就像衣服一样。做为可能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最贵的个人消费品,它不可避免有着社会属性。就吉利而言,通过并购、人才引进等方式,硬实力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弥合,但品牌软实力的积累可能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如何在实惠、实用等基础口碑上塑造出起自己的品牌特色,卖出腔调卖出溢价,是包括吉利在内,许多自主品牌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