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
写在前面:
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车则”,请勿侵权
进入正文:
直接进入主题吧,9月27日,笔者深度试驾了「上汽奥迪首款电动车型,同时也是奥迪首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豪华纯电平台SUV」奥迪Q5 e-tron,照例给大家提交一份试驾报告,供各位参考。
整场活动,是上汽奥迪于浙江安吉举办的,活动主题为“绿动未来 创势新生”。试驾路线几乎全部都是山路,由酒店出发至长谷洞天、浙北大峡谷、天池、松林湖、营盘山等等。
首先是这款的定位,作为一款新能源车型,其首要的目标消费者,依旧是高精阶层的年轻用户。这一点从车色上也能快速感知到,试驾当天,上汽奥迪将这款车(几乎)是全部车色都搬到了现场,很难得,笔者得以一次性看到Q5 e-tron的8款车身色以及6款轮毂样式、9种内饰色。
负责任地说,现场实车每种车色都相当高级、赏心悦目。
为更加契合当下87-00后年轻用户的喜好,Q5 e-tron车色的命名也很有意思,分别是李白、达摩黑、诸葛灰、盘古玉、墨子绿、花木兰、干将红、大圣红。笔者拿到的车色为花木兰。
说是花木兰,但实际看起来倒是偏低调而稳重干练。奥迪本身为车色漆面融合了珠光粉和玻璃粉的元素,视觉层次感很强。活动现场,上汽奥迪还在现场展示Q5 e-tron架上行李架、滑板等等户外设备的展车,还真别说,出奇的和谐,出片率也极高。
所以,单从视觉美感角度考虑,这款车是有秒到我的。
在前一天的workshop现场,上汽奥迪为这辆车给出了一个「奥迪全球首款“Roadjet 陆地专机”的车型」的定位。
在乘客层面,“Roadjet 陆地专机”的风格,个人认为主要是空间部分的布局与人性化设计的细节、以及座椅材质用料的使用上。Q5 e-tron的长宽高分别为:4876×1860×1675mm,轴距为2965mm。看这款车的尺寸数据就知道,在同级中,空间参数是相对较优的。
车辆本身提供6座/7座两种选择,笔者选择的是7座版本,布局为2+2+3形式。前排驾驶员身高180cm舒服的坐姿前提下,第二排的空间是非常够的;在二排乘客身高180cm舒服的坐姿之下,第三排的乘坐坦率地说,和奥迪Q7基本相同,受限于电池而导致的地台小隆起,身高165cm的我,坐着稍有吃力,但可以腿可以伸到中间过道里。
这一点,个人感觉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这个级别的车7座基本表现都一样。但这款车的座椅用料是一个大亮点,面料可以说是极其舒适了,视觉观感度如下图笔者实拍:
当然了,笔者实拍的座椅款式及面料,甚至是缝线并不是唯一的搭配,如果你想要独特一些的,也能通过自己DIY去改变——上汽奥迪Q5 e-tron拥有9种不同面料/配色的运动座椅款式可选,座椅面套共有5种不同造型,作为用户,你可以通过不同座椅面料搭配颜色不同的缝线设计。
对我来说,比较心动的是Q5 e-tron的实用性配置部分。
这款车的小细节设计很多,几乎是每一个都有“暖”到我。首先是前排的设计,依旧坚持以方便用户驾驶位主,在使用「全新奥迪数字化虚拟座舱」设计的同时:
1.基本常用操作得以以方便驾驶员的物理按键的形式出现,包括空调按键以及悬浮式换挡机构、音量控制和启动/停止、危险警告灯开关以及奥迪驾驶模式等功能选项等等;
2.中央扶手区域,在两个水杯架前方优化出内嵌式储物格,存储空间变得更多,重点是上汽奥迪在储物格中设计的手机无线充电区域,不仅支持带着手机壳充电,还非常细心地配置了一个夹子用以固定手机。
尤其是后者,即使我在极其颠簸的路段、浙北大峡谷这种蜿蜒曲折的路段,都不用担心正在充电的手机会移位。
这一点值得一个大好评。该车型的产品经理属实是落地到了方便用户实际用车生活,而非同某些新势力一样,为炫技而炫技。
3.上汽奥迪Q5 e-tron储物空间不仅是多,还足够巧,以四门处为例,为便于上下车,上汽奥迪将这款车的门把手设置为贯通形式,但为了方便用户存放物件,品牌还在门把前方设置了一个空间,深度与宽度足以放置一个200ml-250ml的矿泉水以及一架iPhone Xs Max;
4.上汽奥迪Q5 e-tron第二排和第三排放倒非常轻松,即使是一个体型不大的小女生,都能轻易扣动按钮直接放倒,获得1773L的最大后备箱储物空间。
5.第三排设置好了充电口,以及杯架,重点是挖了一个手机置物口,放手机可以卡的刚刚好;
除此之外,而肉眼可见的包括是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11.6英寸MMI 触摸显示屏、奥迪首次配备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以及双平底方向盘(可选圆底的)都足够实用、好用。
不过需要提一嘴的是,Q5 e-tron的AR-HUD导航如需显示,需要用车辆本身的导航系统,车机APP中的高德地图无法投射到AR-HUD上。
那么,问题来了,这款车实际驾驶起来是什么感受?
简单来说,体感上车子虽然大,但是开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大,风格还是燃油奥迪的那个味儿,开车跟脚,坐车不晕。
同行媒体拍摄的我
作为参考我试驾的是50 e-tron quattro荣耀型,非顶配。50 e-tron quattro配置前后双电机电控quattro,综合输出为225Kw/460Nm,0-100km/h加速时间为6.7秒。
脚感部分,这款车的风格是一切以平顺跟脚为宗旨。
Q5 e-tron配置有3档能量回收力度,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强的,那么就是我们印象中电车的驾驶感受了,也可以选择最弱的,那么就是奥迪燃油车的感觉了。
如果你想要特斯拉式单踏板质感,也可以选择D/B档前进,我个人并不习惯一切单踏板车,所以在试驾过程中,并未实际体验,但同行的同行朋友表示OK。
车辆本身提供5种驾驶模式,不同模式之下,底盘质感和动力输出的感觉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动态”与“舒适”之间,底盘的路感度有相当明确的差别。但总体表现是一如既往的扎实。
Q5 e-tron的quattro技术。相比于燃油车的四驱技术,因为不需要连接机械差速器,似乎整体响应的速度会比燃油版更快。
有趣的是,这款车前后轮尺寸不一致,前窄后宽。
日常行驶,是以后半部分为驱动力来源(40的两驱版,电机也是在后轮),在你急加速的时候,前电机才会介入,所以这款车后轮势胎宽势必要更大一些。
整个的调教,即使我选用的还不是量产版的,而是试装车,还是展现出来了奥迪在调教方面的功力——这款车的机械素质表现依旧过硬。
其次,我试驾的50 e-tron续航里程为520km,电池容量为83.4kWh,电能消耗方面为(CLTC)17kWh/100km。
虽然520km的续航在现在一水600/700甚至1000km的新势力品牌中表现不算优秀,但上汽奥迪Q5 e-tron的续航确实很实在,没参任何水分,掉电在我们全程空调,高速使劲“造”的前提下,还是很稳,这种安心感值得好评!
这一点,就我而言感触是很深的,目前纯电车,真要认真去看,其实大家都大差不差,续航、设计、用料、辅助驾驶、配置随便一样,都卷到了天花板上,但识别度确实并不高,造车方向多多少少都一点点偏差。(仅代表个人看法)
可能对于保守的我而言,在大趋势之下,我更愿意关注除炫目功能以外的其他东西——一辆车作为日常伙伴该有的可靠性和真正服务生活该有的样子(仅代表个人看法)
写在最后:
前两天刷某平台看到了一则互动消息,买电动车你更看重的是什么?一时手痒,写了一段话,恰好也适用于今天的测评。我仅贴在这儿,权当结尾吧。
「大部分车友看重的应该是充电速度和续航。不过就我来看,这两点重要,但表显掉电率以及实际驾驶感受也很重要,并列第一。
目前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在造电车这块,绝大多数已经陷入了堆料的怪圈里。豪华感、科技感是需要的,但我始终认为并不是造一辆好车的重点。毕竟车这个东西,不管是燃油,还是纯电真正的豪华感,来源始终是服务用户实际日常生活的,一辆“机械素质”好的车,调教功力大于一切,而这恰恰是BBA等世界级大厂最擅长的地方,也是目前新势力品牌需要努力达到的地方。」
注:本文仅供参考,实际感受以试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