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飞行 场地试驾MG MULAN四驱版

崔岩
09-13

【有车以后 试驾】3.8秒破百、315kW/600N·m、四驱…也许这些参数对于电动车来说并不新鲜,但如果我再加一个“定语”:20万左右,那就不一样了。纵观当下20万级纯电市场,还没有哪款车是为极致运动而生,而MG MULAN四驱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

在8月初的时候,我已经抢先在场地体验了MG MULAN的后驱版车型,其灵活的操控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四驱版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猛到眩晕的狂暴加速

此次场地试驾主要针对加速以及操控性能进行体验。加速性能很好展示,通俗来讲就是“蹦直线”。一脚电门到底,伴随着响胎MULAN迅速冲了出去,推背感强到头部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眩晕感。

这种以往在百万级超跑上才能体验到的刺激感觉,如今在电机加持下便能轻松实现,我想对于每一位初体验如此加速性能的消费者来说,都将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而为了驯服好这匹600N·m的小“猛兽”,四驱版MULAN的轮胎规格由后驱版车型的215/55 R17升级至235/45 R18,型号为普利司通泰然者T005 EV。现场试驾车装备的仪器显示,四驱版MULAN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83秒,属实强悍。

  贴地飞行 很稳!

在此前的后驱版试驾中,MG MULAN灵活的车尾动态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紧凑的金卡纳赛道中非常好玩,这也让我格外期待此次四驱版的体验。

总结一下,四驱版MULAN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稳。前置电机的加入虽然增加了车重(1825kg),但另一方面也让前后配重比更加均衡。在场地绕桩以及几个连续弯的体验中,四驱版MULAN的驾驶体验或许没有后驱版来得那么轻快,但是强大的抓地力让MULAN紧紧贴在地面上,不会有太多不老实的“小动作”,驾驶起来又快又从容。

尤其在麋鹿测试这种考验车辆紧急变线的极限环节,MULAN车头响应以及车尾跟随都十分迅速,再加上490mm的低重心设计,给人很强的踏实感。

同时和后驱版车型一样,四驱版MULAN也是一台兼顾了乘坐舒适性的车,一方面体现在它的动力、悬挂以及轮胎并不是纯运动的设定,舒适的前段调校对于路面颠簸的过滤都还算到位,而线性的加速刹车调校也让驾驶者非常容易驾驭,即便是一台3.8秒破百的猛兽,也不会有时刻紧绷的感觉。

另一方面,MULAN的座椅填充物相当厚实,如果蒙上眼坐进车,可能很难把MULAN和运动联系起来,因为坐着确实挺舒服的。

  橙色卡钳气氛到位

相比后驱版车型,四驱版MULAN在外观和内饰设计风格上保持一致,但几个细节之处的小改动很好地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气质。

电感聚焦前脸极具俯冲力,通过快速下沉的型面设计搭配犀利的前大灯,使得整个前脸的视觉中心聚焦于MG LOGO,呈现出“X型”设计风格。

前保险杠位置的碳纤维风格竞技前唇采用密集的竖向条幅设计,战斗气息浓郁。

车身尺寸也未改变,依旧是4287×1836×1516mm,轴距2705mm。短前后悬的设计是两厢“钢炮”的标配,兼顾视觉运动感和车内空间。

18英寸花瓣式轮毂造型非常吸睛,相比后驱版车型的轮毂设计更加大胆和激进,刹车卡钳外部也加入橙色装饰罩,运动氛围营造到位。

车尾设计层次分明,型面饱满复杂。平直的尾灯造型灵感源自天鹅座,有效拉宽了车尾的横向视觉宽度。后保险杠下部的类扩散器设计也很好地削弱了尾部的笨拙感。

双幅镂空扰流板也得以延续,承接从A柱延伸出来的车顶弧线,造型运动张扬。

MULAN内饰方面的改动主要在于材质。车门板、方向盘、座椅等位置都加入了大量的翻毛皮包裹,在提升视觉冲击力的同时,触感体验也更加出色。

一体式桶形座椅在使用翻毛皮材质的同时,还加入了红色缝线做点缀,看着运动、坐着舒服,MG把消费者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写在最后

从后驱的灵活好玩到四驱的稳重扎实,MG MULAN的两套动力系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特性稍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给予驾驶者足够驾驶乐趣的同时,还能兼顾日常驾驶,毕竟追求极致运动的消费者还是少数,舒适好开的驾驶体验才是常态。

而在这一点上,MULAN显然考虑得十分到位,过万的预售订单量便是最好的印证。至于新车上市后能否真正成为ID.3“克星”,我们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