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周,一段保时捷718女车主在街头对一名奇瑞瑞虎5男车主动手,后被还手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甚火,与女车主相关的信息也被各种搜索和曝光。不同级别的车、男与女的肢体冲突、不同的生活背景、女车主的言论——充满矛盾与差距的事件,是坊间最受欢迎的谈资。
01
事件发酵的速度,比保时捷718更快
这场短暂的对峙,所幸未造成恶劣事故,保时捷女车主因戴帽穿高跟鞋、违规掉头被扣2分,并罚款250元 。
交通规则给出了处罚,事件却进一步发酵。视频中她说的那番话,本是撒气羞辱奇瑞车主,却透露出她对规则的不屑,在全民传播的时代,这种骄横态度挑战了公众的神经。目前,当地已经明确表态,将对此事进行彻查核实,且通过媒体公布。
风,不会放过招摇的树。
02
买奔驰,哭诉维权,却反陷“罗生门“
2月,那个在奔驰车引擎盖上哭诉维权的女车主,可以说是本年度车圈事件中的第一个“网红”。经过一番声讨和调查,牵出买卖双方的各种信息、利益不对等。女车主获得了赔偿,却也反陷“罗生门”。
5月,她被指涉及百万元餐饮业诈骗欠款,进一步引发社会关注——7月,当地公安局公布了调查结果,并未发现其有骗取项目供应商及商户财、物的行为,所以不予立案。不过,根据媒体相关详细报道,在商业运作中,她所涉及的公司确实存在经营方面的问题,导致合作几方产生纠纷。
与社会新闻一同发酵起来的是汽车行业的隐痛。产品质量问题、手续费问题、公关应对机制……奔驰女车主感觉被经销商欺压了,但在另一个生态中,经销商也有难言之隐。近20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就将这个行业的“秘密”都曝光吧,看看谁更惨。
示弱,成了一种力量。
03
那个被网传逆行的女司机
2018年底,一辆公交车从桥面冲出坠入长江中,第一时间传出的原因是“疑因“一名私家车女司机逆行,导致了这场惨剧发生。
“疑因“代表当地部门秉承信息公开原则,如实向公众同步调查进展,但公众更愿意关注女司机。因为类似女司机上路惹出事故的新闻频频发生,营造出女司机就是不够靠谱的刻板印象——当时,急不可耐的指责,迅速在网络蔓延。
事实情况如何,很快就有了结果,那位私家车女司机没有任何违规驾驶行为。她在目睹这场惨剧之后配合调查,车也被毁了,还要承受舆论风暴,可想她的精神冲击以及她家人背负的压力,好歹保住了性命。
舆论,欠她一个道歉。
04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明显能感觉,这两年来,各种交通事故的曝光越来越多,看似性质也更恶劣了,而且凡是涉及豪车,话题会更多。是乱象丛生,还是人心不古?都不是。有了微信、抖音等各种社交工具的加持,人人都是可以发光发热的自媒体,人人也都生活在摄像头里。
公众舆情的力量,是悬在法度和规则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也应保持理性与克制。“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任何矛盾冲突,都是人性伦理的折射,与其乐此不疲的议论,不如多些换位思考:
假如,我们和奇瑞车主遭遇一样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假如,我们也是豪华车主之一,发生冲突陷入舆论漩涡,该如何保护自己?
假如,遇见重大交通事故,如何自救自保?如何判定责任?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加大,所谓“人、车、生活”交织出来的社会也必将更加复杂,远远超出汽车本身。时代发展赋予我们更多权利空间,也赋予我们更多责任。豪车也好,女司机也罢,已是常态,过度发酵不宜问题的解决。相信,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人,必然会接受到更多监督。
所以,《车业杂谈》更愿意心怀抱持之心,等待热点事件得到一个公允的判决,这可能比任何调侃都更有用。
写在最后:车,是代步工具,也是个性的延伸;社交平台,是交流工具,也是舆论推手。任何一样,如果滥用和过度发挥,终将导致失格,谈何彪悍的人生?保持敬畏之心,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