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混动与丰田混动的技术再PK,是本田进步了吗?

车云网
07-26

有趣的梗,只在音频才会有呦





之前我们从雅阁的年考,说到雅阁混动与凯美瑞混动的比较和选择,一直有一个关键点没说透,那就是二者的技术差异。


格格

混动历史上,好像最早就是丰田本田,但后来本田远远落后于丰田。当年的本田叫IMA。现在本田新弄了一个i-MMD,就可以跟丰田PK了。是本田的技术进步了吗?

不是进步,是截然不同。本田的IMA基本上算是玩失败了。这个i-MMD是本田伴随地球梦动力总成战略新研发出来的,跟IMA、丰田THS II都完全不同。

卡叔


IMA与THS II完全没有可比性



一说起混动历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两个缩写,一个当然是如雷贯耳的THS II,另一个就是IMA。


格格

知道IMA的人应该很少吧?


IMA确实是与THS II同时期推出的混动技术。在当时,也被视作是混动领域的“双雄”。在当时不少人的概念里,就像本田发动机和丰田发动机技术一样,IMA与THS II是不相伯仲、各有千秋的。


当时本田IMA的混动思域也引进过,好多人感觉也跟普锐斯的技术类似。

卡叔

格格

反正都没人买,所以基本上也没啥认知。


然而事实上,IMA无论在技术结构、性能和效果上,都是与THS II没法比的。



丰田THS II不用说了,就是非常传统的、典型的、咱们熟知的那种混动。核心就是那个ECVT。THS II的介绍很多,大体会说这套系统是由一个行星齿轮组、一个驱动电机、一个辅助电机组成。一个行星齿轮组都有三个“接口”——齿轮框架、太阳轮和外齿环。这三个接口分别与发动机、辅助电机和输出端相连。


由此可见,ECVT里面的齿轮组其实并不能改变传动比。它对于发动机转速、输出的控制,其实是靠这个辅助电机来实现的。这样一来,系统就可以智能地控制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输出了。输出多少、如何混动,全都能够实现。最终实现“尽可能让发动机在最佳工况下工作”的目的。


IMA呢?其实要比THS II简单得多。它只不过是在传动系统中加入了一个小功率电机而已。如此,在起步、低速状态下,电机可以辅助一下,改善发动机的工况。


格格

感觉跟现在的48V差不多。

技术结构就是一样的,只不过IMA的电机和电池好歹比现在的48V系统稍微好一点,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卡叔


当时的混动领域,也因此形成了两大流派。一派当然就是丰田THS II,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孤芳自赏。另一派则是本田这一派,不光是本田在用,其他几乎所有的厂商推出的混动车,用的都是类似于IMA的技术。


格格

IMA效果那么不好,那为何大家都用它呢?

简单、易实现、成本低啊!就像48V算不上什么好混动、甚至算不上混动吧?但不都在弄吗?

卡叔


IMA只需要在传动系统中加入一个超薄电机就可以实现混动,不需要THS II那样的行星齿轮组,也不需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算法也简单得多。所以以IMA为代表的这类混动虽然效果不好,但普及率却非常高。


然而凡是没有捷径。虽然普及率高、各路厂商竞相采用,但由于效果实在有限,这种混动技术最终也走向没落。迄今为止,没有一款采用这类混动技术的车热销的案例。这与丰田THS II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i-MMD属于革新技术,无论与THS II和IMA都有本质不同


THS II和IMA的基础原理上面说了,下面单说i-MMD。



本田的i-MMD也号称有ECVT,但它比丰田THS II少了行星齿轮组。说白了,它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变速机构。它的逻辑说起来要比THS II简单得多。


i-MMD的妙处在于利用了当下电驱技术的进步,通过两个大功率电机来解决混动的问题,反而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i-MMD它总共有两个电机。一个发电,一个驱动。中低速的情况下,发动机跟传动系统是断开的,根本就不参与驱动。动力全部来自驱动电机。而电机的电呢?或者来自电池,或者来自发动机带动另一个电机发电。



原理简单,但控制起来其实没那么简单,因为涉及到各种工况如何做到最优。例如发动机启动时,选择什么样的转速,多少电分给电机多少电存储起来。电池充多少合适,什么时候让发动机熄火等等。组合方式何止千万种。


格格

感觉本田这个就像是增程式电动?

没错。就是这样的。中低速下,i-MMD工作方式就跟增程式电动一样。

卡叔


高速状态下,i-MMD又不同于增程式电动。此时发动机会直连传动系统,这时候电机反而歇着了。当然,高速时如果电池亏电,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又有富余,还会同时给电池充电。


格格

高速是电机效率低,这么做反而更合适。感觉增程式电动车也都应该学i-MMD。

你是想说理想ONE吗?直连是需要技术的,它比纯充电宝式的增程式电动复杂,新势力不一定玩得好。

卡叔


这种组合方式的好处我们上次说了,它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电驱和燃油驱动各自的优势,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尤其是用得最频繁的中低速区间,它的驾驶特性与纯电动是完全一样的。而燃油车去与纯电动车PK中低速状态下的加速线性、平顺性、静谧性等等各个方面,简直就像算盘PK计算机,存在先天的劣势。


格格

我怎么觉得,i-MMD就相当于在IMA的基础上再加了一个电机,然后电机的功率变大了而已。就好像比亚迪的单电机DM和双电机DM。

首先,加了一个电机就完全不同。其次,IMA与i-MMD的电机性能是毫无可比性的。所以,这两种技术也自然没有可比性。不能看最基础的原理。这么抠的话,所有的混动技术都一样,都是尽可能让发动机在高效工况下工作,低速工况下将存储的能量通过电驱释放出来。

卡叔

格格

这倒是。卡叔这一点提醒挺重要。其实好多人一直搞不懂混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总结:


混动的原理说起来都一样。它们本质上都是燃油车技术,目的只是让发动机尽可能在高效工况下工作,以实现低油耗和低排放的目的。不过具体到应用上,就千差万别了。本田虽然与丰田一样都号称混动的先行者,但由于早期本田的IMA过于“走捷径”,结构和原理都太过简单,所以把“混动垄断者”的头衔让给了丰田。


不过现在本田的i-MMD通过另辟蹊径,采用两个大功率电机的革命性方式,结构原理比THS II更简单,效果却不差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更好。


二者PK的结果最终谁输谁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PK,更有利于混动技术的发展。事实上,雅阁混动出现以后,凯美瑞混动的销量并没有下降,它们是一种双赢,不是吗?


格格

同时还节约了油耗和降低了排放,算是多赢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