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近几年我国诞生的汽车新品牌比之前二十年的总和还多。并且他们都具有同一个特点,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全球市场的59%。确实,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不过想来分一杯羹的人太多。新能源汽车的走势也分为了两极。
以传统车厂为背景的品牌,由于具有成熟的整车开发能力,他们多在和动力技术做斗争,例如比亚迪攻占了电池赛道,凭借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一举走在了新能源技术的第一梯队;长安汽车则抢占了氢能赛道,率先量产了中国第一款氢燃料电池汽车。
而新兴的汽车品牌们,在内饰上煞费苦心。从开始在座椅上做大做强,发展至今则延伸到大屏、联屏、激光雷达、各种各样的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每个厂家在“造词”上疯狂内卷:蔚来自动驾驶技术NAD;理想AD Max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CP哪吒城市领航辅助……如果说在燃油车时代,我们依靠汽车配置表可以脑补出车型的大概性能,现在我们看着各个汽车品牌的官方主页,只能继续一头雾水。
向3C看齐,跑远了还是跑偏了?
自新势力加入,汽车的品宣越来越有3C那味儿了。汽车向手机看齐,算是迭代升级还是跑偏了赛道?
例如常见常新的“全栈自研”,在汽车领域被多家品牌拿过来形容自家的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全栈自研”原本是在IT领域推出的定义。“全栈”来自于Facebook提出的“The Full Stack”概念,即强调全局思维和全流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按照汽车企业的“全栈自研”来说,可以理解为车企已经掌握了实现自动驾驶所需的全套核心技术。事实如此吗?
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我们先来看看核心三大要素:高精度地图、软硬件整合和软件算法。能做到高精度地图的企业目前只有四家:高德,百度,腾讯和四维图新;软件算法上,芯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芯片的稀缺性。目前,除了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还有威马、智己,在自动驾驶芯片部分都采用了英伟达Orin X,而能和英伟达掰手腕的屈指可数:特斯拉FSD、英特尔Mobileye、华为、高通。
既然重要核心技术都是外采,“全栈自研”的说法不仅让人质疑,是品牌的偷换概念,还是夸大其词?
买手机看摄像头,买汽车看雷达?
在3C领域,苹果手机卷起一阵潮流,叫IPhone摄影师。带上手机,堪比相机在手。手机性能如何,先看相机配置。
在新能源领域,新势力卷起了一阵潮流,叫激光雷达。装上雷达,堪比安全保障在侧,汽车的高级感如何,先看雷达个数。
蔚来ET7共配备了11个摄像头、1个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理想在L9上安装了1颗前向128线激光雷达、1颗前向毫米波雷达以及11颗摄像头;哪吒汽车采用2颗固态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1颗摄像头……新能源汽车已经变成了一场装备竞赛。
随着辅助驾驶在今年频频导致事故,雷达也好、自动驾驶技术也好,这些“形而上”的科技对于汽车行驶安全所做出的贡献的究竟有多大。前不久理想L9的用户在试驾过程中,一个刹车就把悬挂干断裂了。再精妙的营销,也难掩饰“基本功”不过关的尴尬。科技配置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着眼点总落在“花”上,很容易熬不过去寒冬。
永远对不准的续航
既然说到冬天,新能源最让大家关心的,必然是续航里程问题。我们经常看到WLTC和NEDC两种计算方法。多数用户并没有闹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看到了一个公里数作为购车参考。
“一辆车充满电能跑多少公里,怎么还两种算法?NEDC的里程比WLTC多出近100公里,这都是为啥?”
“NEDC行驶里程是欧洲标准,早去年7月1日起就被淘汰了。中国现在用WLTC来计算综合行驶里程,但为什么车企还将NEDC里程拿出来宣传,也许是因为NEDC行驶里程看起来数字更亮眼一些。”某汽车研究机构技术研究员李佳宸说。
大量新品牌的涌入,确实让新能源汽车赛道有点拥挤。内卷有时候不是坏事,尤其对于消费者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卷错了方向就不好了。回头看看比亚迪,多年来闷声做技术,在新能源核心的三电技术中,坐稳了电池技术的排头兵,如今稳坐销量冠军榜首。放下“全栈自研”,沉下心做自己擅长部分的研发,或许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捷径。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