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向上、合资向下
实则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十年前,“低廉”一度成为自主品牌的代名词,5-8万成为自主品牌的主流价格区间;而合资品牌总是高高在上,与自主品牌分岭在10万元价格界线。然而,随着自主品牌不断向上,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如今自主与合资的界限逐渐模糊化,甚至部分自主品牌车型价格突破20万元,与合资品牌正面开撕。
同时,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价格区间也不断下探,其中不乏科鲁兹、英朗、起亚K2、福睿斯、威驰、蓝鸟、凌派等多款合资车型,终端成交价进入8万区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领域不断拓展,对抗战场进一步重叠。
群雄逐鹿,各显神通。2月26日,一汽-大众和大众集团在狼堡正式推出中国专属品牌——“JETTA”捷达,驰骋中国市场多年的捷达车,正式升级幻化为一个品牌。据了解,捷达将由一汽-大众引入中国市场,并负责其生产销售工作。
捷达品牌的诞生,目的十分明显,即在不伤害大众品牌价值的基础上,以全新的子品牌进军中国低端汽车市场,填补大众集团在中国低端汽车市场的空白。
大众先于一步之后,丰田汽车也于近日正式提交了WIGO/AGYA两个全新商标注册申请。据了解,WIGO和AGYA是丰田在东南亚市场的热销车型,折算人民币市场价格大约为6万元,由此可见,丰田汽车也正加速廉价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自主向上、合资向下
实则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无品牌可以匹敌,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品牌每年的市场销量相加,直接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正是一个在中国市场驰骋多年的品牌,其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相当透彻,一直急于上马自己的廉价车型。
当捷达品牌诞生并由一汽-大众牵头后,大众对其寄予了厚望。计划于今年发布三款全新车型,第一款SUV将于上海车展首秀,同时为其构建超过200家的经销商网络。
三款全新车型、200余家销售网络,这样的数字对于任何一个新生品牌来说都不是易事儿,但捷达品牌可以做到,其毕竟有大众品牌的强大背书。同时也足以证明大众品牌对于捷达品牌的重视,以至于加速推进捷达品牌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
大众在华推出全新低端品牌——捷达,丰田在华注册新商标WIGO/AGYA,合资品牌不断下探低端市场。而与之相反的是,自主品牌加速品牌升级,并不断突破现有的价格天花板。其中比较突出的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率先推出全新高端品牌领克和WEY,力求实现品牌向上突破。
从价格区间来看,领克01、VV5、VV6、VV7等SUV车型价格区间位于15-20万元,比吉利博越、哈弗H6等车型价格区间要高出一个层次,直接对标的车型也定格为CR-V、荣放、途岳等主流合资SUV车型,品牌主攻领域发生变化。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竞争市场重叠,其也反映出了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改变,自主与合资不得不随之而变,以更好的应对市场。
从马拉车市对节后成都车市的探访可以发现,汽车市场消费两极分化日渐严重,一线豪华品牌市场销量不断上涨,客源不断;而自主、合资品牌市场客流相对薄弱,消费倾向降低。不过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自主品牌发展相对较好,合资品牌呈现上下为难的局面。
根据走访情况来看,长城汽车推出的WEY品牌,成功消化了大部分购买哈弗H6等自主车型的顾客,引导了汽车消费升级。当然,此举也变相抢走了部分合资品牌的客源。再加上豪华品牌价格下探,合资品牌生存空间压缩,其不得不向市场妥协,推出低端品牌与自主品牌抢夺资源。
同时,汽车市场形势严峻,部分合资品牌推行“以价换量”的市场政策,合资品牌大打价格战,再度缩小了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之间的价格差,甚至出现价格区间重叠。
不过对于丰田、大众等品牌来讲,在华推出低端车型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首先,低端车型的研发对其成本较低,实现一定销量后可为其共享相当的利润;其次,丰田、大众等在华市场拥有良好的品牌口碑,可助力廉价车型市场走量,扩大各自品牌在华市场规模。
廉价车型仅仅是开始
未来的路还很长
合资品牌在华推出廉价车型,而自主品牌积极向上推出高端车型,两者之间不断混战,从目前来看,这场“大混战”才刚刚开始。
合资品牌在推出低价车型时,其对自身品牌的溢价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正如捷达车型一直被认为是“大众低价车”,此时升级为独立品牌,近乎可以看作是对大众品牌的保护。虽然捷达在中国市场口碑较好,但是缺少大众标的捷达品牌,其前景依然存在很多变数,会否成为下一个斯柯达目前难下定论。
由此可见,合资品牌下探推出廉价车型,与自主品牌发生正面交锋,以保持扩大在华市场规模,是必然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从自主品牌发展来看,长安、长城、吉利等自主一线车企积极向上,不断推出与合资品牌相竞争的车型,甚至成功拿下部分市场份额,这一点是合资品牌很“头痛”的。例如,领克品牌在2018年全系车型销量超过12万辆,WEY品牌2018年销量接近14万辆,两者均表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
领克与WEY品牌的强势表现,虽谈不上非常出彩,但足以证明自主品牌是有实力与合资品牌相抗衡的。同时,据长安汽车官方消息,其计划将于今年发布旗下高端品牌,未来或将有更多自主品牌走上高端化发展之路,合资品牌压力进一步加大。
比较优越的一点是,自主品牌高端产品采用错位竞争打法,从“性价比”竞争向“品价比”竞争过渡,自主品牌在配置、品质等方面不断冲击合资品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资品牌的发展。
综合来讲,合资品牌在华推出廉价品牌,依然存在技术、品牌、产品等方面的优势;而自主品牌则拥有高品价比、二三四线城市渠道广阔等优势,此时双方“大混战”,胜负实在难料。
马曰: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品牌的技术、产品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华晨中华旗下的M8X平台,参照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已经与部分合资品牌技术趋近甚至实现了超越。届时,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差距愈加模糊,未来的竞争将拓展到售后服务、市场营销、研发、人才等全方位领域,想要在这场“大混战”中很好的活下来,就需要不断提高全产业链运作力,其更好应对市场变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