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竟︱如何将越野从专业化带入大众化 北汽越野的坚守与转型

车事经典
04-03



“越野”一词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虽然有一定了解,但停留在“向往”这个层面还是多数,即便是强调个性化、冒险、刺激等生活方式的当下,“越野”仍是小部分人的专业化运动。



可是有哪家汽车公司不想把“越野”这块市场蛋糕做大呢?尤其是在正处于消费改革与细分化的年代,每一个客户的存在都是很珍贵的。这就对这些“玩”越野的厂家提出了从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课题。


我们现在能想到的越野厂家或品牌,可能首先冒出来的就是“Jeep”,之后还有如路虎、福特等品牌及旗下产品,这些外资品牌不仅在大众化层面知名,而且进入越野的圈子也够早,成为爱“玩”之人口口相传的首选品牌阵营。



然而你可能忘记了一个中国品牌,在军工品质底子下,它的车型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那一代人不可抹灭的记忆,它就是“BJ”品牌,以及那个时代的产品印记——BJ212(即便是现在该车仍是情怀的象征,也仍在“服役”)。


如今这个“BJ”品牌在北汽集团“高、新、特”发展战略下,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这不仅是因为该品牌的车型是目前中国品牌车型,尤其是越野车型中溢价能力较高的(主销产品BJ40都在15万元以上,而且终端不打折),更是因为在保障军工基因的品质下,“BJ”品牌向大众民用市场进行差异化转型的思路。


要想大众化,产品品质必须是硬核,尤其对于不走寻常路的越野车型。如何才能放心“BJ”品牌承诺的军工品质呢?对其产品诞生的生产环节的探究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3月底,车事经典有幸来到北汽越野车(“BJ”品牌)在京唯一的生产基地走访,了解到这里不仅拥有以先进生产设备、尖端生产工艺和高度数字化生产方式相互融合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同时还融汇先进智能制造规划理念、可靠制造工艺、灵活物流理念和高效数字化管理方法,构建了数字化虚拟工厂与现实工厂完美融合的 “生态系统”(这也是北汽集团“高、新、特”发展要求使然)。


其中,车身焊接生产线上的44台德国KUKA点焊机器人以令人瞠目的自动化程度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机器人抓手定位系统则通过自动抓取快速实现高精度定位合装……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令繁忙的车间井然有序,颇具军工严谨。



由48台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的涂装车间内可完成前处理、电泳、面涂等120道工序,而且已经完全实现了车门、机盖的自动开关,有效保证漆膜质量一致的同时,也杜绝了人员操作的污染。而整体采用国际先进水溶性免中涂工艺的生产线不仅节能环保,更已全面实现全自动喷漆。


但这个基地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军民产品(车)实现共线生产,这背后意味着什么?相信各位读者心里都很清楚,那就是民用车达到了军车的品质水准。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丁祖学对车事经典介绍,相对于普通车企生生,作为以军用车型起家的北京越野在生产时不仅有民用标准,还单独有着名为“军标9000”的军车标准,这个在质量管理体系与控制要素里面要比民用标准严格三倍。


据了解,如“BJ”品牌车型的离去角是37度、面漆喷漆的防腐、车本身的抗电子干扰能力等,这些都是此前军工的标准,但北汽越野在做民用产品时,这些标准都平移了过来。



而且作为一辆越野车,出厂之前,每一辆车的测试都要比普通工厂跑道测试造价更昂贵,模拟路况也更为复杂。车事经典此次体验到的是完成3圈的道路检测,而测试中各种复杂路面和不规则路面是被誉为“最后5公里”传奇测试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体现了北汽越野令人叹为观止的军工品质。


“这就是北汽越野的‘特’!”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品牌总监张国富强调,“一是军车造型的DNA;二是军工的性能;而三就是品牌体验的独特性。”



而这第三个“特”也是“BJ”品牌走向大众化的关键。据了解,目前北汽越野以现有的主力产品(BJ40、BJ80)为依托,通过独立一体化的团队运营,从公司品牌到工厂品牌再到市场终端全部打通,包括车展以及阿拉善和环塔拉力赛等活动短平快地贴近一线市场与用户。


张国富表示,北汽越野的目标就是“中国越野车第一品牌”。由产品开始。从内核去构建品牌,“以质博量”“品销双赢”:质就是狂热的这一波,量就是对越野有感觉的这一波,把内核客户和辐射客户尽量多的“轰炸”到。



“抓住硬核人群,辐射越野的向往者和爱好者”这就是目前北汽越野的品牌拓展策略,而在BJ40与BJ80等主力车型的军工品质促进下,以及“BJ”品牌情怀的感染下,似乎“中国越野车第一品牌”不难实现。这一切车事经典将会一一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