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缤越PHEV上市,分析吉利混动的杀手锏:P2.5架构

线外邦
05-31


5月28日,吉利汽车宣布吉利缤越PHEV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7.28~19.28万元。补贴后的售价为13.98~15.98万元。 

 


缤越PHEV采用1.5TD发动机+7DCTH变速箱+三元锂电池的混动系统,纯电续航能力达62km,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为1.4L。

 

1.5T发动机最大输出130kW和255N·m,加上电机,综合输出最大可达190kW、415N·m,百公里加速仅为6.9秒,每百公里油耗为1.4L。


此外,缤越PHEV具备EV纯电、ECO经济、COMFORT舒适、SPORT运动、SAVE强制充电五种智能驱动模式模式。

 

这里想说一说的,是在缤越身上采用的业内首创P2.5架构。

 

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的理解什么是P2.5架构,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P2、P3架构。 

 

车企在研发混动新能源车时,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一辆燃油车上,在最合理的位置加入电机。

 

现在最成熟、最先进的是摆放方式,是P2架构。就是将电机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如下图,绿色圆形的为电机,左边为发动机,最右侧为变速箱。 

 


P2结构的好处是,电机和变速箱可以集成到一个模块里,易于装配。而且,电机的动力也通过变速箱来输出,可以用变速箱的挡位,电机本身不需要太高的输出扭矩,体积不用太大。而且电和油动力的集成做得更好,机电耦合系统的机械传统效率大于90%,动力损失很小,也就意味着更节油。

 

但P2结构的一大缺点就是将电机硬塞到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发动机总成的尺寸变大,对紧凑型车来说,采用P2架构就不现实。除非将电极和变速箱集成的非常好,尺寸小。国内最先进的采用P2架构的机电集成变速器,轴向长度只有400多毫米,经济型车上也能装配。

 

而P3结构相比P2结构就要落后一些,在P3架构中,电机位于变速箱的输出端,电机与变速箱的输出端耦合,实现与发动机同轴连接,同源输出。这种结构下,电机和变速箱就没什么关联。导致电机动力输出不能优化,驾驶舒适性差。好处就是因为不受空间制约,可以放一个大电机。

 

此外还有种P4架构,电机直接放在了后轴,主要负责实现后轮驱动。我们不赘述。

  


而相比传统的P2、P3结构,吉利的P2.5结构,高级或者说复杂在哪里?

 

简单概括,上面所说的几种结构,电机和变速箱都是分离的,都是单独个体,最多象P2结构那样,把它们集成到一个盒子(模块)里,实际上还是1+1=2。

 

而吉利的这套P2.5,是把电机,弄到了变速箱里,两个盒子变成了一个盒子,成了1+1=1。从下面这张图能看出,吉利这个被塞进电机的变速箱,看起来和其他变速箱没太大区别。

  


相比P2结构,P2.5结构下,电机的加入,不会增加动力总成的尺寸。而且仍然可以实现电动机的力矩,通过变速箱来实现多档位放大。让电动机的合理运行区间更大,而且电机的功率也可以更小。

 

P2结构仍然是目前机电一体化最主流、最先进的构型方式。相比P2结构,P2.5结构的构造更为复杂。其运行过程也更为复杂。

 

按照吉利的说法,其运行为电机控制偶数挡,发动机则控制奇数挡,离合器模块共用。最终实现两种动力的融合,并且自然顺畅,传动最高效率可达97%,0.6s内就可以实现燃油动力和电驱动力的无缝连接。

  


这个听起来就很复杂。而且两种动力同时作用于变速箱上,动力和变速箱匹配的难度增加了一倍。对系统的匹配和调校,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吉利号称历时7年才研发出P2.5架构的原因吧。

 

最后说说


主流的P2集成模块,传动最高效率达到95%。吉利的P2.5结构,看起来更复杂,传动效率达到了97%。似乎在传动效率上,也没有提高多少。为什么吉利不做一个相对简单的P2结构呢?而且这种结构现在已经很成熟了,不用冒什么风险。

 

这也许就是吉利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的一个原因。愿意去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新技术、新尝试,甚至领先合资品牌,愿意去冒风险,再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来把风险消灭在出厂之前。也许这里比别人领先一点点,那里领先一点点,汇集到一起,就是别人无法企及的领先优势。

 

P2.5架构用在了尺寸较小的吉利缤越PHEV身上,证明了这套系统可以无障碍的小型车上使用的价值。以后吉利的插电混动技术,也可以在紧凑型车和小型车上广泛采用。在2018年的两会上,李书福表示“吉利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到2020年,90%以上的吉利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根据2019年的产品规划,2019年 吉利还将推出另外三款插电混动车型(领克02PHEV、领克03PHEV、FY11)以及两款纯电车型(新款帝豪GSe、GE11)

 

从我们对吉利P2.5架构的简单了解,可以管中窥豹,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实现了超越。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