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科普】在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的上广深里,插电混动车型能够直接享受新能源的指标,这解决了很多人想买车却没有车牌的烦恼。但是,在众多插电混动车型的车主中,又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买来插电混动车型之后,却很少对其进行充电,这样一来,插电混动车型就成了享受新能源指标的“燃油车”。那么,这种不充电的使用方式对插电混动车型是否有危害?对车主长期使用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开销增加是肯定的
不充电,只烧油。这种用法肯定会比正常充电的开销要大,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一点,插混车型在少电情况下,也不一定会完全依靠发动机来提供行驶全程的动力。像此前测试过的宝马530Le,纯电行驶了50公里左右之后发动机开始介入,但是通过动能回收以及发动机的充电,电池组仍然处于有剩余电量的状态。所以,在少电情况下车辆仍然可以短暂的进行纯电驱动。和电量充足的时候相比,发动机在少电的时候介入次数和时间变得更多,所以燃油消耗也会变得更多,花销也就增加了。
会完全用发动机来驱动吗?
首先,大部分插电混动车型出于经济性的考虑,都会在标准模式下将纯电驱动设置为优先驱动选择。其次,上文中提到的宝马530Le在少电时的状态也是插电混动车型普遍的一种设定:在车辆少电的时候利用动能回收以及发动机为电池组进行充电,然后车辆在缓慢加速的时候就会采用纯电驱动。这是在驾驶员采用标准模式下的驱动逻辑,如果驾驶员选择了运动模式,那不论电量是否充足,发动机都会保持介入状态。
所以,插电混动车型在标准模式下低电量时,不会完全使用发动机进行驱动。
无法发挥自身优势
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保证一定经济性的同时解决了人们比较普遍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这也是得益于插电混动车型的动力结构,既能够使用纯电驱动在城市中进行短途代步,也可以使用发动机进行高速行驶。不过,当插电混动车型的车主不充电的时候,那么平时可以纯电行驶的路段就会时不时的有发动机介入。这样的话,插电混动车型短途用电省油的优势就不能得到明显的发挥。
编辑:插电混动车型的尴尬
有很多插电混动车主,在选择这种新能源车型的时候更多的都是为了新能源指标。实际上还是会把车辆当成燃油车来使用,并不会对其进行充电。这样的话就会让插电混动的车型位置比较尴尬,它成了比纯电动车更靠谱的“指标神器”。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车主都不愿意给自己的车充电,更省油的使用方法谁都想要。但是并非所有的插电混动车主都能够在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所以这就需要公共充电设施的完善。对于插电混动车型的定位,大家的观点也比较一致,它作为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一种产物而出现。随着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插电混动车型也会慢慢被纯电动车型完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