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造车不是你想造就能造,这两张“准生证”必须先有

前评测总监-陈聪颖 | 04-23

近年来,国内的新造车品牌不断涌现,新能源、新造车可谓百家争鸣。这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造车真的这么容易、门槛真的这么低吗?其实不然,真的要入局造车还得“持证上岗”,也就是要具备造车资质。什么是造车资质?今天来做一番科普。


 


新能源造车资质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涉及到两个方面:投资管理政策和准入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发布,准入管理政策主要由工信部发布,同时得到这两个部门的批准才是正式获得造车资质。



通俗点讲就是,你想造车要得到发改委的准入,你才能投资建厂;获得发改委的准入后还要通过工信部的审核,你的车才能上市销售,这两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目前,有些新造车品牌获得了发改委的资质,但未获得工信部资质的;还有很多是两者皆无的状态。


据国家发改委2018年底公布、今年年初实施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汽车整车和其他投资项目均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实施备案管理。其中,汽车整车投资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将管理权利下放到省级和地方政府后,造车企业申请的手续将简化。



与此同时,该《规定》还明确了两个条件:1、上两个年度累计境内外市场销售并登记注册的数量大于3万辆纯电动乘用车或 3000 辆纯电动商用车;2、上两个年度纯电动汽车产品累计销售额大于30亿元。这两个条件必须满足其一,才有资格申请发改委的资质。


 

以一台纯电汽车15万元的售价来算,一个新造车企业至少要卖出2万辆才符合该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对于目前大部分的新造车品牌来说难度不小。


 

相比新造车品牌,传统汽车厂商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途径不同,政策规定“传统整车生产资质”是包含“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所以像比亚迪、吉利等这类车企就没有生产资质的烦恼。但如果是从原车企独立出来的,像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则需要单独再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上面提到,要同时获得双资质才能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那为什么还有诸如“上两个年度累计销售额大于30亿元”这样的申请条件呢?都没有资质,哪来的生产汽车、哪来的销售额?答案是:代工。



目前,小鹏、蔚来等这些发展比较顺的新造车品牌都还没有拿到双资质,所以他们都是通过代工的方式来生产自己的汽车,小鹏找了海马,蔚来找了江淮。工信部公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也明确表示,鼓励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之间展开研发和产能的合作,允许委托加工、鼓励生产企业合作。



 

一句话总结: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要具备两张“准生证”,申请“准生证”要有条件,没“准生证”的可以先代工。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新能源行业的洗牌,优胜劣汰,对于消费者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