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扎堆的新能源车,这10款最值得关注!

前评测总监-陈聪颖 | 04-19

两年一届的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00多款的新车当中新能源车型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甚至可以称作“上海新能源国际车展”。在如此多的新能源新车型里,我们挑选了10款最值得关注的,既有刚刚上市的,也有即将上市的。

 

车型点评:小鹏P7是小鹏汽车旗下的第二款车型,定位纯电轿跑,主打智能化和性能属性。在外观造型上,小鹏P7与特斯拉的车型有几分类似,但贯穿式的前日间行车灯和后尾灯看起来精致些。小鹏P7的尺寸比Model 3大,虽然目前无法体验其车内空间,但预计宽敞度比较可观。性能和续航方面,小鹏P7比Model 3有过之而无不及,智能配置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也有比较高的水平。小鹏P7明年第二季度前上市,届时会是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强劲对手。

 

车型点评:ET Preview可以看作是蔚来品牌的第三款车型,也是首款轿车,定位中级轿跑,将来可能命名为ET7。蔚来 ET Preview采用了蔚来家族化设计语言,与特斯拉、小鹏的车型类似也是溜背造型。据了解,ET Preview将搭载高能量密度的NCM811电池组,续航超过500km,预计在今年年底的“NIO DAY”正式上市。纯电轿车市场是各大新能源厂商的必争之地,将来蔚来ET Preview与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车型点评:E-SEED GT目前是一台概念版车型,但已经接近量产,未来可能命名为比亚迪汉,定位跑车。据透露,E-SEED GT搭载四个轮边电机实现全时电四驱,拥有2.9秒破百的强悍性能,同时续航里程超过600km,将于明年内上市。明年某些时候,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辆3秒内破百、挂着比亚迪车标的性能跑车,请不要惊讶。


车型点评:去年奥迪才在中国推出奥迪Q2L,今年就即将推出纯电动车型,市场响应速度非常快。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奥迪Q2L e-tron的推出正式拉开了奥迪的纯电布局序幕。这款小型SUV预计今年内上市,车身尺寸与燃油版一致,续航里程有望达到500km,其它更的信息有待公布。

 

车型点评:奔驰EQC尺寸为4774×1923×1622mm,轴距为2873mm,定位中型SUV。新车搭载两台最大功率分别为148kW、162kW的驱动电机,5.2秒即可破百,提供5种驾驶模式和5个级别的能量回收力度调节,续航里程达到450km。今年内上市的奔驰EQC将会成为BBA里面最先国产的纯电动中型SUV,届时会比奥迪e-tron和宝马iX3“领先一个身位”,明年后两者都实行国产化后将会迎来正面的对碰。

 

车型点评:2019款名爵6新能源TROPHY版属于该车系里的高性能版本,是一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跑。新车搭载上汽“蓝芯”1.5T发动机,匹配全新的上汽第二代10速EDU智能电驱变速箱,系统最大功率达224kW、最大扭矩480Nm,5.9秒即可破百。此外,该车还装备了XDS弯道动态控制系统,配合整车前后重量分配调校,注重操控性。据了解,新车将于4月27日正式上市。

  

车型点评:Aion LX是广汽新能源Aion车系的首款SUV车型,2900mm的轴距定位中型跨界SUV,3.9秒破百性能强悍。Aion LX在上海车展只是公布了外观,内饰暂未公开,具体的动力参数也未知,官方透露新车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单看外观,Aion LX也有不少亮点:贯穿式的尾灯、隐藏式门把手、双色车身等,颜值很高。

  

车型点评:天际是新造车势力电咖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ME7是首款车型,定位中型电动SUV。ME7的外观科技感强,风阻系数低至0.28,内饰豪华,配备人脸识别等高科技功能。新车还推出3年免费保险、3年免费保养、3年免费维修和3年免费公共充电服务,非常厚道。目前新车已经开启预订,明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而且限量6666辆。新造车品牌都比较看重智能化和服务,天际汽车深知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得拿出足够的诚意。

 

车型点评:威马EX5 Pro是基于威马EX5打造的高阶车型,该车尺寸为4600×1850×1650mm,轴距为2703mm,整体与威马EX5相差并不大。EX5 Pro外观和内饰都采用了天蓝色的设计,运动气息浓烈。此外,威马在车展前的品牌之夜还推出了智行2.0版威马EX5,补贴后售价15.98-20.98万元,作为旧款EX5的升级车型。目前威马成为新造车里面交付量第二的品牌,威马EX5 Pro和智行2.0版威马EX5进一步丰富了该车系的选择。

 

车型点评:理想是少数能拿到生产资质的新造车品牌,理想ONE则是旗下首款车型,定位中大型增程式电动SUV。由于采用增程式的结构,理想ONE拥有800km的超长续航里程,而且可以在限牌城市上新能源牌照,也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新车在上海车展前已经上市,也已经开启预订,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目前大多数新造车品牌都在发力纯电动汽车,理想这次选择增程式电动的方向或许能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条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