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老干部风的亚洲龙,如何成了青年爆款

速度周刊
07-30

不得不说,我是怀抱着巨大的期待和希望去试驾亚洲龙的。这台终于在中国上市的神车,据说是“疯起来自己人都打”——竞品车型分别是弟弟凯美瑞和哥哥ES200。我很想知道,它到底怎么做成B+的。



Avalon,是亚瑟王故事中的亡魂之岛,后世在各种产物中被引用、致敬——包括丰田的这台车。只是亚洲龙这个译名,着实让我觉得不咋地,有一种特供车的感觉。倒是很多媒体老师误读成“雅州龙”,虽然很怪,但这个“雅”字,却异常适合这台Avalon。



和ES200同平台的亚洲龙,前脸设计是被提及最多,赞誉最多的——和ES200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区别在于将线条从纵向变成了横向,再就是拉宽,将视觉效果拉伸到极致,也就有了“大嘴”这个外号。我个人感觉横向的设计更加稳重一些,平行的线条给人一种“端得平”的成熟感,而拉伸之后又多了一些霸气的感觉。




首先是坐进了车内的后排,放下的扶手上,按下开关键,就会有触屏亮起。后排座椅的功能也很多,除了靠背角度调节以外,还加上了座椅加热功能。比起“给人坐”这种描述,“推动人坐”来形容亚洲龙后排是更合适的形容。


除了功能多以外,真正的门槛还是乘坐后排时的舒适性和空间。亚洲龙的顶部空间较少,后排座椅在高低无法调节的情况下,1.8米身高的成年男子距离车顶的高度不足10厘米。好在整车滤震比较优秀,悬挂偏软,基本不太会有碰撞的可能性。


就舒适性而言虽然包裹性不算特别强,也是得益于滤震,舒适感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在空间上倒是很有意思,虽然坐上去之后,看着膝盖距离前排座椅并不远,隐约有一些担心。但经过尝试以后才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去伸直双腿或者屁股向前挪动,膝盖总还是离前排座椅那么点儿距离——这可能就是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不过如果将扶手放下来,那座椅的宽度就只能将将够两个成年男子乘坐,想要多放个包都有些困难。




而前排的中控,乍一看是非常惹眼的——一块大而亮的屏幕,加上关爱强迫症左右对称的设计,还有均匀分布且功能直观的按键。但是不经用,稍微触摸几下屏幕,立刻“油光满面”;正方形的按钮,长方形的出风口,条状的按键,这些设计过于老干部风,时时都给我一种要(有规矩,成方圆)的警示。


这里着重吐槽一下车载导航,路况更新慢,位置刷新慢,三番两次将我导入错误路径。个人感觉是一个半成品导航,这方面扣分比较严重。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凯美瑞和下面ES200的中控设计。比起亚洲龙的平面按键来说,凯美瑞都选择做了凸起的设计,比较丰满立体。即便是银色的条状按键,凯美瑞最后也做了一个尖角的收尾——这一点点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一样的观感。



好在别的地方加分优势明显,门把手上面的绗缝技术简直是设计感加工艺感的顶峰——有绗缝不稀奇,但做的多、密、好看才稀奇。更何况亚洲龙只是一台21万起步B级车。




来到驾驶体验感的分享,我只能说,并不如你想象中澎湃。即便是Sport+模式下,将油门踩到底,明明听着2.5L自然吸气发动机发出了轰鸣声,但看着时速表,增长的也太慢了。但这也不失为另一个优点,不论怎么加油门,亚洲龙车身始终十分稳定,没有顿挫也没有推背,用来带爸带妈带孩子最合适不过了。


虽然加速不是很猛,但在速度较高的时候对车辆进行的方向调节,反馈十分灵敏。同时,得益于全新的底盘架构,高车速下的操控和通过性也表现十分出色,刚性更高,重心更低的车身,减少了很多摇晃感和侧倾,车辆操控极限也得以提高。



当然,这些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最高可达到50次/每秒悬架调整的AVS自适应可变悬架系统,以及帮助前驱车转向的ACA弯道转向辅助系统等辅助系统——只是开的时候不太能感受到它们的偷偷介入,朋友夸赞你车技好的时候就可以大方的装X了。


但大家一直夸奖的亚洲龙的NVH,其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至少隧道内降噪表现远低于预期,开不开窗似乎相差不多。



在文章的最后,我必须得提一嘴——亚洲龙全然不适合女性同胞开,当然我也看得出,丰田也没想把它卖给女性同胞。(宣传片只出现了男士。)我个人认为,这台亚洲龙,最适合想兼顾家庭、事业的小有所成的男同胞,而如果家庭里长辈和小辈都有需求,那亚洲龙是再合适不过了。





END



为什么“C-CUP”对男生总有吸引力?可能因为保时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