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乐品牌“借壳造车”的产物,消费者会买单吗?

车则
07-23


在7月20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推出了两款新产品——王牌M7 8AT/卡路里F7 8AT,前者售价9.98万-12.98万元,主打的是10万元级别自动挡皮卡市场;后者为8.78万-10.48万元,针对的是10万级/入门级商用MPV细分。新车最大的亮点是搭载了8AT自动变速箱,结合本身的配置,性价比还是比较出色的。

但现在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已经被此前主营三轮车、低速代步车的富路集团接手,有借壳造车的嫌疑,这点业界其实也能理解。但受人非议的是富路集团在入局后,依旧打着“北京汽车制造厂”的旗帜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因而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反感,称其在碰瓷北汽。

所以富路集团借用“北汽制造”推出这两款车,会被市场所接受吗?

借壳造车的品牌,靠性价比就能脱出重围?

这是现在的富路车业,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上文所言,其当前的母公司此前主营三轮车和老人低速代步车,并非传统的乘用车企业。

虽说对消费者心态把握上,王牌M7和卡路里F7想借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收获用户的关注度,这做法相对合理,也符合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现状。不过两款车的登场时间确实晚了,二者所步入的战场,早已是群雄混战的红海,市场格局已经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

首先是卡路里F7所在的10万元级皮卡市场,根据6月份的数据,只有5个品牌销量突破千辆,长城皮卡依旧保持市场统治地位,单月销量不超过500的品牌有4个。1-6月份,销量超过4000,有7家,市占率超过3%的,依旧是头部的5家。

从整体情势上看,消费者的关注度基本集中在长城、江铃、五十铃、郑州日产、江淮等老牌商用车企上,毕竟市场占有率以及常年用车口碑摆在那里。这5家的数据占据了市场份额87%以上,只留下不到13%的份额给下位品牌,这使得新生弱势品牌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无独有偶,王牌M7所在的10万元级别MPV市场,同样呈现这样的态势。因为从MPV的的整体市场格局看,主要竞争的舞台是20-30万元级的中高端市场,10万元级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的挤压。在6月份,10万元级别MPV市场,只有传祺M6能取得5000以上的销量,占据了最大的份额,绝大多数同价位的同级车型,能取得千余辆已实属不易,大环境对新来者同样并不算友好,那借壳造车的品牌又当如何?

简单来说,卡路里F7和王牌M7虽然把握住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但市场却并没有留给他们过多的余地,一方面是可选性太多,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头部品牌的粘性,细分寡头的出现……可以说借壳入局的富路集团,以及这两款新车,面对的挑战不小,单靠性价比,真就能脱出重围?

品牌口号,反而让新车陷入两难夹缝?

在面对艰难的市场环境,北京汽车制造厂确实也在想办法破局,大幅度增强性价比是一方面,同时他们还提出“创富·休旅”这一接地气的口号,即要将两款车,打造成宜商宜家产品,满足更为多元化的用户需求。

事实上,这一理念并没有问题,很多品牌也践行此道。比如主流皮卡品牌,他们在会围绕强动力、高经济效益、高装载力、可玩性这些需求去开发产品。像长城汽车的金刚炮,官方除了增强车辆作为运输皮卡的功能,配有1.82米的纯平拖斗,同时对于四驱车型,还支持加装差速锁,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越野皮卡”的需求。

10万元级别宜商宜家MPV市场亦然,他们在打造产品的时候,是先满足消费者对高价值家用MPV的需求,再往商用方向拓展,传祺M6便是如此。

只不过在高性价比的作用下,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两款新车,在同时面对两方面需求的时候,会显得有些顾此失彼。

从整体产品力上看,卡路里F7和王牌M8,9万-10万的价格,配的是同级独有的8AT变速箱,还有长连屏、日间行车灯、辅助转向灯……确实给人感觉诚意十足。但性价比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成本的控制也更为严苛,所以须在另一部分对成本进行压缩,这里面能取舍的内容很多。

以卡路里F7为例,在10万元上下的价格区间里,绝大对数品牌的车型搭载的是2.0T汽油或者柴油动力,以增强车辆的牵引能力,同时也带来运输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消费者所看重的关键点之一。但卡路里F7在这方面确实落了下风,只有106kW/200N·m的2.0L发动机,并且全系不具备四驱系统。这两项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卡路里F7的使用环境,作为城市用车绰绰有余,但会不胜任更高强度的用车环境和更为个性化的用车需要。

相较于卡路里F7,王牌M7的综合产品力在面对同级对手时,确实会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至少8AT同级独一份。这份性价比让其在入门级商用运营MPV领域尚有一争之力,然该细分的需求和体量整体较小,想要形成能带来盈利的销量并不容易。而对于“宜家”,性价比则让卡路里F7显得高不成低不就。

如下表所示,在10万元上下的区间里,王牌M7的性价比不如五菱佳辰,面向家用需求的舒适性配置少于传祺M6。2.0L自吸动力带来的10.15L/100km的WLTC综合油耗,也很难满足家用消费者对强动力低油耗的需要。

虽说我们都明白,北京汽车制造厂想要让两款车在商用和家用两个层面,取得一个平衡,但过度追求性价比的做法,却也局限了二者的使用环境和市场空间,反而陷入了一个新的夹缝。

写在最后:

在脱离北汽集团,被富路集团接手后,北京汽车制造厂再入局的时间,确实太晚了一些。现在的中国车市,已经从拼性价比转变为拼价值感受,以性价比为主打的卡路里F7和王牌M7,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要知道北汽“亲生的商用车品牌”北汽福田也在寻求更好市场出路,那么对于这个“外来子”新品牌B AW?

此外,两款车所在的特定细分,也已经被寡头和上位品牌大幅度蚕食,所能竞争的份额极为有限,加之过度追去性价比对产品力的限制,与品牌提出的“创富·休旅”存在的冲突,很容易让两款车陷入新的夹缝,难以得到释放。面对这样的局面,富路集团借壳造车之路,有多少核心竞争力?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