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之后4月乘用车销量依旧下滑,救命稻草难道是国五抄底热潮?

汽车生活
05-15

01
中国车市的夏天何时到来?


这段时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就犹如成都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明明已经进入了夏天,却始终不甚明朗。早上起来阴沉沉压抑极了,气温还未回升,甚至有人又穿羽绒服御寒;中午云层过后,太阳露了个脸,瞬间燥热恨不得立马把存下的被子大衣拿出去晒;到了晚上又狂风大作,暴雨来袭又是一整夜。


这个状况像极了今年中国车市的走向。“回暖!回暖!回暖!”口号还没喊起来,4月份产销数据以“下滑”又降了次温。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达150.8万台,同比增长-16.9%,好在没跌破谷底,仍稍好于18年年末的-19.0%左右的历年增速谷底水平。但是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环比增长-13.8%,在历年4月中环比是下滑最大的。在理性的数据面前,什么目测和感觉都没用。


02
车市寒冬为何迟迟不肯翻篇?



2018年的车市寒冬为什么还迟迟不肯翻篇?甚至已经蔓延到今年的4月?经销商在哭泣,消费者在观望,原因是什么……抱着这些疑问,汽车生活(ID:myautolife)尝试着从多方因素进行分析。


①:房产消费占比过重,汽车消费弱势


自2018年以来,汽车总销量持续下行,乘用车负增幅小幅收窄,商用车增速转正,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大。进入2019年后在大环境经济的宏观层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善,对房地产投资过重挤压着汽车行业的消费支出,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被压抑。


②:购置税透支,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



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汽车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特别是2016-2017年期间的两次购置税减免政策让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达到一个井喷点,提前透支了未来几年的购车需求,家庭的汽车保有量在不断提升,一二线城市逐渐趋于饱和。


③:从主机厂到经销商,接连进入淘汰赛


自去年进入“车市寒冬”以来,汽车的生产销售进入调整期,一些本身就基础力量孱弱、功底不牢、盈利弱的尾部车企们被冲击得尤为惨烈。主机厂中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市场,北汽幻速因由于资金链问题导致部分关联企业应付账款逾期等;经销商也不好过,此前传庞大对外出售14家4S店,广汇被恒大收走超过40%股份……从主机厂到经销商,都在一轮大洗牌。


④:争议事件不断,舆论压力加大


4月11日,西安女车主坐在奔驰汽车引擎盖上哭诉维权把经销商以及奔驰品牌推向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此事发酵后,在全国各地又出现了多起坐车身维权事件。4月21日,上海的一辆特斯拉Model S型汽车在静止状态自燃,引发众人对于电动车安全的质疑。舆论的压力,经销商的猫腻,消费者对品牌和行业呈现消极态度。


⑤:国六法规在即,消费者持币观望



本来车市已经在寒风中进行一番洗礼,双积分和国六法规等要求的实施更是迫在眉睫。“双积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要达标,油耗大户的SUV和传统车销量大的合资企业最受影响。而国六排放法规则是号称“史上最严”,目前全国已有杭州、海南、天津、北京、广州、山东、成都、河北、陕西、河南、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明确表示今年7月1日起率先实施“国六标准”。


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一直念叨着的“国六国六”,但大家对于国六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是处于迷茫状态。国六实施后,国五的车是无法销售?能否挂牌?能否上路?二手车销售有无限制?这些问题都成为即将购车的人不得不考虑的事,对于形势的不明朗使其大多数人还处于观望状态。


03
多重政策救市效果不大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任汽车制造业的下滑不是长久之计。



1月29日,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可对农村居民报废三轮汽车,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带动农村汽车消费的方案,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安汽车、海马汽车以及北京汽车也积极响应实施下乡补贴。



4月1号起汽车增值税率由16%降至13%,目前很多汽车品牌已经官宣下调厂商指导零售价。奔驰(含AMG)最高降幅达6.4万元、宝马最高降幅达6万元、路虎最高降8.5万元、捷豹最高降4.2万元、沃尔沃最高降6万元。


紧接着就是还剩两个月不到,部分城市即将推行的国六“大限”了!汽车生活(ID:myautolife)认为这段时间恰好是最佳入手新车之际,也是销量触底反弹之时。


04
国五车型大幅优惠正是抄底之时



目前已经宣布率先进入国六的省市,有部分地区是实施“国六”a标准,而另一部分地区则直接实施“国六”b标准,一步到位。各家车企都在紧锣密鼓的上新款的国六车型,目前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已经有好几百款;但是,新款国六是上新了,现款以及老款国五车型库存如何消耗变成了最近经销商头疼的事。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1%,环比上升5.7%,同比上升6.47%,库存预警指数依然位于警戒线之上。


国六期限即将到来,那么国五的车就真的不能买了吗?非也。



根据《关于发布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公告》来看,官方要求的是自2020年7月1日起,该标准才替代国五。但在2025年7月1日前,第五阶段轻型汽车的“在用符合性检查”仍执行相关要求。



当初,国三排放是2008年7月实施,国四排放标准是在2013年7月实施,两者相差5年;而国五标准的全面实施是在2017年7月1日,到国六标准实施的2019年7月1日,两者仅相差两年,如此庞大体量的国五车型难道开两年就扔了?就算到了2025年7月1日后,国七标准还不一定能出,如此一来,国五车型至少还可以再战6到7年。因此,现在抄底入手国五车型,确实是最划算的。



在昨天推送的稿件《老车主要疯!国五车型大降价,新CC最高降5万》中详细写了“国五”车型目前大幅优惠的现状,很多车企甚至曝光出大打折后的员工内部价格,比如16.98万的速派1.4T自动标准版车型,员工价和折扣只有8万2;全新一代CC 330TSI魅颜版其内部员工价仅需21.02万元;甚至连向来高冷的一汽马自达也抛下脸面,阿特兹都能拿到最高3.5万元的优惠幅度,这个价格令老车主捶胸顿足,急红了眼。


国六在即,中国车市还是跟天气一样,纵使暴雨来临,但是气温是在回升,夏天已经到了,旺季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