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赢家,每年总和超400万辆的销量,让大众赚得盆钵满钵。一汽-大众还是其中国合作伙伴之一一汽集团最大的利润奶牛。
不过,合资品牌国产,一般都会有些通病,质量下滑或存在减配。当然,合资品牌是不会轻易承认这一点的,而大部分消费者出于市场认同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等考量,在购车时仍会首选合资车企。何况一汽-大众是众多合资品牌中的老将,其在中国市场扎根近30年的一汽-大众,每年可收割近200万用户。
今年在车市整体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一汽-大众销量还实现了增长,并跑赢了上汽大众。其中一汽-大众大众品牌1-6月累计销量达650,673辆;6月销量为125,136辆,同比大增28.9%,市场占有率提升至6.4%。
或许出于销量占强的原因,一汽-大众在对待消费者时态度有点轻慢。当年发生速腾断轴门事件时没有召回,双离合变速箱、异味门等系列事件屡禁不止。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一汽-大众销量这么高,证明其产品质量还是有保障的。还会自我安慰,所有车企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大家都半斤八两,其中一汽-大众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还算靠前的了。
但随着一汽-大众奥迪“毒气门”“奔驰女车主”“金融服务费”等一系列事件被爆出,余热久久未消,甚至引起相关机构重视,就表明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已觉醒,不像以前那样好骗了。
对一汽-大众来说,要想永远保持巅峰,不被消费者抛弃, 是时候改变自己对消费者的傲慢态度,改掉以前的旧习,熄了投机取巧做产品的敷衍之心。毕竟被爆出产品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不把消费者的诉求当回事,放任怨恨滋生。
“异味门”不止存在于奥迪
关于一汽-大众“异味门”问题,都被消费者和媒体嚼烂了。在2016年前后,还集中爆发过一次。在2017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联合发布公告,针对车内异味问题,宣布可根据需要免费更换改进的隔音材料。
当时涉及的车辆有2013年-2016年生产的车型,其中,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包括迈腾、CC以及高尔夫三款车型。
按理作为一家负责任的车企,既然承认了上述车型因隔音棉材料问题,而引起车内异味,也决定友好地解决问题,为车主提供“车内舒适体验”,那么已经更换隔音棉,或者后期生产的车型,应该不会再有异味问题才对。
但从目前多家媒体的报道,以及财经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从各方收集反馈的材料来看,一汽-大众“异味门”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从奥迪“毒气门”车主一直在申请合理诉求可看出。同时,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多款车型也存在异味事件,网上各大平台论坛、投诉平台,车主爆料并没有减少。
在与一汽-大众车主接触中,多位车主表示车内异味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更为怪异的是,有不少车主根本没接到召回通知电话。高尔夫车主王先生(化名)在看到“85位奥迪车主”“奔驰女车主”等事件后,不断感叹“真的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
王先生称,自己在2015年买了大众高尔夫,车内也存在异味问题。他自己在网上搜索到一汽-大众发布的召回信息,并前往4S店更换了隔音棉。当财经网问“你的车还有味道吗”,王先生表示还有味道。换了隔音棉车内异味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这让王先生很气愤。他多次拨打一汽-大众投诉电话,客服让他找4S店,4S店又声称厂家只召回了隔音棉,并说“其他没问题”。
另一位车主李女士买的车也是在召回范围内,她在2014年买的高尔夫7,头两年以为是新车的原因,所以对异味也没太在意。但三年多了,车内异味问题依旧存在,这让李女士感到疑惑。
李女士被车内异味问题困扰多年,但没有投诉经验,就只能在微博上发牢骚。李女士关于高尔夫车内异味问题的微博,是在2017年发的,但没想到财经网前几天联系她,李女士表示异味还没解决。
为了搞懂异味问题,李女士向一位熟识的4S售后工作人员询问情况。经过工作人员的告知,李女士才知道因隔音棉问题,一汽-大众将在2017年召回。该工作人员还明确告诉李女士,“你车上的真的很差”。
一汽-大众发布召回声明时2017年3月,召回定在同年6月,中间间隔将近3个月的时间,按理各大一汽-大众4S店均已知悉该消息。然而李女士表示,她在3月之后前往4S店保养,4S店根本没有就召回事件向李女士提过只言片语。
为此,李女士还询问了周边买了一汽-大众旗下产品的朋友,“前两天问了周围买了高尔夫和奥迪A4的朋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
而当时,距声明发布已过去将近半年,李女士的车还在一汽-大众声明发布声明的时间内。李女士告诉财经网,直到现在车内异味依旧没有解决。
上述两位车主的遭遇不是个例,有其他媒体报道,有不少车主当时没有收到召回通知。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当时声明是非公开召回,厂家没有主动发通知给涉事车辆消费者。
针对大众品牌多款车型存在“异味门”一事,财经网咨询了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公关部,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车主该怎么办?
李女士和王先生在更换隔音棉后,车内异味虽大大减轻,但没有彻底根除。李女士表示,“天热了还是比较重”。
李女士在换隔音棉前检测过空气质量,她检测到日晒之后车内甲醛及TVOC均严重超标,TVOC最高达2mg/m3多,远高于国家标准(0.08mg/m3)。第二天没有开车,没有暴晒,车内依旧超标。李女士说,她有个奥迪的朋友,在更换隔音棉后,就没什么味道了,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强烈的不适感。有位迈腾车主表示,自己是2014年买的车,车内刺激性气味强人鼻子咽喉。在使用期间,他的双臂双腿还有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疹,痒的难受。医学显示,大于0.08 mg/m³的甲醛浓度可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喷嚏、胸闷、气喘、皮炎等。
汽车资深分析师钟师表示,车内甲醛过高与内饰件用料有关。厂家在自身的利润和消费者的利益之间会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有的车企为了追求利润,会控制成本,“会一点点抠成本”。这就导致“车企在选用内饰材料时,尽量选择便宜但甲醛偏高的劣质材料。”
事实上,环保材料成本有限,钟师认为,稍微好的高端品牌没必要为了利润而这么“抠成本”。笔者在淘宝网查询隔音棉,如果以引擎盖隔音棉改装的话,大众车系列价格多在200以下。这个价格,应在消费者可承受范围内。如果全车全部更换的话,价格超2万的也有。
既然车内异味与车企内饰件用料有关,律师胡俊表示,车主作为利益受害方是可以要求更换或赔偿的。胡俊建议,车主需要先收集各种证据,“比如找个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鉴定一下”。
找第三方鉴定,鉴定费用可能需车主先行垫付。中国第三方汽车鉴定机构水平层次不齐,且费用较高,最高达数万元,较高的检测费用将部分普通车主挡在了门外。胡俊还指出,还存在鉴定结果出来厂家以“第三方机构权威性不够”为由拒绝赔付,这又让不是豪华品牌的车主望而却步。
网上关于去除车内异味的解决方案很多。最多是通风散味,但这通常对于新车有用。对于异味经久不散的车主来说,找到异味源并更换材料,才是最终解决之道。只是,这中间花费的精力和费用,难道该车主自己担负吗?
产品品质问题
除了异味问题,一汽-大众产品质量也让消费者头疼,最近有媒体报道捷达质量问题。由于捷达成立大众第三独立品牌,一汽-大众旗下的捷达车型已于今年停产。
但有车主投诉,其今年5月在某4S店购买了一台新捷达1.5L自动版。该用户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车辆突然发生故障。发动机出现严重抖动,加油没有反应,刹车踩下去不回弹等问题。
该车主将车送往最近的4S店检查后,又将车辆拖至当时购车的4S店。由于当天4S店保养车辆较多,工作人员并未对问题车进行检查。而第二天,4S店工作人员在未得到车主授权下,私自将问题车发动机进行拆除,告知客户缸盖总成坏了,造成发动机故障的原因是积碳过多。该车主询问积碳形成的原因,店方无法说明具体原因,甚至一直推脱责任。
该车主表示,其中途曾去过4S店,当时店内一位售后经理告诉他,发动机积碳过多是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燃油。此次维修不在三包范围内,需要车主自费。但该车主称,自己一直是在中国石油加油,且保留了加油存根,无法接受4S店的说法。
在该车主向媒体投诉后,并一起前往4S店了解情况时。该店技术经理又承认未获客户授权拆除发动机一事。同时他坦承,作为一台新车,就因燃油品质导致积碳增多是不对的。他表示,4S店经过检测,认为是发动机质量问题导致故障产生,4S店愿意为车主更换新的发动机总成。
虽然4S店及时承认了自己的失误,承认发动机存在质量问题,并愿意为车主更换新的发动机。但对车主的伤害已造成,短时间内难以在信任一汽-大众的产品品质以及售后服务了。
除此外,大众品牌双离合变速箱问题,也一直受到消费者的控诉。在今年5月,大众还因双离合变速箱零部件出现问题,决定自2019年6月28日起召回以下车辆,共计92621辆。
其中,涉及一汽-大众奥迪和大众品牌。包括2010年3月4日至2014年11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0-2014年款进口奥迪A1及A3系列汽车,共计28,707辆;以及2012年12月18日至2013年2月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3年款国产速腾、高尔夫、迈腾、大众CC及宝来系列汽车,共计1,472辆。
对此,财经网曾咨询过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方“使用双离合变速箱,是出于技术自信还是成本方面的考量”,品牌方未置评。
买车的猫腻
一汽-大众售前服务实际上也有不少猫腻。由于一汽-大众应对国六标准出台不够及时,前段时间在拼命清国五库存车。有媒体报道,一汽-大众5月销量中国六车型实销占比不到1%。
据了解,为了赶在多地7月出台“国六标准”出台前,能卖出更多国五库存车,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车企,厂家想出了“员工内购”、经销商进一步加大降价优惠等招数。
但无论如何降价促销,经销商依旧向消费者收取较高昂的金融服务费。有高尔夫车主表示,他在当地一汽-大众某4S店买车,遭遇了装饰、金融服务费、保险项目等强卖。该车主称,其前往一汽-大众4S店购车,看中了探歌和高尔夫。根据购车预算单显示,高尔夫280豪华型成交价是13.68万辆。其中保险项目6500元,GPS为2580元,服务费6000元,网友调侃道“这很大众”。
有网友在上述车主微博下留言,表示其也有相似遭遇,“金融服务费4000元,综合服务费1000元,选装包必须要加”。可见,一汽-大众部分4S店似乎并没有做到“明码标价,杜绝强制交易”的规定。
消费者买车除了要注意明面上4S店的强卖行为外,还得警惕4S店暗地里卖“库存车”。现今,国家对库存车并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行业内一般认为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或者超过半年的,可叫做库存车。
购车是自愿行为,如果在购车前4S店未明确告知该车是库存车,势必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最近,就有一位探歌车主遇到了库存车。
探歌车主称,其5月19日在长春某4S店订了一台探歌车型,并交付了3000元定金。然而没想到的是,5月25日他去提车时被4S店告知,该车出厂日期是2018年9月11日,距离提车时间长达8个多月。
该车主认为新车是一台库存车,其拒绝提车并要求更换近日生产的新车。但是,4S店回复,无法提供最近日期出厂的新车,也不会退还3000元定金。该车主无法接受这种处理结果,并在5月28日给一汽-大众厂家客服打了投诉电话,但“到现在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但律师汤伊表示,由于消费者与4S店没有事先约定要最近生产的车型,所以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话并不容易。
结语: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汽-大众在华体量庞大,基盘用户众多。但若是不能及时处理好厂家与经销商、厂家与用户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意偏袒一方,都是会动摇其在华发展根基。
尤其是处于汽车变革风暴中,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在旁虎视眈眈,还要应对中国双积分、国六标准等各项政策,一汽-大众没有丝毫喘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