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2019年第一批碰撞测试车型公布,你家的车真的安全吗?

车尚时刻
07-10

如今这个年头,买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很多人买车的时候,关注点大多都在价格、配置、外观方面,安全性方面却鲜有人注意,那么你知道你家的车真的安全吗?


怎么知道安全不安全?


撞呗。



近日,中保研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参与安全指数测评的车型,从公布的名单来看,基本全为市场认知度较高的热销车型。十款车型包括:

广汽三菱欧蓝德、凯迪拉克XT4、哈弗F5、比亚迪唐和沃尔沃XC60、本田凌派、福特福克斯、北汽绅宝D50、北京现代菲斯塔、东风风神AX7。



其中本田凌派的测试结果率先出炉,作为中国特供车,凌派有着空间极大,价格亲民的特点,但是安全测试实在不够优秀。在测试的四个维度中,

凌派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得到了“P”(较差),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得到了“M”(一般),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与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得到了“G”(优秀)。


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中,凌派分数偏低,满分24分情况下一分未得。移动台车1400kg时速15公里追尾测试中,耐撞性满分6分得到5.5,依旧在维修经济性维度满分24分只得到了5.5分,因此结合新车指导价,凌派低速碰撞维修经济指数太差。

 


看了这个结果,很多人会好奇也会质疑这个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这样一个新生的汽车碰撞测试机构真的是能做到公平公正吗?


答案:是的。


原因是这个组织是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内前八家财产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而保险行业为什么要做这个机构做安全测试,当然是为了——省钱。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机动车保有量为2.51亿辆,全保险行业共承保汽车1.2亿辆,汽车投保率从2007年的64.4%提高到87.34%,如此庞大的保险基数和汽车基数,如果汽车安全性不佳,保险公司会付出巨大的损失。所以势必要进行测试,减少自己损失,所以保险公司的利益与车企的利益是完全冲突对立的,自然保证了公正性。


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标准基本上照搬了美国IIHS的标准,可谓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严苛标准,其中“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更是让一大票车企闻风丧胆。


既然标准有了,那么测试车怎么办呢?中保研作为保险公司出资成立的机构,自然是不差钱的,所以中保研的测试车辆全部为中保研在市面上随机购买,而且只买最低配,这可比“厂家送检”可信多了。

 


而较之先成立的另一家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多年来就被质疑有问题,被网友戏称“五星批发部”。因为五星合格的比例特别高,例如2018年第一批C-NCAP成绩,13款车中有10款获得五星,五星率为77%;2018年第二批C-NCAP成绩,11款车中有9款获得五星,五星率为82%


而且作为第三方机构,测试汽车是由厂家送过去检测,难免有容易被动手脚的嫌疑。除此之外,C-NCAP的测试的内容严格程度也不如C-IASI。虽然2018年C-NCAP的测试内容有了升级,可口碑和可信度远远不如C-IASI。

 


C-IASI这个组织一战成名的事件就是2018年的一批测试中,本田思域在侧面碰撞中评分结果是P,也就是不合格。原因是在侧面撞击中,思域的B柱居然断裂了。这瞬间引来了无数争议,让人怀疑存在合资车型国产以后偷工减料的问题。



不只是思域,一些国内销量基数极大的神车,碰撞结果也是不如人意。比如大众途观L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也得到了P(较差)的成绩,但是在美国的IIHS碰撞测试中,大众途观和思域的正面25%偏置碰撞居然都是G(优秀)。


这无疑是让人愤怒的结果,这是典型的在安全方面对消费者的区别对待和歧视。之前已经有媒体报道过,大众之前有减配后防撞钢梁,用黑心棉的黑历史,但是都无法引起大规模反响,而这一次测试让众人所知。

 


 

相比合资品牌,一些国产车的测试结果更加惨烈。比亚迪宋MAX在车内安全指数上和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是P(较差),其中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撞击也是P。


奇瑞艾瑞泽5、传祺GS7、江淮瑞风S3、宝骏510等几款车型都在车内乘员安全上只能获得M(一般)的成绩,或多或少在几项具体内容上不合格,主要集中在侧面碰撞和正面25%偏置碰撞上。


令人惊讶的是,丰田在测试中的表现都非常优秀,丰田凯美瑞和奕泽展现出自己没有偷工减料的一面,测试结果与美版车型一致优秀,奕泽是在第二批测试中,唯一一款在车内成员保护中拿到G(优秀)的,连细分项全都是G。


在车顶强度上,中规丰田奕泽只比美版车型低了0.2%。本田雅阁表现也非常出色,几项内容都是G(优秀)。打破了一些老司机说的日本车不安全的谣言。

 

总之,C-IASI的出现是极具积极意义的,它揭露消费者平时看不见的汽车内幕,比如针对国内车型的偷工减料,一些车型安全性不佳。虽说很多时候,安全掌握在驾驶员的手里,但是真面对不可预测的问题或事故时,我们只能依靠汽车的安全来保护我们。



C-IASI的其它车型测试结果还在等待公布,也希望它能积极的对更多车型进行安全测试,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汽车安全。


最后,还要提醒一些车企,造车首先更应该在最根本的安全性方面下功夫,不要只做表面文章


 * 以上所涉及的车型测试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