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瑞拟携手塔塔汽车成立合资企业 进军印度市场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Chery Automobiles)希望与塔塔汽车(Tata Motors)成立合资企业,进军印度市场。
奇瑞已经与塔塔汽车(Tata motors)旗下的捷豹(Jaguar)和路虎(Land Rover)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汽车。该合作关系在2012年结成,并于2014年10月帮助捷豹路虎在中国常熟开设了第一家组装工厂。
媒体Livemint周四报道说,奇瑞与塔塔汽车合作伙伴的性质是“合资企业、零售合作或技术共享”,不过奇瑞进入印度市场的时间尚未最终确定。
由于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将停滞不前,印度是唯一一个被外界预计将长期大幅增长的市场,因此中国的主要汽车巨头正寻求在印度扩张。
作为中国上汽集团(SAIC Motor Corp)的全资子公司,MG Motor India将于今年6月推出赫克托(Hector) SUV,从而开启其在印度的征程。长城汽车(Great WallMotors)已组建一个团队,在印度建立独立运营机构。国有企业长安汽车(Changan AutomobileCo.)也在探索与印度的合作。(来源:腾讯汽车)
2,本田计划2025年将全球车型数量削减三分之二生产成本削减10%
据彭博社报道,本田汽车公司预计2019财年的利润和销量将低于分析师的预期,主要是由于全球汽车市场需求疲软。
本田2018财年(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的销售收入为158886亿日元(约合977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财年增长3.4%;营业利润为7263亿日元,较上一财年下降12.9%;税前利润为9793亿日元,比上一财年下降12.2%;归属于母公司的综合利润为6103亿日元,较上一财政年度下降42.4%。
本田2018财年业绩突显出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挑战,从不得不投资于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汽车,到积极适应消费者口味的变化。
本田汽车CEO八乡隆弘(TakahiroHachigo)为公司设定了新的战略方向,称“围绕汽车行业的全球商业环境发生了突变”。他承诺,到2025年,本田将把生产成本削减10%,并将全球车型的数量减少到目前数量的三分之一。
八乡隆弘表示,本田将以敏锐的速度意识实现设定的上述目标。“由于每个区域的区域需求都有些过度,我们认识到车型的数量有所增加,而我们的效率有所下降。……我们将通过消除和整合一些类似的区域模式,使跨区域共享成为更有竞争力的模式,从而提高效率。”
通过加强全球和区域的跨区域调作以及本田架构(Honda Architecture)的导入,到2025年,本田将把量产车型的人工研发时长减少30%,并将重新利用这些工时,加快研究和发展未来先进技术。
同时,本田还将优化全球各个地区的产能,完成后预计全球产能(中国地区除外)利用率将从2018年的90%提高到2022年的100%。
在新能源领域,本田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汽车销量中实现三分之二的电动化。(来源:新浪汽车)
3,丰田拟在中国生产40万辆绿色汽车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丰田汽车计划通过斥资16.4亿美元扩建广州工厂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广州汽车集团合作,在中国每年生产多达40万辆的环保汽车。这家工厂目前由双方的合资企业广汽丰田汽车公司负责运营。广汽集团日前宣布出资计划,广汽和丰田将分别在广州工厂投资2.74亿美元,其余的投资则由广汽丰田承担。
丰田2018年在中国的产量总计116万辆,其中包括与中国一汽集团成立的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但丰田几乎很少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广汽丰田工厂扩建或将导致丰田在中国的产能将提高30%以上,达到156万辆。
此外,丰田还在考虑扩建该公司与一汽合作的工厂。丰田去年在华新车销量增长14%至147万辆。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汽车市场,2018年销量达到125万辆。中国政府打算在2025年将这一数字提高到700万。根据规定,汽车制造商从今年开始,必须投入一定比例的产能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这意味着车企想要增加汽油车型的销量,就必须生产更环保的汽车。因此,丰田开始调整产品规划策略。广汽丰田于今年2月开始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并计划在年内推出电动汽车。这家合资企业将于明年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
据悉,大众汽车正同当地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合作,投资170亿元人民币(约25亿美元)在上海创建一座年产30万辆电动汽车的工厂。这家电动汽车工厂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投产。此外,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江苏常州建厂。
考虑到传统汽车的增长空间,丰田和广汽也投资6亿美元,将一家发动机厂的年产能提高到43万辆。(来源:新浪汽车)
4,Polestar品牌将在英国建立首个独立研发中心
据路透社报道,瑞典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Polestar周三表示,该公司将在英国设立一个研发中心,以开发未来的乘用车。Polestar品牌由沃尔沃汽车及其中国母公司吉利共同拥有。
此举决定正值英国即将退出欧盟之际。这将影响汽车制造业,已经促使几家汽车制造商削减了本土生产,并警告称,英国退欧正阻碍供应商和欧盟工人的积极性。
Polestar表示,在英国退欧之际作出上述决定,并没有特别考虑,因为此举更多的是利用英国现有的工程技术。
Polestar计划最初在英国雇佣60名工程师,并在今年剩余时间扩大其团队。
“Polestar作为技术先锋的角色,需要在低体量、轻重量、多材料性能的汽车工程领域开发新的技术。” Polestar研发主管汉斯·佩尔森(Hans Pehrs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Polestar发言人拒绝透露他们正在开发哪些细分市场或车型。该公司希望主要通过包揽保险和维修费用的月度订阅模式来销售汽车。(来源:新浪汽车)
5,特斯拉完成27亿美元股票和债券混合融资
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周三表示,已完成27亿美元的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发行融资,认购额超过预期,为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提高产量之际提供了急需的现金。
在承销商行使了在每次发行中购买15%的选择权后,特斯拉出售了约8.6亿美元的股票和18.4亿美元的债务,共计27亿美元。
5月2日,特斯拉宣布发行272万股股票(总价值6.5亿美元),以及13.5亿美元可转债,共计融资20亿美元。次日晚间,面对投资者的“旺盛”需求,特斯拉又调高了这次混合融资的额度,将发行股票数量提升至309万(总价值7.5亿美元),将可转债额度提升至16亿美元,如此,整个融资规模达到23.5亿美元。此外,特斯拉还给予了承销商15%的超额配售权,因此特斯拉这次最多可融得27亿美元。
全球金融市场平台Investing.com的高级分析师克莱门特•蒂博(Clement Thibault)表示:“看到融资规模,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就特斯拉而言,融资越多越好。”
在经历了动荡的一年之后,分析师和投资者都对特斯拉生产、销售和交付足够多的汽车以实现可持续利润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这次融资受到了华尔街的怀疑。
许多分析师曾预测,特斯拉将需要为其扩张筹集资金,包括上海工厂建设投产、全面改革美国零售和服务业务以及推出Model Y和半商用卡车在内的新车型。
根据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到 3月底特斯拉的现金流已减少至22亿美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年底大幅减少了15亿美元。而去年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尚难持续,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超预期净亏损7.02亿美元。
如果没有新资金注入,随着市场对特斯拉汽车的需求的减弱,其将无法实现其各种计划。
不过,现在融资已经完成,特斯拉将如何发展值得继续观察。(来源:新浪汽车)
6,丰田加快变革:推高管新薪酬计划 激励长期战略思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丰田打算让其高管更加关注公司股价。目前,这家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薪酬几乎全部为现金。现在,丰田汽车CEO丰田章男(Akio Toyoda)希望通过将部分股票作为高管薪酬,促使高层能够为公司发展做更长远的考虑。
丰田计划要求股东批准一项提议,将董事会成员的总薪酬上限从目前的40亿日元提高到70亿日元(合6300万美元)。在这70亿日元中,30亿日元用现金支付,40亿日元用股票分配支付。
丰田首席财务长小林建二(Koji Kobayashi)表示,此次薪酬计划目标是保持每个人的总薪酬金额基本相同。提高股票薪酬将会激励“更长期的战略思考”。丰田一位发言人表示,上调上限是为了给公司吸引人才提供灵活性。
目前,丰田排名最高的非日籍高管只有法国籍的丰田首席竞争官迪迪埃•勒罗伊(DidierLeroy)。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财年,勒罗伊的收入为10.3亿日元(合930万美元),而他的老板丰田章男的收入为3.8亿日元。
总体而言,与美国相比,日本高管的薪酬较低,这会降低丰田等公司吸引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的竞争力。然而,丰田章男目前正专注于下一代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较低的薪酬可能会对此产生影响。(来源:新浪汽车)
7,车辆存失去驱动力隐患 大众召回9万余辆汽车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日前,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9年6月28日起召回包括甲壳虫、尚酷、高尔夫、迈腾、大众CC、途安、奥迪A1等在内的共计92621辆汽车。
据悉,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使用了特定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变速箱机电单元上壳体,其固定蓄压器的螺纹在使用中可能开裂并引起油压下降,部分情况下造成离合器不再耦合,导致车辆失去驱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及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检查变速箱机电单元上壳体,如果确认为所涉及供应商提供的零件,则更换改进后的上壳体维修套件,以消除安全隐患。(来源:新浪汽车)
8,大众公布ID电动掀背车细节信息剑指特斯拉EV领导者宝座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众汽车日前公布了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汽车的命名、定价和续航里程等细节。
该公司将这款车命名为ID3,这款与高尔夫大小相仿的电动汽车是该集团300亿欧元(合340亿美元)EV战略的一部分。根据早前发布EV战略,大众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300欧元用于发展电动汽车,并在未来10年计划生产2200万辆纯电动汽车,这显然是一项旨在撬动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王者宝座的计划。
大众已开始为ID3首发版举行预订前营销活动,这款新车在德国的售价将低于4万欧元(合4.5万美元,不包括政府激励措施)。此外,ID3还将发布另外两个版本,其中一个为售价低于3万欧元的入门级版本,与高尔夫掀背车的柴油版本基本相似;另一个则是大容量电池版本,但大众并未透露具体定价。
大众销售总监于尔根·斯塔克曼(Juergen Stackmann)8日在柏林启动预订计划时直言,“我们是认真的,这是我们针对所有竞争对手推出的一辆为未来而战的汽车。”
大众发表声明称,潜在客户只需支付1000欧元的登记费用,就可以预定早期产品。这笔登记费将在2020年4月之前在德国全额退还。
大众表示,首发版将限量发行3万辆,预计在明年年中开始交付。首发版将于今年年底在德国兹维考的大众电动汽车工厂投产。
ID3首发版配有中续航电池,在欧洲WLTP测试周期下一次充电行驶里程可达420公里(合261英里)。大众预计,该版本电池将是这三个版本中最受欢迎的一个。ID3三个版本的续航里程覆盖的区间在330公里和550公里之间。
斯塔克曼进一步透露,凭借ID3,大众将开启继甲壳虫和高尔夫之后,其品牌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三大篇章。ID3还表明大众在这一领域的可扩展性,该公司还有很多计划仍在酝酿中。
ID3掀背车是大众二氧化碳减排战略的核心,也是首款通过该公司MEB电动汽车新架构打造的车型。大众集团旗下奥迪、 斯柯达和西雅特品牌在最近的车展上展示了各自的概念车,这些车型将运用MEB平台生产。
业界指出,ID3将是大众品牌实现目标的关键,该品牌计划到2025年成为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EV年销量达到100万辆,其产品阵容中将有20款电动车型。斯塔克曼明确表示,大众汽车是重量级的市场参与者,大众所走的方向将有很多人会跟随。
大众此举必将进一步加剧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汽车制造商在这一领域当前仍难以获得回报,他们这么做主要是受到更严格的污染法规的推动。但斯塔克曼表示,大众的电动汽车必将产生盈利。该公司还表示,ID3最重要的市场将是挪威、德国、荷兰、法国、英国和奥地利。(来源:腾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