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歌剧院到阿维尼翁:进击的戏精

无道不孤
03-28




舞台是个有魔力的场所,那里发生的都是最真实的事物,那是命运管不着的一块中立领土,在那里可以穿越星际而毫发无损。整个宇宙中,再也找不出比戏剧舞台更真实、更实在的地方了。

 

————P.S. Baber, Cassie Drawsthe Universe

 

 


5G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端观看3G电影,意味着不管创作多么艰辛多么难得的影视作品,我们只需要付出几秒钟就可以得到了。

 

而戏剧,一种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的现场艺术,成为了这个高科技时代洪流中的一股清流,躲开了数字化,坚定而孤独地向前发展着。

  

就在世界戏剧日(3月27日)的前三天,中国访法的行程就开始了,这里面就包括了巴黎歌剧院。



作为一趟文化之旅的探访,巴黎歌剧院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站,因为那里凝结了太多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关于巴黎歌剧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浪漫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戴假面具的名叫艾瑞克男子,他总是坐在巴黎歌剧院二层5号的包厢里。他是建筑师、作曲家,天生一副好嗓子让人羡慕不已,但他的假面具背后,却是一副天生畸形的“坏皮囊”。



艾瑞克常年隐居于巴黎下水道系统,建立了地底庞大的迷宫一样的王国。他亲手打造了巴黎歌剧院的地下结构,也制造了伯爵溺亡、子爵失踪、布景师自杀、水晶灯砸人、女演员喉咙里跳出癞蛤蟆、小花旦毫无缘由被劫持……这些事件。艾瑞克,无疑就是巴黎歌剧院里离奇惊悚故事的幕后导演。

 

艾瑞克为什么这样做?理由很简单,因为爱情。

 


这个“丑陋鬼魂”爱上了少女克里斯蒂娜,但后者对艾瑞克的感觉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一系列有意而为之的悬疑事件发生后,艾瑞克以绑架克里斯蒂娜的形式进行示爱。最终艾瑞克发现自己对克丽斯汀的爱已经超过了个人的占有欲,于是解脱了克丽斯汀,留下披风和面具,独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宫里。



1986年,导演安德鲁•洛伊•韦伯将这个故事谱写成了音乐剧,并在伦敦Her Majesty剧院首演,并由此风靡全球。如今,这部世界上最著名的“鬼故事话剧”累积收益32亿美金,总计巡回多达18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观众人数逼近7千万人次,票房超过《猫》、《日落大道》等同级一流音乐剧。

 


所有《歌剧魅影》的忠粉不会忘记,当这部音乐剧进行到尾声时,剧院里的吊灯突然坠落、横着飞过观众席砸在舞台上。据说“最带感”的看戏体验是这样的:在巴黎歌剧院里,在戏中艾瑞克固定的二层5号的包厢里看这场戏,然后在吊灯行将就落的刹那,从兜里掏出手机,从包里拽出自拍杆,一不做二不休“咔嚓”来一张自拍,然后在剧场的一片嘘声中,偷笑着把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嘚瑟一下。

 

 

这部经典话剧,是在1911年的一个夏天,法国作家加斯通-勒鲁从午休中醒来,他一拍脑袋,便决定把脑子里想了很久那个的鬼故事写出来。


 

很多人在巴黎歌剧院看过《歌剧魅影》,也有拿手机自拍的(巴黎歌剧院演出期间禁止观众拍照),就是没见过有人坐在5号包厢里……直到第二次去巴黎时,歌剧院里的一位老人提出过这样的一个论断:“艾瑞克成就了巴黎歌剧院,歌剧院也为他保留了二层5号包厢,以至于《歌剧魅影》演出期间,没人租用那个位置,那个位置就像在等待艾瑞克的再次现身……”



来巴黎,不去巴黎歌剧院的话,说明你并不是一个地道的戏剧迷。这个拥有2531扇门,7593把钥匙,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的剧院,甚至因为勒胡笔下的“魔鬼魅影”艾瑞克的存在,竟然衍生出了一种“密室逃脱”游戏,为的就是让游客探索剧院的精致结构!

 


如果说勒鲁让戏剧迷拥有了《歌剧魅影》这样的宝藏剧目的话,那么让-维拉尔于戏剧迷的意义则是让全世界所有戏剧迷们团结起来,聚集起来,甚至走上街头嗨了起来。

 


1927年,写出不朽之作《歌剧魅影》的勒鲁去世。20年后的1947年,法国剧作家让-维拉尔被邀请前往阿维尼翁的教皇宫殿,也在不经意间,参与并推动了一段立体的、多元的法兰西戏剧发展史。

 

那同样是一个夏天的午后,维拉尔满怀期待,他的手里攥着自己熬夜完成的,艾略特原著《大教堂凶杀案》的改编剧本。

 


但他在宫殿里所受的待遇却骇人听闻:搜身、净手,连自己特意准备的长筒靴也要脱掉,因为在宫殿里拍戏有可能“亵渎神灵”。维拉尔大怒,拂袖而去。

 

受刺激的维拉尔于是在阿维尼翁创办了一个戏剧节,他说,这是属于法国平民的戏剧节。他认为,法兰西的国家格言是“平等,自由,博爱”,但如果抹去了平等,那么自由和博爱都不成立。平等是博爱、自由的前提。



和柏林戏剧节、爱丁堡戏剧节并称当世三大戏剧节的阿维尼翁戏剧节,每年只绽放一个月的美丽。


阿维尼翁戏剧节艺术总监Olivier Py说,阿维尼翁就像一个每年里有11个月都在沉睡的美人,但一到7月,“整个巴黎都搬到这里来看戏,整整三周时间,阿维尼翁彻夜不眠。在七月,阿维尼翁才是法国的首都。”

 


所有经历过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人,都会对这些景象记忆犹新:每年7月,你都会在阿维尼翁的街头,看见那些戴高帽涂着油脸的小丑、踩着巨型单车的留络腮胡的男子、满脸腮红互相挽臂的女伴,以及一个个在街头即兴开演的法国普通人。

 


在让-维拉尔故居前,你会看见那些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巴西、美国、中国……的游客,他们凑着脑袋向屋里张望,想弄清楚关于这位戏剧节创始人的所有趣事甚至八卦。小编曾遇见几个前来参观的中国人当时议论纷纷:“这个维拉尔和咱们的王小波挺像的,都是生前不红,去世后人们才记得他的好。”

 

维拉尔故居(Maison Jean Vilar )地址:8 rue de Mons Montée PaulPuaux,84000 Avignon (intra-muros)

 

逛完维拉尔故居后,铁杆戏剧迷们肯定不会错过公园里的戏剧辩论。在阿维尼翁的蒙斯大街公园里,一个露天的戏剧讲台会在戏剧节期间搭建起来,部分参与演出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会来到这里,和戏剧粉丝们分享戏剧心得。当然,这里有树荫庇护,也是7月份阿维尼翁老城里为数不多的纳凉好去处!

 

蒙斯大街公园(Jardin de la Rue de Mons)地址:Rue de Mons,84000 Avignon(intra-muros)

 

来到阿维尼翁的打卡必经之地,恐怕就是曾经令让-维拉尔失望至极的教皇宫新宫中庭广场了。这里是戏剧节的主会场,1947年维拉尔创办戏剧节时,这里曾上演过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理查二世》。


教皇宫新宫中庭广场(Cour d'Honneur du Palais des  Papes)地址:84000 Avignon(intra-muros)

 

阿维尼翁戏剧节分为IN和OFF两部分。IN部分是由法国官方出资邀请,开始于1947年,而OFF部分诞生于1966年,由于剧目内容无限制,所以被看作是戏剧节的精髓。卡门剧院是OFF的发源地,这里也是全球自由戏剧创作者的打卡圣地。

 

 卡门剧院(Place des Carmes)地址:84000 Avignon(intra-muros)

 

当然,如果在参加完戏剧节后你还有兴趣和体力的话,还可以去阿维尼翁的Orange古罗马剧院看看,和戏剧节的现代感不同的是,这里是古代人表演戏剧的地方。


古罗马剧场是与圆形竞技场齐名的古罗马建筑,市中心残留的大理石圆柱令人遥想当年罗马时代的繁华绚烂。这里原是可以容纳近万人的雄伟剧场,保存到现在的有宽达百米的外台、背景装饰壁、舞台遗迹等。现在还有表演团体将剧场用作举办民族服饰节庆、大型展会、歌舞表演等。

 

 

在这个法国东南部城市,维拉尔创造了戏剧节的六大元素:石头、天空、夜晚、节日、民众和文本,他希望在这里,“让戏剧发生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维拉尔曾说,阿维尼翁就是要让法国人“不用走进剧场就能看到戏剧”。现在看来,他的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戏剧真的脱下了高贵的外衣,在阿维尼翁这个小地方,走进了每个戏剧迷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