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又激烈的2023年终于过去,像是一场持续了一整年的风暴,各行各业都被搅动,每个人也都被卷入其中。汽车行业同样风云四起,年初都满怀乐观,豪言壮语,然而震荡起伏一整年,有人上升也有人掉队。
近日,各车企先后公布2023年汽车产销成绩,“蔚小理”差距逐渐拉大、易位,“理小蔚”的格局逐渐显现,背后原因如何,新的一年又是否会有新的故事转机出现?
从销量入手,我们来看看新势力这一年过得怎么样。
理想:三款车打天下,亮眼成绩仍有隐忧
今年理想成绩一直不错,销量逐月攀升,10月突破四万后,12月再上一个台阶突破五万,创下新高,全年销量达到37.6万,超额完成三十万的目标。可以说,理想是新势力车企赛跑中首先跑出来的佼佼者。
在个个都断腕求生、顾头不顾尾的情况下,理想靠什么月月走高?
有别于其他车企“多生孩子好打架”的产品矩阵,理想仅凭L9、L8、L7三款车就实现了全年销量的稳定上升,并且从8月起,三款都实现了单车单月交付过万,走出了“高均价、高销量、高利润”的“三高”路线。
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明显分化之时,理想先行一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利基市场,推出以“奶爸车”为主要标签的中大型SUV。如今瞄准细分市场已经成为共识,理想经历了这几年与市场的磨合,积累了足够的了解,为家庭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冰箱彩电大沙发”。
稳定的品牌认知,加上三十万以上售价,L系列在今年“杀红了眼”的价格战中,避开了最激烈的流血牺牲。再加上MEGA的亮相,车还没开始卖,但展示创新、引爆话题却大有效果,六十万的价格再圈一波有实力的粉丝,又能反哺一波L系列的销量。
高筑墙、广积粮,理想岸边观火一整年,必然很快就称王。
从前三季度财报来看,理想的营收分别为187.9万、286.5万以及346.8万元人民币,成为“蔚小理”三家中唯一稳定保持在百万营收以上,且实现了持续增长的企业。由于没有新车型量产交付,研发投入也一如既往地控制在10%以内,因此前三季度也只有理想是三家中净利润为正且实现增长的企业。
结合销量成绩来看,第四季度理想有望实现全年的营收、利润双增长,进入资金的正向循环。
销量和盈利给了理想踏入决赛圈的门票,但留在决赛圈里是否有足够的底气,还要看接下来的规划和实力。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表示,2024年会发布和交付四款产品,上半年发布面向更年轻家庭的中大型SUV——理想L6(据了解依然是增程产品,补充20-30万市场),下半年交付三款纯电车型,最终在2025年形成“1款旗舰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的产品布局。
2023年起锂价逐步回归理性,800V高压快充逐步成为标配,技术和产业都渡过了赔本开发期,进入了落地应用、大规模铺开的拐点,这个时候理想入局纯电,无论研发还是推广都相比之前要轻松许多,可谓正逢其时。
另一方面,城市NOA在今年大面积铺开,智能驾驶也越来越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理想过往在这方面投入力度相对谨慎,今年也开始发力追赶。2023年秋季战略会上,李想对于智驾的预判和投入节奏也表示出自我反思,他提到应该从去年年中就开始大力投入,而不是今年年初才开始。这也是理想今年大力招揽工程师的原因,期望能够用人力补齐时间差。
当前智能驾驶第一梯队当属华为、小鹏,前者具备强大的研发团队、高压的研发投入以及强势的品牌效应,后者同样有长期、深入的研发投入,想要与二者并驾齐驱,理想还需要在24年再下血本、发狠劲。
1月1日,李想也公开立下了新一年的目标,“2024年挑战更高的目标:800000(年交付量)、100000(单月交付量)、30000(单车月交付量)、2000(超充站)。”以增程SUV为大本营,高压纯电车型拓展江山,MEGA彰显品牌形象,下一步理想能不能把车型定位上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技术能力上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摆在面前的一道考验。
小鹏:一款车扭转局势,下半年奋起直追
小鹏的2023年也是大起大落,前半年磕磕绊绊、艰难求生,得益于6月份G6上市,后半年奋起直追,月月过万,并且在第四季度实现月均交付破2万的成绩,最终达成141601辆的年销量。
转折点出现在6月份的小鹏G6。
在此之前,小鹏在售的四款车型P3、P7、G3、G9覆盖了15-20万、20-30万、30-40万多个价格区间,车型也从轿车到SUV各有大小。这样的产品矩阵,在近两年眼花缭乱的品牌中,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深刻、一致的印象。如果说提到理想,脑海里就能出现SUV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提到小鹏,大概除了最近的一些口水战,很难有一个对车型的统一印象冒出来。
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的用户粘性。
另一方面,每款车型单兵作战,面对一整个细分市场的竞品车型,没有足够强、足够差异化的卖点,自然会淹没在一波又一波的新车里。
从生产的角度讲,不同车型对应不同零部件的采购、不同产线的使用和切换,也是极大的成本。关键的智能硬件不能如期交付、市场反应与预期不符需要更换产线,这些对于交付周期都会有很大影响,进一步消耗掉了用户选车购车的耐心,对于成本控制来讲也是很大的变量。
不过情况在年中有所好转。小鹏请来王凤英,技术上放大智驾优势,产品上精简车型车款,产业上牵手更多友商,一顿操作下来,销量立马回升。
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前后一体式铝压铸、CIB电池车身一体化、二十万档纯电SUV,加上优惠福利,G6上市45天实现万台交付,也成为目前支撑小鹏销量的顶梁柱。
其他老款产品也都通过模块化更新,升级智驾性能,统一到扶摇架构上,精简版本数量,比如2024款P5就从原先的7个版本调整到只有500Plus和500Pro两个版本,精简选择后销量提升立竿见影。
过去空有一身肌肉可惜拳法散乱,如今小鹏逐渐回血,老款车重新发力,新年第一天上市的新车也展示出小鹏攒足力气发大招的决心。
1月1号小鹏X9上市,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首发XOS天玑智能座舱系统,SEPA2.0扶摇架构,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2000MPa笼式车身、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结构,高通8295芯片,各个配置不仅是小鹏的看家本领,也是行业细分模块的顶配。更有意思的是,这不仅是大七座MPV,还能变身大四座SUV,星舰设计、家用定位、不到四十万的价格,小鹏X9试图用一辆车打通两个市场,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而发布第二天,被说了一年开城目标保守的小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23年年底达成52座城市的基础上扩展到243座,用数据给新年开了个好头。
尽管小鹏没有完成今年20万的销量目标,但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调整后的组织战略,高中低端产品布局也逐步明朗,再加上和大众合作的B款车型、和滴滴合作的A款车型MONA,小鹏已经走出迷雾,24年很快将爆发出更大的活力。
蔚来:造手机、买身份、交朋友,挣钱没有花钱快
蔚来这一年的挣扎全都体现在了起伏的月销量中。12月蔚来交付18012台,全年交付160038台,同比增长30.7%,尽管在“蔚小理”中名列第二,但无论距离第一名理想的37.6万,还是距离年初定下的目标24.5万,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不过放眼全年,2023年的蔚来重心更多落在播种与布局上。
首先是一如既往的强调用户运营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产品和技术方面,蔚来继续坚持高端路线。今年全系车型完成代际切换,先后交付基于第二代平台的五款新车EC7、ES6、ET5T、ES8以及EC6,分别覆盖30-60万之间不同价格带,专注打造高端纯电豪华品牌。科技日上发布了发布了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自研全域900V高压架构和SkyRide·天行智能底盘系统等等一系列自研新技术,在技术比拼中也一点不输。
新车交付和技术研发的节奏非常迅速,但更多还是叫好不叫座,甚至第二季度也受到了价格战的影响。不过蔚来依然相当冷静,用选装基金、用户积分、换电体验券、NOP+免费使用权等权益,变相降低购车用车门槛,始终没有松口给出现金优惠。这样的做法显然起到了一定效果,挽救了销量的同时,也避免了伤害老用户的感情。
除了汽车,蔚来今年正式发布了价值6499元的NIO Phone,开创了“车企造手机”的先河,许多车主当场下单。不过这并不代表蔚来要开辟第二曲线、跨界进入手机圈。NIO Phone更像是一项选配贾庄的功能包,是一款与高端豪华车型相契合、彰显车主品味与身份的高级车钥匙。可以说,蔚来在把握用户心智、增强用户归属感这方面着实花了大价钱。
一边忙着造产品,一边忙着打造身份。蔚来今年终于以31.6亿元,买下了与江淮合作建设的两座生产基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资质,终于摆脱了“高端江淮车的标签”。不仅成为名正言顺的“蔚来汽车”,据了解,成本也会因此下降10%。
有实力、有身份,下一步就是交朋友。今年蔚来先后收到来自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的两笔战略投资,金额共计33亿美元;11月蔚来先后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达成换电合作,推进换电共享网络的建设。
作为换电模式开创者,时至今日,蔚来已累计建成换电站 2350 座,完成了“7 纵 6 横 11 大城市群”的高速换电网络布局。在800V、900V超充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业内对换电纷纷持有“观望”“有待市场验证”的态度。蔚来牵手央企、民企两大车企巨头,也是分摊成本、推广概念的重要一步。
尽管今年蔚来的销量和财报表现都不是很亮眼,但长期来看,技术研发、产品推新、身份正名、生态合作,蔚来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下一步“阿尔卑斯”“萤火虫”的面世,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蔚来的播种将逐渐收获。从高端车型开始,蔚来正在一步步成为高端车企。
结语
除了蔚小理外,新势力车企中,零跑汽车今年也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全年累计交付144155台,同比增长超过29%,今年也达成了与Stellantis的合作,在出海方面有望开启新的篇章。而哪吒汽车今年有些暗淡,全年交付127496辆,一向的出海优势也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距离年初25万辆的目标还有多一半的差距。近日哪吒汽车CEO张勇也公开表示了营销方面的反思,并做出了相关的人事调整。
新势力车企这几年飞速成长,一波又一波倒下,留下来的似乎已经成为新势力中的“老牌车企”。但从今年的销量看,除了理想外,大部分还在20万辆的年销量区间内挣扎,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个量级远远不够安全。尤其近两年国产车企推出新能源品牌、合资车企转型新能源,新能源赛道有技术更丰厚、资金更雄厚、品牌影响更大的选手加入,新势力车企上了牌桌,还要面临更加激烈的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