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发布“驾舱数字化”评测规程,评测体系再升级!

江涛 | 03-29

最近10年,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超越了前面100年的积累。汽车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载体,近10年来在驾舱数字化方面的进步更是突飞猛进。从车载导航到手机互联,再到无所不能的智能车机;从机械仪表到半液晶仪表,再到多屏的虚拟驾舱;从触摸手写到语音输入,再到炫酷的手势控制;汽车驾驶舱的智能化、数字化速度甚至超出了消费者的认知。上到高端智能电动车,下到10万左右的家用车,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语音控制、远程控制、车联网都已经成为常规配置。



正因为驾舱数字化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消费者的认知,消费者在面对车企、销售顾问各种眼花缭乱的宣传时,往往难以做出判断。究竟哪些车的驾驶舱科技感更强?哪些系统更好用?哪家的语音识别功能更全、更靠谱?这就需要一套统一的评测标准。无实测 不真相!为给用户选车提供实测数据参考,有车以后对PT8-120新车专业评测体系进行了升级,推出驾舱数字化评测规程。



驾舱数字化评测主要站在驾驶者开车、用车的角度,对驾驶舱各种信息交互,操作控制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进行评测。对包括液晶仪表、HUD抬头显示仪、中控屏、导航系统、智能语音控制、远程控制在内的各项功能和配置进行客观测试、主观评价,并将评测结果以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令结果具有横向、纵向可比性。总分不设上限,分值越高,意味着该车的驾舱数字化程度越高。



驾舱数字化离不开硬件支持。屏幕越多、越大,分辨率越高,与之配套的摄像头、麦克风越多,科技感就越强。在基础硬件评价时,我们会考核整个驾舱内屏幕的总分辨率(不包括后排)以及摄像头的数量。总分辨率越高、摄像头越多,得分越高。



汽车模拟仪表进化到数字化液晶仪表后,不仅视觉效果更炫酷,可显示的信息也更加丰富而易懂。在对液晶仪表进行评测时,我们会关注仪表UI界面的视觉效果、切换时的流畅度;更会关注各种跟行车息息相关的车辆基础信息、辅助信息、警示信息。视觉效果好、运行流畅、信息越丰富实用,得分越高。



中控屏作为车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承载了驾舱数字化最多的功能。从基础的倒车影像、车载导航、影音娱乐,到手机互联、车联网,再到智能语音控制,甚至手势控制,基本都靠中控屏实现。



在评测中控屏时,我们将从屏幕界面UI、运行流畅度、互联应用、影音娱乐、驾驶辅助、操作便捷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导航系统以及语言控制部分将单独进行评价)。用户常用的蓝牙、手机映射、网络音乐、视频、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都包含在其中。


中国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就造就了近年来中国汽车在智能语音控制方面的优势,不少合资品牌、豪华品牌也纷纷跟进,“君子动嘴不动手”的语音控制已经成为中国新车的基本配置。



在语音控制评测部分,我们将对语音识别响应速度、准确度,语音唤醒、娱乐控制、语音拨号、空调控制、车窗控制、查询&聊天互动等功能进行实测。语音控制的功能越丰富、越便捷,得分越高。


车载导航一直是车机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以往大部分消费者买车时都是冲着导航功能而花大价钱买高配,或者是为了导航而花钱加装车机。后来拥有实时路况且免费升级的手机导航软件性能碾压车机的导航,一度让车载导航成为鸡肋。而随着车联网、智能车机的应用,车载导航也跟手机导航一样实现了实时路况和免费升级。加之屏幕更大,操作更方便,车载导航的实用性已经超越手机导航。



在对导航系统评测时,我们主要考察地图的路况&更新,导航设置的便捷度、速度,以及导航过程中的用户体验。体验越好的导航系统,得分越高。


远程控制是车联网兴起后衍生出来的新功能,通过手机APP可同步车辆信息,甚至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它对提高用车便捷度,提升用户体验有明显帮助。对远程控制功能的评测,我们主要考察远程控制的功能丰富性、实用性,功能越丰富好用,得分越高。



这是本评测规程里面的扣分项。在评测过程中,如果出现卡机、死机的情况,视严重程度进行扣分。


按照上述驾舱数字化评测规程,有车以后已经完成第一批30个主流品牌车型的评测。这其中有中国品牌、合资品牌,也有豪华品牌,它们在驾舱数字化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且此次选择的测试车型均为所属品牌驾舱数字化的最新代表车型。也就是说,这第一批测试的车型,基本代表了所属品牌在驾舱数字化领域的最高水平。测试结果不仅对消费者买车有指导意义,对行业也有参考意义。第一批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即将揭晓,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