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动车怕“上火”,看轩逸·纯电如何为纯电动车正名!

电驹
07-29



进入7月份以来,天气逐渐变热,全国多省份都在一片酷暑中煎熬着。在如此高温的天气下,不仅人容易中暑,纯电动车同样不安全因素爆棚。而联想到近期来频发的纯电动车自燃事件,消费者难免有些担忧:“天气这么热,万一车子自燃了怎么办?



对于纯电动车频发的自燃事件,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认为:“从数量上看,燃油车比电动车多多了,从比例的角度来讲,也可能比电动车要高一些。”在谈到西安蔚来授权服务中心ES8因底盘遭受撞击而发生的自燃事故,李斌表示,“汽油是爆燃的,但电动车从冒烟到最后烧起来,一般有几分钟的时间,这个角度看,电动车会好一点。



关于李斌的言论,网友看法不太一致。首先,李斌说电动车在“大概率”相比燃油车更不容易发生自燃,这点或许有据可循,但作为消费者而言,我们希望的是——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也好,都应该做到“0”自燃。因为对于生命而言,没有所谓的“概率论”一说。


当然,想要让纯电动车做到“0自燃”并不容易,除了在电池电芯选择、基础材料、管理策略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如何保障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不出现意外的失控、起火等事故同样是重中之重。而在这一方面,累积行驶100亿公里,且0动力电池事故的日产

显然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累计100亿里程,电池0重大事故


作为最早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车企,日产纯电动车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造诣。



有这样一组官方数据——根据自2011年以来在全球售出的40万台纯电动聆风(Leaf)的使用数据来看,聆风的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可达到22年,要知道,一般的纯电动车电池,其使用寿命仅仅只有5-8年;与此同时,它也保持着一个惊人的记录:累积行驶100亿公里,0动力电池事故。


这个数据有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聆风是全球第一款销量超过四十万辆的纯电动车型号,就单一车型的销量而言,聆风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也足见其产品品质广泛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第二,除了海外销售的初代聆风系列电动汽车之外,包括第二代聆风和与之采用同源三电技术的轩逸·纯电,其总销量已超过43万台,但至今仍然保持零电池故障率的记录。而这就让人不禁好奇,技术日产究竟有何“黑科技”?



多重安全保护,确保电池“不上火”


电动汽车的安全,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电池的安全性能。自燃事件的发生,大部分是因为电池问题。而当下很多新能源车制造企业,动力电池都是外采的,但这不并能代表大家用同样的电池,那么安全性都是一样的。就好比同样一副中药方,熬制出来的药效很有可能不一样,因为其中药材的含量配比,熬药过程中的工序都会极大影响药物的功效。纯电动车电池的安全性也是如此,不仅需要从源头把控好质量,同时严格的电池保护措施也很重要。


就拿轩逸·纯电来说吧,其采用日产E-Platform全球专业电动车平台,动力电池的电芯采用了宁德时代目前最先进的三元锂电池,拥有专业高效的三电系统,保证了其出色的续航表现和动力性能,足以和其余纯电动车型拉开差距。


而在电池保护上,轩逸·纯电采用了五重防护,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以确保杜绝自燃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在严选定制软包电芯方面,按日产全球统一标准订制生产,100%严格检测、筛选,确定每片电芯都完美无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动力电池包的选型主要为三类:圆柱形电池、软包电池和硬壳方形电池。电池包的选型非常的重要,它决定着后期电池包附件的设计、布置难易程度和对电池安全的控制能力。经过对比分析,轩逸·纯电最终选择是软包电池。



一方面是因为软包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可以做到比硬壳方形高,另一方面,在“热失控”的压力释放方面相比方壳和圆柱形电池更具优势。此外,轩逸·纯电采用层叠结构,在保证电芯拥有良好一致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电芯散热性能。事实上,电池热失控则是电动车起火的主要原因。而轩逸·纯电隔热层叠结构隔热层叠结构有效避免发生个体漏液导致电池包全部自燃。


不过,软包电芯也是有缺点的,其机械强度相比硬壳方形电池较差。针对这个问题,轩逸·纯电的工程师们的解决方案是为其电池模组打造一套“金属铠甲”,其外部有1170Mpa超高强度钢密封铠甲保护电池包,并且预留了保护空间以保证撞击是不会直接撞击电池包,从而形成强大的“物理防御”,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



正所谓智者避危于未形,除了强大的“物理防御”的保护之外,当然少不了的是软件上的防护机制,轩逸·纯电还搭载了LBC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电池过充过放。


如果把整车看做是人体构造,电池就相当于人体的内脏器官,而电芯相当于各器官的内脏细胞,通过其活跃来保证内脏正常工作。正如人体的内脏器官都被人体骨骼及软组织保护着,电芯作为最重要的部件,自然需要360度无死角的安全守护。轩逸·纯电从物理防御和软件防御两方面着手,通过多重电池保护措施,全方位保护电池安全。正是凭借多重电池保护措施,轩逸·纯电能够完美通过挤压,短路,穿刺等各大严格安全测试。


5大检测环节,关关有招数


某伟大的领导人曾经说过:“试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轩逸·纯电在生产过程中设置了五大检测环节,每个电池组只有通过检测,才能“放行”,最终使用在量产车型上。


首先,是电阻检测和电装检测,一个完整的轩逸·纯电电池包内含24个电池组,在这些电池组完成组装后,电阻检测和电装检测会对整个电池包的相关参数进行校验,避免电池虚接等情况的发生,保证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故障。


其次,是气密测试,通过电阻、电装检测的电池组会被加装隔热防爆罩衣并套上超高强度的电池铠甲,电池铠甲与底座之间由超高强度的特种涂胶进行粘合。在检测整个电池包气密性的时候,会向其中充入1.5MPa的气体,保持10秒,确保整个电池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


第三,是充电检测,装配完整的电池包会进行长达15分钟的充电测试,模拟21种日常充电容易遇到的充电情境,保证轩逸·纯电的电池系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最后,是QA检测,对整个生产装配流程进行校验,保证生产、检测活动有序进行,以确保电池包的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轩逸·纯电整个电池包的生产和装配过程都会详细记录在MES系统内,精确到每一个螺栓使用的力矩大小、拧动的圈数等。该数据会备份到日本,确保每一块电池的生产过程都能实现精准追溯。


有人或许会说,这样复杂繁琐的检测和标准是不是太过“执拗”了。笔者想说的是,在安全方面,要的就是这种执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交付给消费者手中的,一定是能让人放心使用纯电动车。


轩逸·纯电安全模式能否复制吗?


消费者对于一款车的安全性追求,始终都是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所以,日产纯电动车“100亿公里,0事故”的安全记录更是值得业内思考:轩逸·纯电的安全模式能否复制吗?


答案是可行的,但也并不是容易!



首先,这需要拥有一套像日产一样严格的电池保护措施和超级严格安全检测标准;其次,还需要自主创新的电池技术和平台,以及类似日产的MES系统,后者对于很多体系力薄弱的车企而言,难度不小。这也是为什么当下能做到的0重大事故的车企,唯日产独一份。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所有车企能够尽快复刻日产的安全模式,如果每个车企都能量产出像轩逸·纯电一样的高安全,0事故的纯电动车,这将不仅是行业之幸,也是社会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